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光熙门北里北社区推“楼宇议事微平台” 社区大小事微信群里说

2017-11-28 11:46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28日讯,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插图 宋溪

朝阳区香河园街道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共有14栋居民楼。今年7月1日起,社区推出一项基层社区管理创新——“楼宇议事微平台”。时至如今,实行四个月的“楼宇议事微平台”不仅是社区居民日常交流、反映诉求的互帮互助平台,同时更成了深化基层社区治理的一个生动实践。

推广
每栋楼一个群,交流问事随时说

“你看这个群。这是社区书记,这是四个社区居委会的包楼居干,这是我,我是楼长,也是群主。”光熙门北里北社区28号楼楼长牛贵勤,掏出口袋里的手机,打开微信群页面,向记者微笑介绍道,“其他都是楼里住的居民。一共79个人。”

28号楼有168户,居住在28号楼的常住家庭,几乎都有“代表”加入了“楼宇议事微平台”。“大家平时有什么事儿都在群里说,你看,这是前两天大家在询问供暖问题,社区书记在群里统一回答大家。”牛贵勤从事基层社区工作已有十来年。如今,既是楼长又是微信群主的她,谈起自己每天需要处理的“掌上工作”,显得非常熟练。

光熙门北里北社区共有14栋居民楼。从今年7月1日起,该社区开始实行“楼宇议事微平台”,由每栋楼的楼长担任该楼微信群群主。短短一周时间,14栋楼共13个微信群都开始活跃了起来(有两栋多层楼由于居民户数偏少等原因,合并建立了一个群)。社区书记张红霞向记者表示,之所以创立“楼宇议事微平台”, “主要是为了打破‘陌生人社会’,搭建一个本楼居民之间互相交流、帮助,居委会高效便民为民利民的平台。”

而在正式确定开展“楼宇议事微平台”工作后,居委会便开始了宣传倡导活动。印发每栋楼的群二维码,张贴在居民楼入口、楼宇电子屏等显眼处。随着每栋楼入群人数增加,“现在,居民之间也会互相扫码或者拉人进群,大家不再是见面不打招呼,彼此之间更熟络了。”

社区6号楼居民彭女士对记者说,“加群后,生活烦心事少了很多。那天我在群里问户口迁移该去哪个派出所,瞬间好几位居民告诉我该怎么走,要携带哪些材料等,真方便。”而对3号楼上班族赵亮来说,“楼宇议事微平台就像一个'7X24'小时的答疑台,有时候晚上下班回家问事儿,大家都能帮你支招出主意。宽带、保姆、月嫂、停车位……最晚时候晚上12点、1点都有人在群里说话,不过太晚也不好,咱别打扰他人休息。”

亮点
“专业人士”入群,督促问题解决

在每个“楼宇议事微平台”,除了本楼居民之外,还“标配”了楼长、居委会包楼居干。每一天,楼长需要关注群内居民的呼声,回答相关疑问。楼长不能给出确切答复的,则由在群内的社区居干或社区书记直接回答。而随着“楼宇议事微平台”的实行,一些“专业人士”的加入,成为了一个亮点。

“我们楼居民平时跟物业打交道比较多,现在就有一个物业工作人员在我们群里。他不仅听取和解决居民的困难,还主动把这个群当做开展自己工作的一个平台了。”2号楼楼长肖艳伶介绍。前段时间楼栋粉刷装修,工程完毕后,电梯门口的楼层号却没来得及装上,居民上下楼梯不知如何按电梯。有居民在群里吐槽,物业人员很快就在群内答复“马上修”。果然,问题很快解决。此外,张女士下班回家在楼道见到大量灭火器堆积,立即“随手拍”反馈到群里,当张女士再下楼时,堆积的灭火器已经不见。

除了物业人员加入,还有公职人员入群。电梯维保问题,是3号楼、32号楼、28号楼居民的一个心病。一位居民介绍,该楼电梯“老有问题而得不到更换,大家老吐槽相关政府部门不作为”。随后,居民为了高效解决问题把质监局的工作人员拉入群内,“只要居民提出来的电梯问题,该质监局人员就会督促物业,形成了一个较好的解决渠道。”32号楼楼长纪桂芬对此有同感,“以前有问题想找人,不知道该找谁,现在群里就有,以前哪有这条件?”

光熙门北里北社区书记张红霞透露,“楼宇议事微平台”还要继续完善。“下一步,我希望把小区所有的物业人员拉进群来,这样老百姓就不会有那么多怨言了。当然,这得去跟物业沟通,需要时间和耐心。”

延伸
老人“议事”很拼,年轻人热衷公益

“推进基层精细化管理,让居民自治,就要让更多老百姓有说话的地儿。”社区书记张红霞说。而作为创新,“楼宇议事微平台”能否更全面地惠及社区居民呢?如遇政策、通知需要转达,对那些不会用微信、或者不便用手机的老人来说,社区如何关照呢?

“每栋楼的楼长、和谐促进员会上门通知,同时用楼下小黑板、楼宇电子屏通知。”张红霞介绍。而事实上,在多个微信群里,退休老人们“议事”很拼。“楼长老潘,78岁,打不了字,就一直用语音表达。很多老人都这样,不会用拼音或打字,就发语音跟大家沟通。智能手机,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本领锻炼。”

牛贵勤则对记者说,“楼宇议事微平台”激发了楼栋各年龄段居民的参与热情。“9月23日需要刷一下楼道的小广告、治理牛皮藓,我在群里一发通知,23日那天,年轻人来了十来个,70岁的老人赵震也来了。”

“楼道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狗狗该洗澡了,跟墙壁对比,太黑了”……清理小广告结束后,微信群里七位年轻人,又自发建了一个名为“28号楼公益小分队”的群。在平常工作结束后,大家但凡遇到楼栋的“脏乱差”情况,就会主动集合起来,拿起涂料和工具,进行志愿修复清理。“这算是由‘楼宇议事微平台’开出的一枝花吧!”牛贵勤笑呵呵说道。

观点
值得推广,落实关键在“群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于显洋认为,试行推出“楼宇议事微平台”,很有价值。与传统的社区管理相比,“微平台”不仅解决了原来社区服务的“老弱病残孕”等对象,同时对很多不在社区、在外工作的人群也提供了渠道,表达服务需求。“这种方式更全面,更成体系一些了。”通过这个平台,社区居委会可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相关便民利民服务,而社区居民也可以较好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基本目的。“有灵活性,超越时空限制,可以全方位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于显洋说。

在于显洋看来,建立“楼宇议事微平台”不容易,其运作和维护更需功力。“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居民提到的问题都能及时、高效地解决;再如,如今居民一般都有多个微信群,如何在‘微平台’上形成相互交流、反馈的向心力,也是一个问题。”

于显洋说,“楼宇议事微平台”本质上说,建立在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实行效果如何,取决于居民的自愿程度和熟悉程度。而微平台维护下去的关键,则主要依靠群主等活跃人物在群里,经常跟大家进行沟通。“要让所有人知道,发了信息,后台就有人帮他去解决。如果人们发了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和解决,就可能影响大家的积极性。”逐步形成这样一个习惯性地机制,在于显洋看来,十分重要。

“这就要求居委会前期要做大量的宣传,同时适时监测和评估,把所有已解决的问题,形成一个系列化的东西,能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在群里发布。”于显洋说,与平时的工作相比,“楼宇议事微平台”可能很难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但可以把各个群群主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等约束因素,作为一个考核标准。因为平台的实际运作效果如何,主要靠每个群群主的引导和调节,“因此选人非常重要。”而考核的重点在于,居民提出的问题,群主和社区帮助解决的进度、完成的程度如何。“群主要认真负责,经常关注,同时也要细心、耐心,长期坚持去做。”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