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四川人艺《茶馆》首演成功 获蓝天野林兆华盛赞

2017-12-01 10:0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1日讯,昨晚11点,长达3个多小时的四川人艺川话版《茶馆》在天桥艺术中心落下首演帷幕,整个剧场淹没在如雷贯耳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观众们用高涨的热情对这一版别具特色的《茶馆》表示充分的认可和喜爱。北京人艺1958版《茶馆》“秦二爷”的扮演者蓝天野、北京人艺1999版《茶馆》的导演林兆华等都来观看了演出。谢幕时,90岁的蓝老被请上舞台,激动的用四川话恭喜四川人艺演出成功,祝他们越演越好,还说自己终于看到了一个突破了以往模式的“不一样的《茶馆》”,“我准备一下,下一次也来这个戏里串一下,请李六乙导演来指导。”台下的观众一起也用四川话大声回应道:“要得!”

现场:拉开大幕就让人惊呼

相比起半个月前,记者跟随濮存昕、卢芳、李士龙等北京人艺《茶馆》演员到四川德阳看到的四川人艺版川话版《茶馆》的合成演出,昨晚这一版《茶馆》在北京的正式首演,无论是演员的表演状态,还是整个舞台呈现,都有了新的飞跃,给所有观众都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再加上现场配上了中文字幕,让所有观众都能听得懂,因此效果极佳。不少特地赶来的北京的川籍观众,听到乡音演绎的中国戏剧经典,更是大呼过瘾。

曹禺先生曾称颂《茶馆》的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一幕”。北京人艺版《茶馆》第一幕的舞台呈现已经足够经典,然而昨晚亮相的四川人艺川话版《茶馆》的第一幕,依然给人极大的震撼和惊喜。一拉开大幕,只见空无一人的白色舞台成阶梯状,错落有致摆满了几十把方桌竹椅,其摆放位置既致敬了北京人艺版《茶馆》,又有创新性的独特设计;舞台三面的背景则与北京人艺版截然不同,是“钟水饺”“悦来茶馆”“德仁堂”“春熙坊”等各色四川商铺的灰墙墨瓦,如同一幅晚清成都街景在众人面前展开……这极具视觉震撼性的舞台设计,让见多识广的北京观众也都发出了惊叹之声。

和以往所有《茶馆》版本都有所不同,四川人艺版《茶馆》以倒叙方式入手,一上来就让王掌柜、常四爷、秦二爷三位主演以步履蹒跚的老年状态出场,他们用四川方言诉说着过往,并念叨着:“莫谈国事”“我爱大清国”“我要建工厂”,最后还感叹道:“是哪个要我们这样的?哪个!”……就在这萧瑟悲凉的气氛中,忽然舞台灯光大亮,整体气氛大变,满台茶客纷纷登场,叫卖声四处响起,手巾板满台扔飞,原本要上吊的老年王掌柜脱下厚重的外套,挺起腰杆,从老迈之态瞬间进入壮年时代,整个故事也从头开始讲起……

整个演出人物多达六七十人,都采用四川话表演,其中还根据人物身份,夹杂着山东话、河南话、北京话等各地方言,如同一场语言的盛宴。不仅王掌柜、秦二爷、常四爷三个老爷子和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这些经典人物,一个个都极具特色,而且两个“灰大褂”、逃兵、小丁宝、二德子这些小人物也都非常出彩,令人印象深刻。

演员的表演带有浓郁的川味儿特色,尤其是原剧中在幕间换场时出现的说书人大傻杨,变成了四川金钱板艺人张徐精彩的快板书表演。只听他唱道:“老裕泰来来往往客不断,士农工商各路神仙。有的人穷困潦倒多惨淡,有的人有权有势又有钱,有的人提笼架鸟穿绸缎 ,有的人补巴重补巴粗布衫衫。有的人闹中取静养一养神,有的人静中取闹聊一聊天。在四川休闲安闲倒很常见,有一样‘莫谈国事’要牢记心间。”

舞台上常常有几十名演员同时作为背景在场,既营造了茶馆热闹的气氛,也具有歌队的意义和功能。无论是听到常四爷“大清国要完”之后富有张力的舞台停顿,一组组演员默默起立致意;还是听到庞太监用“二百两”银子买老婆之后,此起彼伏的重复之声,每一处处理都极有深意。

整个舞台设计的每一幕都有很大变化,背景逐渐从繁到简,从写实到写意,既象征着时代的变迁,也有强烈的象征意义。视觉、听觉,全方位观感都给人带来了既新鲜又深刻的感受。

四川人艺版《茶馆》演出的结尾也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并未停留在三个老头儿扔纸钱祭奠的华彩篇章,而是满台演员全都向天空挥洒纸钱,纷纷扬扬,如同一曲无声的旧时代挽歌;革命学生们高举标语,在歌声中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推倒砸烂原本叠放一堆的茶馆桌椅……更具时代象征意味和冷静的历史反思。

反响:蓝天野盛赞

“为中国话剧打开了一扇闭锁的窗!”

由于濮存昕、卢芳、李士龙等演员正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主演李六乙导演的另一部作品《樱桃园》,所以无法赶来观看四川人艺版《茶馆》北京首演。但北京人艺1958版《茶馆》“秦二爷”的扮演者蓝天野、北京人艺1999版《茶馆》的导演林兆华、都来观看了演出,充分体现了北京人艺以及中国戏剧界对这一版《茶馆》的重视和期待。

看完演出,90岁的蓝天野激动的上了台,用四川话向大家表示对川话版《茶馆》的赞赏和感动。他说:“多少年来,北京人艺的《茶馆》被认为是不能改的,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今天终于看到一版不一样的《茶馆》了!拉开大幕的那一刻,我就觉得‘行了!’ 因为它的形式是独创的,打破了以往的模式。李六乙导演的四川人艺《茶馆》的成功,不仅仅是戏好,而是它突破了禁忌,突破了不正常的习惯性的理念,为中国话剧打开了一扇闭锁的窗!”

李六乙导演说:“其实在这部戏中,也有很多向您们的老《茶馆》致敬的地方,包括调度、人物的感觉,都保留了,这也是一种传承。”

对于四川话表演,蓝天野说:“我本来唯一担心的是用四川话说老北京的事儿,会不会有点别扭,但今天看了后,完全不别扭!四川话很有特色,虽然是南方方言,但北方人也能听得懂,而且在口语中保留了不少文言文的表达,又生动,又有文化的底蕴。这让我非常兴奋和激动,让我都想来这个戏里串一下!”

蓝天野还说:“我现在心里有一个题目:‘北京人艺的《茶馆》以后怎么演?’我们当年的版本很好,现在的版本也很好,但将来是不是永远这样?”

川话版《茶馆》的演出也得到了观众们的众口盛赞。陕西人艺陕西话版《白鹿原》的全国巡演主办方负责人张立刚赞道:“四川人艺版《茶馆》,巴适得很!有破有立,有守有工,用川味手作出一壶好茶。没有非常的胆识,谁改动此《茶馆》?!”

资深媒体人余韶文评价:“赞‘六乙美学’!北京人艺镇院经典名剧《茶馆》入川变脸,地道的四川话比我们日常听惯的川普更浓郁热烈、铿锵有力,更传统的老北京话《茶馆》完全不是一个味儿。第一幕巍峨宏大的场景仍属写实,第二幕和第三幕才尽显‘六乙美学’的写意风流!”

四川籍著名戏剧家罗锦鳞也盛赞道:“要得四川人艺,好巴适的演出,好安逸的观赏!经典就是经典!李六乙导演在尊重老舍原著的基础上,非常有创意的导演二度创作,与北京人艺演出样式上很有区别,又有借鉴,是精彩的佳作,是一场值得观看和学习的话剧艺术品。”

快评

比“改”经典更重要的是怎么“改”

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茶馆》经典在先,陕西人艺的方言版《白鹿原》成功在前,那么四川人艺的川话版《茶馆》有何优势,能够异军突起,在演出市场博得一席之地?

李六乙导演率领四川人艺排演的这版四川话版《茶馆》,最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打破了“没有国家艺术院团敢演、敢改《茶馆》”的禁忌,也不只是让地方特色融入了传统经典,而是真正体现了老舍先生作品的经典性和生命力,并融入了当代艺术家对经典做出的具有时代性的解释。这其中不仅有对当下现实的关照,还有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昭示。让人看到,《茶馆》是鲜活的艺术,而不是博物馆的展品,它的生命力可以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持久飘香。

这一版《茶馆》,有大的格局,也有丰富的细节;有空的空间,也有繁复意义的象征。对于观众来说,即使通晓原著,熟知剧情,也依然会有目不暇给之感。被赋予了川味特色的一个个经典人物更加活色生香;即便是不说话时的满台群众演员,也都耐人寻味,让人会想到蒋兆和的《流民图》,或是罗丹的加莱义民雕塑。

学贯中西,放眼古今的李六乙导演,其舞台视觉效果和调度都匠心独运,并且蕴含深意。总之,你自身的知识储备、感受阅历、想象力越丰富,越会从中得到收获、感动和思考。

所以,如果只停留在以此版本和老《茶馆》各版本的各种对比上,未免就太简单了。而这一版《茶馆》的价值和意义,时间自会检验。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