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讲讲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文化 家里有“五个门”来头可真不小

2017-12-04 11:00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老北京的建筑里,门,是个可以拎出来,单独说说的话题。我有位老同事,人家祖上是标准的满族旗人,而且是“旗份儿”最好的正黄。几年前,他的几位姑姑相约着来他家新居探望,这几位九十岁上下的老人家,瞧着楼房的小单元门,撇着嘴聊起了“门”,他听了就是百思不得其解,纳闷了一晚上。转过天来见着我,自言自语,“姑姑们说,咱们家,原来那是五个门的,这,什么意思呢?”我说,“门的制式,说穿了就是‘门第’高低的物化,具体化。五个门,正规的叫法是‘大门五间’。我考证,您祖上府邸应该是王府级别,最不济的,也是宗室,贝子贝勒爷,反正是皇亲,还得是亲枝近脉,不一般。”

作者 张征


东四板桥胡同一家四合院的大门。孔繁刚摄

按《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府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可覆绿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兽,大门上的门钉用九行、七列共63个。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可开启中央的一间,门上的钉比亲王府门减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个。王府的门前一般都有石头狮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门两旁以壮威势。门的正前方,隔着街道还立有影壁一座,作为大门的对应。规模大更讲究一些的王府,它的大门还不直接对着街道,而是在大门前留有一个庭院,院子前面加一座沿街的倒座房,两旁另设称为“阿斯门”的旁门。

远的不说,就说清朝,一般人绝不敢造五间门的宅子。到礼士胡同,瞧瞧刘墉家,他也不能拥有五间门的门脸,老照片显示刘墉府是个典型的“三间门”。也有另类人趁钱,他可以建造非常气派豪华的广亮大门,这个广亮大门,迎面是五级七级的青石台阶,气派的很,门洞伸进去,如同半间高大的瓦房,能遮风挡雨。可是,它只是个标准的“一间门”建筑。唯有王府,皇上下旨恩准:可以“有门五间”,紧接着还恩准,“里面建正房七间。”也就是说,银銮殿后面的正屋大北房,至多只能起七间,多了就是逾制。“正房七间”到了民国也还是无形的规矩,造院子,北房七间到头,多一间不盖。我小时候住的院子,数来数去,北房就是七间。

写到这里,出现了一个常识问题,门的数目居然是用“间”,而不用“个”或者“扇”,非常的离奇。带着疑问,我看了不少王府和公主府的门,弄明白那纯粹是一种规格,其实能打开的只是三扇大门,每个门有两扇门板。最外边,是两间门一样的房子,加一块儿,就叫做“有门五间”,最确切的定义,应该是“有门脸五间”。当然,人家的大门阔而且高,真需要全部打开的时候,肯定气势辉煌。在北京城转了半年,我发现,真正趁名副其实五个大门的,只有皇上家,他们家的天安门和端门,那才是漂亮夺目的五间大门。王爷级的“门五间”,名誉上和皇帝不分上下,平起平坐了,其实他们的待遇,不过是皇上和兄弟姐妹们和气和气,落到实处,还是“虚”的。

除了门论“间”的,还有论“座”的,比如原来天安门左右的两个三座门,还有紫禁城北门神武门西侧大名鼎鼎的“三座门”。现在立着的这个三座门牌楼,其实不对,三座门应该是并排开的三座门,中间一座大门,两边是各一个小门,这是紫禁城通往西苑的必经之门,过了它,再一拐,就上西苑的桥了。

到了民国期间,北京城里基建没有停,建造的很多仿古建筑,最高级的也是三个门的,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五个门的制式。究其原因,一是五个门的制式太高级,与一般院落不搭配;二恐怕是实用问题,五间门要多占不少地方,划不来,远不如四合院的广亮大门实惠。

再就是门钉文化,至今,东华门的门钉数目依旧是个喋喋不休的争论中心。至于门钉的起源,也是各执己见,没有个定论。民国以后,门钉成了历史,谁建造院落也不在门上安钉了,门钉成了文物。

建造大门的时候,又出现了台阶问题,门前有三阶五阶七阶台阶的区分,北房七间的基本都是七阶台阶,北房五间的是五阶,北方三间的就是三阶了。至于最底层的小门小户,他的家门口绝没有台阶,甚至连门槛都没有,就是个柴门掩户而已。当然,也有不少院落,广亮大门,三进的大四合院,居然没有台阶,令人惊讶。

老北京平房的屋门都是朝外开,后来很多楼房的单元门,都是朝里开。细细品,朝外开极有“防灾”意识,有了火灾地震,从里面连撞带顶,人就出来了,这叫做“顺势而为”。朝里,赶上房倒屋塌的关键时刻,门框准错位变形,绝对拉不开,损失大了去了。直到今天,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高级房屋要前面建廊子,其实不光是为了避雨,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作用,当年没有空调,这个廊子就是降温器。

老北京正经院落的门(大宅门有门洞,专门有家人执勤,他们不在此列),一律都有门辅首,好像还有一说,叫做门鼻儿,它讲究要左右对称,我见过失蜡法铸出的虎头、豹头、牛头,很好看,门辅首、门鼻上都有扣环,也叫扣吊儿、门吊儿,用来敲击门鼻儿出声,让院里的人闻声出来开门。这个小小的扣吊儿,样式繁多,美不胜收,有刀币型的、如意形的、铜钟形的、钟锤形的等等。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还有一个奇怪的问题:颜色。高级的门户,几乎是一色的红。老北京城里这类小巧文静的四合院,基本都是黑漆大门。推断,最早是不能用红漆,当然,也不排除人家兴许不屑于使用红漆,就是要透出一种独立于红漆的信息。这一类的门,数量庞大,不光涂成光可鉴人的黑色,还讲究在门上镌刻对联,工整的馆阁体,透出文雅的气息。比如,左门:“忠厚传家久”,右门:“诗书继世长”。好一个识书达理的人家,值得顶礼。再往前走,又一个黑漆门,左手:“忠厚培元气”,右手:“诗书发异香”。更有让您印象深的,从《易经》六十四卦的卦名提取上下联,上联是:“履泰咸观大有临”,下联:“泽谦益姤同人萃”。无意之中,又见一幅,左为上:“云霞呈瑞”;右为下:“梅柳生辉”。闹市里的神仙境界。

最后捎带说一件事儿,老年间,从大宅门里出来的使唤人,必须衣着整齐,而且要走有走样儿,站有站样儿。小时候,我住的胡同里,皇族金家和同仁堂乐家门里出来的使唤人,一般都不跟外人随便搭话,必须说话的时候,谈吐举止尊品有矩,绝不站胡同中间,歪着膀子佝偻着腰叼着烟卷跟人胡侃。大宅“门”出来的,既然身份高,使唤人也必须有教养,不能给主子丢脸,让人背后戳脊梁骨。

北京的“门”文化,真可以专门的深入研究一番。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