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地下空间仍存安全隐患 有群租做饭私拉电线等现象

2017-12-07 11:20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7日讯,排查身边的安全隐患,不少市民已经开始自发关注并行动起来。近期,在市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接到的热线电话中,有关楼内公共空间、地下空间的隐患问题不少。根据市民来电,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的地下空间,发现地下室做饭、群租、私拉电线、堆积杂物等现象依然存在,这是小区业主们最担心的问题。

地下室杂物堆积

百环家园
地下空间群租现象仍存在

朝阳区百环家园居民向12345反映,小区地下室租户不少,居民们粗略统计,12栋楼的地下空间,超过半数都住着人,由于缺乏统一管理,私拉电线、杂物堆积等问题让很多业主心里都不踏实。“地下室住着服务员、快递员,平时他们工作特别辛苦,我们也很理解,但忙归忙,安全问题可不能放松。”一位业主说。

昨天,记者走访了这里。以14号楼为例,地下室里仍存在打隔断的情况,小格子间面积不大,其中最小的房间摆下一张床后,屋里只剩下一个侧着走路的小过道。很多房间里,沾满油污的接线板上,插着多个插头,有的线甩在地上,有的正在给各类电子设备充电,无一例外,都没人看着,这种情况在14号楼的地下室,记者至少发现了20多处。

房间外的问题也挺多。在楼内的公共区域,一块晾晒的大床单横在眼前显得特别突兀;自行车、大量弃用的衣物,以及各种各样的杂物堆成了小山。14号楼一位业主说,堆放杂物的地方距离地下出租房很近,如果有突发情况,最受威胁的还是租住在这里的人,“除了担心我们自己,也为租户担心啊。”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个居民楼,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在这些居民楼里,电梯无法到达地下一层,电梯面板上地下一层的按钮从外部给抠掉了,电梯间成了杂物堆放最集中的地方。原本楼内直达地下的步行梯,大门死锁,想去地下一层,唯一入口是楼外的一条通道。“地下空间容易产生隐患,现在还这么自我封闭,能不让人担心吗?”居民说。

在楼内的地下空间,记者找到了“物业职工宿舍”的标牌。按有关规定,这里只能用作物业工作人员的临时住所,但和住在这里的人一打听,他们并非工作人员,且对物业一无所知。小区业主们说,楼里地下空间住人的问题已经持续了多年,杂物堆积、私拉电线等很多问题也是老生常谈了,相关的报道读了很多,现在小区地下室住人是否符合要求,究竟算散租还是有什么其他说法,无从查证,大家看到更多的还是安全隐患。

在居民楼前不足10米的地方,能看到大量垃圾,其中生活垃圾占了一小部分,更多的还是床垫、木质旧家具、泡沫等易燃物。业主们说,这些东西占据着楼前的空间,平时都靠收废品的人来拉,清理效率一直很低,如今天干物燥,天天守着这些东西,心里真是不踏实,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关注。

慧忠北里
地下室的小厨房让人担心

“地下室的这间厨房最让我们提心吊胆。”上周,朝阳区慧忠北里306号楼居民向12345反映,楼内地下一层,常年有人租住,最近一段时期,情况虽有好转,但毕竟在地下室做饭,私拉电线这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地下空间小厨房

走进慧忠北里306号楼,顺着楼梯间进入地下一层,内部能看到不少锁着门的房间,房门两侧贴着对联,从对联的新旧程度不难推断,这里的房客居住时间不短了。不多时,记者就找到了居民们提到的小厨房。推开房门,里头一片漆黑,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重的油烟味。桌上摆着一排电磁炉,炉上放着锅,锅里是没刷的碗筷,再往上看,是一个抽油烟机,里里外外满是油泥,整个屋里的油烟子味,大多出自这里。不一会儿,一间地下室里传出了说话声和笑声,寻着声响,记者找了过去。

敲开房门,屋里的东西堆得很满,床铺旁边的小桌上,放着接线板,紧贴着它的是个烟灰缸,里头的烟头插成了“花”。“我就是负责安全的,这些问题都明白。”住在这里的中年男子说,他是小区原物业的工作人员,新老物业交接以后,还没有接到新的安排,所以,暂时还住在这里。曾经他负责物业安全方面的工作,对于地下空间的隐患也很注意,“我们做饭都不用煤气罐,都用电磁炉。”

他提到,以前这个楼的地下室确实住了不少老物业的员工,现在都逐渐撤出了,“也就还剩下两三家人吧。”对于新老物业交接的问题,记者也向小区现物业进行了核实,工作人员表示,物业交接的工作是从今年开始的,目前还在进行当中,地下室属于争议地段,物业也正在等待处理办法。小区304号楼地下一层设有一个原物业的办公室,对于居民们提到的隐患问题,物业也正在关注。

“白天可能确实没什么人,到晚上地下室人就多了,可能不像他们说的就剩两三家。”这是来自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说法。在小区的304号楼的大门上,记者看到了巨大的广告牌,内容是地下室出租。306号楼除了地下一层,还有挂着人防空间标识的地下二层,这些区域都有曾经住人的迹象。业委会成员告诉记者,小区很多地下室都曾住过人,随着现在安全意识的增强,304号楼地下室和306号楼地下二层,目前都已恢复了原样。“确实是有改进,能看得出一些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大家只希望安全工作别留尾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景一鸣 陈圣禹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