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旧报新读:为争鉴湖女侠墓 湘浙曾如此暗战

2017-12-08 22:27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8日讯, “秋瑾女士因谋倡革命,就义杭州,委骨荒冢。杭省士绅,拟改葬女士于西湖,但女士夫家系湘潭王姓,旅浙湘绅,以女士应以夫家为主,仍请护梓南下,改葬麓山,藉加优礼。特电邀女士之子王沅德(现肄业第八公立小学)具禀都督,以伊母远葬西湖,诸多不便,乞准迁葬麓山。现奉都督核准,并咨明浙江都督,发给护照,俾沿途照料云。”

作者:蔡辉


1912年第1258期《浅说画报》上,刊登了《改葬秋瑾女士》一文,叙及当年轰动一时的、为鉴湖女侠秋瑾迁墓事。

秋瑾是近代著名女权运动家、革命家,1907年被清政府斩首。她生前曾向友人表示,望死后“埋骨西泠,与岳武穆相邻”。可惜后来骨殖漂泊,竟遭10次迁葬。

引文提及的是第六迁至岳麓山,一年半后,又第七迁,回到西湖边。奔波如此,皆因湖南、浙江二省人士暗战不休。

直到14岁才回到祖籍绍兴

秋瑾本名闺瑾,字璇卿,号旦吾,后自改为瑾,字竞雄。

秋瑾曾外孙女赖启湘称,秋瑾生于“福建南部某地”,时其祖父秋嘉禾在福建厦门、漳州一带任知县,父母亦随侍。直到14岁,秋瑾才回到祖籍绍兴。

秋嘉禾“虽是封建社会的官吏,但还颇能接近人民。在任内省讼简政,治绩卓然,因此当地民间称他为‘秋老大’,表示尊敬”。

祖父非常喜爱孙女,故秋瑾“常在衙署里读书”,11岁时“偶成小诗,清丽可喜”,后竟“一时有女才子之目”。

1891年,秋寿南赴台湾任巡抚文案,秋瑾随往。2年后,秋寿南调回,本应擢升正五品直隶州知州,“因家道中落,无钱厚贿吏部”,改签常德厘金局。

厘金局即税务局,属肥缺,时人称“署一年州县缺,不及当一年厘局差”。1896年,秋瑾嫁给了小她两岁的王廷钧(秋瑾生年不详,有1875年、1877年、1878年、1879年四种说法,此处以1875年说为准,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即持此说)。

王廷钧的父亲王黼臣“同曾国藩是表兄弟,当过曾家账房,在屠杀人民的战争中发了横财”,在湖南湘乡富甲一方。王家正处在秋寿南管界中,王黼臣给秋家的聘仪是一座钱庄。

秋瑾与王廷钧婚后,第一年便生下一个男孩,即王沅德。

1901年,秋寿南去世,身后有二子二女,即:长子秋誉章,长女秋瑾,次女秋珵,幼子秋宗章。秋誉章性懦弱、乏主见,大事由秋瑾做主。

在后来给秋寿南的信中,秋瑾说:“祖父以来俱无一好友,以致今日竟无人一援手故人之子者,亦由前辈之无良友也。”

不肯满足的家庭女神

1901年,秋瑾催丈夫王廷钧分家,析产得数千金,交秋誉章合办钱庄,可秋誉章无能,“一败涂地,资产荡然”。

1902年,王家给王廷钧捐了工部主事(正五品),全家到京赴任。时京官收入低,靠“结印费”为生,即串联同乡中的富商,富商为长远利益,每月会主动给一点补贴。

王廷钧“体清腴,面皙白,有翩翩佳公子之誉”,且“读书善悟,不耐吟诵。作文写大意,不喜锤炼……一赴乡闱不与选,遂弃帖括”,“前途绝望,此为女士(指秋瑾)最痛心之事”。

在京期间,秋瑾结识了京师大学堂日本教习服部宇之吉的夫人服部繁子。在繁子介绍下,秋瑾随日本学者铃木信太郎学日语和英语,铃木还将私藏的日本刀赠给秋瑾,秋瑾写诗称:“铃木学士东方杰,磊落襟怀肝胆裂。”

1904年初春,繁子访问秋瑾家,见“书架上胡乱地放着书籍和衣服。瓜子皮、果皮撒在屋角里,发出一股遗臭,并不很清洁”。秋瑾想去日本留学,服部繁子认为秋瑾思想偏激,不肯答应。

后来,王廷钧亲自来求繁子,说:“如果夫人不答应带她去日本,她不知如何苦我呢。”

繁子感叹:“我若拒绝了他,他就会受到家庭女神的惩罚。”

繁子认为“小丈夫温文善良,对秋瑾的意志和行动一点也不加约束,秋瑾自由得很”,故称秋瑾为“家庭女神”。秋瑾也承认:“我的家庭太和睦了,我对这种和睦总觉得有所不满足。”

力战被捕以身殉国

1904年6月,秋瑾到了日本,加入光复会。因费用告罄,不久即回,并与王廷钧发生误会。1905年6月,在给哥哥秋誉章的信中,秋瑾称:“子芳(即王廷钧)之人,行为禽兽之不若,人之无良,莫此为甚!”

据学者易惠莉考证,此时秋瑾在留日学生中声名鹊起,因社会活动多,入不敷出,极为艰难。秋瑾回国本为筹钱,秋誉章却误将一百元寄给了王廷钧,秋瑾疑心被王侵吞,一度表示要“死之而已”。

几个月后,王廷钧似乎还了钱,秋瑾才不再计较。

再赴日本后,秋瑾又加入同盟会,“常到东京粷町区神乐坂武术会去练习射击技术”,黄兴“设制造弹药机关于横滨,聘俄国虚无党人为教授”,秋瑾等女留学生“皆加入练习”。

1906年,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秋瑾愤然回国,入南浔中学任教,结识了34岁的校务徐自华。二人甚相得。秋瑾曾想带徐的妹妹去印尼爪哇任教,被徐拒绝,二人一度交恶。

不久,秋瑾患病,几乎不治,徐自华悉心照顾,令秋瑾极感动。双方交往5个月,

在秋瑾劝说下,徐自华加入革命组织。秋瑾办《中国女报》时,只筹到几百元,徐家姐妹立刻捐出1500元,可惜报纸两期后便停刊了。

1907年2月,徐自华陪秋瑾游览西湖,秋瑾望湖流泪,二人约定,如果谁牺牲了,生者有义务将其葬在湖边。

1907年5月,秋瑾与徐锡麟密谋暴动,6月事泄,清兵来捕秋瑾,众人劝秋瑾暂避,秋瑾决心殉国,力战被捕,被处死于绍兴轩亭口。

遗骨最终归葬西湖

秋瑾被杀后,王家、秋家皆不敢收尸,后洗衣女工用席子将尸体带出,送往善堂。

墓葬经两迁后,徐自华与好友吴芝瑛在西湖边为女侠建墓,并组秋社,陈去病、褚辅成等名流亦入其中。当年秋天,御史常徽到西湖游玩,无意中发现了秋墓,清廷震怒。

吴芝瑛的伯父是严复老师吴汝纶,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与两江总督增韫有旧,增韫遂放过吴芝瑛等人,下令迁葬了事。

秋瑾墓先迁绍兴,再迁湖南王家。秋瑾遇害后,王廷钧连病带吓,当年便去世了,考虑到秋瑾为王家留下子女,王家接纳了秋瑾的遗骨。

辛亥革命胜利后,徐自华等要求将秋瑾遗骨迁回西湖,引起王家不满。

“反迁派”由秋瑾的儿子王沅德领衔,主打亲情牌;“主迁派”则有秋瑾的妹妹秋珵,主张秋瑾是浙江革命者的代表,理应埋骨浙江。

在公理压倒私情的背景下,“反迁派”只好提出折中方案——将秋瑾移葬岳麓山,陈天华、杨毓麟等昔日同事都葬在那里,且家属探望方便,公私两宜,遂有本文开篇的一幕。

对此方案,“反迁派”、“主迁派”都不太满意,只有持续博弈。

1912年7月19日,浙江与湖南同日召开公祭秋瑾大会。浙江称鉴湖女侠专祠“一切工程已完竣”,湖南则称“即将遗骸营葬于岳麓山之阳,以慰侠魂”;浙江召集了“男宾八百人,女宾二百人”,湖南也“到者男女合数千人”;浙江由陈去病等人朗读祭秋瑾文,湖南则组织中小学生背诵秋瑾遗作……

一番暗战后,湖南都督谭延闿率先屈服,最终王沅德也只好同意将秋瑾遗骨归葬西湖。

《秋瑾革命传》未脱“小说家言”

争葬秋瑾,因秋瑾是当时中国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名声显赫,被称为“我东方之罗兰夫人,我汉族之苏菲亚”,湘浙均想据有此份荣耀,但决定胜负的力量十分微妙,来自幕后。

光复会与同盟会长期不和,秋瑾恰好都加入了,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其遗骨作为两个组织的团结象征,自然要考虑主要成员的省籍因素。

在争取归葬西湖的活动中,秋珵表现得热心,甚至提出“姊榇不归,誓死相报”,可能另有所图。1913年,秋社主管徐自华去上海主持竞雄女校,秋社由蔡之安负责,秋珵将蔡赶出秋社,独霸秋祠。后徐自华通过官方,才收回秋祠。

折冲中,王廷钧成了最大牺牲品,遭后人长期误解。他和秋瑾的女儿王灿芝(后自改为秋灿芝)曾写道:“王廷钧原是一个年少风流的公子哥儿,到了北京以后,被二班朋友们带着,成天在外面酒肉征逐,后来又结交上了几个贝子贝勒,常常是花天酒地地混在一起,有时竟彻夜不归,甚至卧倒在酒瓮的旁边,沉醉不醒,所以夫妻之间,时相勃。”

在王灿芝晚年写作的《秋瑾革命传》中,称王廷钧曾殴打秋瑾。

其实王灿芝出生后不到一年便寄养在友人谢涤泉家中,秋瑾遇难后才回王家。1938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灿芝承认,她的脑袋中关于秋瑾的记忆是“一点儿影子都没有”。《秋瑾革命传》虽使用了一些官方档案,但未脱“小说家言”。

1981年秋瑾墓迁回西湖边

1907年,秋瑾密谋起义,回到湖南,“孑身至王宅,时子芳宦京未返,君舅健在……悉姊近况,即畀数千金”。

秋珵强调秋瑾与王廷钧“离婚在前”,秋瑾受审时也表示“丈夫王廷钧,向与妇人不睦”,1926年第23卷第25期《兴华》杂志称:“女侠适湖南王氏,情爱甚笃,育子女各一,因许身为国,宁牺牲家庭,不与往来,名绝而实相通也,旅况常窘,顾以书去,卒报以款,从未稍靳,亦难乎其为夫婿矣。人欲穷其究竟,曰,我早与彼离婚,盖自分必死,清律叛君罪,诛九族,惧为祸连,故遂讳莫如深。”

王灿芝少年时在王家长大,因其母缘故,备受冷落,后习武,自号小侠,曾表示要手刃杀母仇人、昔日绍兴知府贵福。民国时,贵福改名赵景祺,后投奔伪“满洲国”,1937年去世。

王灿芝1928年赴美留学,在纽约大学航空科“习制造和航空知识两年”,回国后被媒体称为“东方女飞将”、“我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均属误会。

直到31岁时,王灿芝才与广东人、留法生黄公柱结婚,二人有一女,名王焱华。1951年,王灿芝去了香港,女儿一直留在大陆,上世纪90年代移居美国。

在香港,王灿芝写出了《秋瑾革命传》,说自己哥哥王沅德吸鸦片,且有一妻数妾。其实王沅德热心教育、仗义疏财,颇有口碑。

1976年,66岁的王灿芝因脑溢血逝于台湾。

秋瑾的墓后来又经3次迁移,1981年10月回到原址,至今已成西湖一景。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