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物联网下的智慧健康养老 子女手机可查监测数据

2017-12-11 10:3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11日讯,东四环外的慈云寺北里,沈阿姨不时地看看腕表的数据。她戴上了一块像手表似的智能养老终端设备,不管在哪儿遇到了紧急情况,只要按一下“手表”上的红色按键,报警便会立即出现在另一端的监测平台中。

沈阿姨不久前一次意外晕倒后,就是得益于这个腕表及时报警才转危为安。

在八里庄街道健康e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屏幕中实时更新老人的心跳、位置等信息。沈阿姨的报警,也立即被传到了这里。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柴医生坐在大屏幕前发现了情况,根据配戴者所在位置进行定位,并到现场提供紧急救治。

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的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在八里庄街道试行一年有余。如何通过物联网应用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的对接与配置?如何在物联网下最终实现智慧健康养老模式?

体验

老人发病五分钟后得救

不久前,监控平台中突然接到一位腕表老人发出的呼救。值班的柴医生听到了老人通过腕表传来的声音“现在头晕的厉害,特别难受。”

简单的交流,拉开了紧张的救护流程。柴医生第一时间搜索地址,并在五分钟之内和护士携带专业设备赶到慈云寺北里沈阿姨的家中。“当时表现症状就是头晕伴呕吐,已经两小时左右。”

通过检查,诊断得出结果为:心电图正常、血糖正常、血压高压为200。将高血压控制住的同时,柴医生通知家属,并预约了120急救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急诊室。

“这次算是腕表救了命,当时已经感觉到天转地转了。”沈阿姨说,之前不难受就不服药,难受才服药,最终不规律用药导致病发。

柴医生在平台中更加关注沈阿姨身体监测的数据,每月都要去沈阿姨家测一次血压。

在郭阿姨的床上,看似普通的一张床垫,在不停地发送着监测信息,心率74、呼吸18次。同时,会将在床和离床状态显示出来。“如果睡着了,还能将深度睡眠、浅睡眠的时间进行分析。如果出现暂停呼吸,超过10秒钟之后,床垫下的蜂鸣设备就会发出声响,叫醒老人,也可以提醒家人。”

“我这七十多了,还能享受一回高科技生活。”郭阿姨时常关注着每天的睡眠监测数据。

中关村物联网联盟副秘书长刘军表示,物联网下的智慧健康养老,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研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能够帮助养老机构、社区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并使得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成为可能。

坐诊

社区医生24小时监控

在八里庄街道健康家e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刘医生坐在大屏幕前,不断更新页面信息。在中关村大健康服务平台中,显示着佩戴腕表老人的实时位置,血压、心率等数据也每隔几分钟便会更新一次。

刘医生表示,智能化和信息化,为社区医生有效开展照料和监护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八里庄街道健康家e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总经理衣大利看来,实行生命数据全天24小时的“实时跟踪与监测”,提供定期体检、医疗巡诊、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构建“智能养老、居家养老、医疗养老”三大板块养护服务,时刻服务老人。对于266位佩戴腕表的老人,便可以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并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站信息平台,对老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监测结果可以实时录入服务平台。

刘军表示,老人每天监测的血压、血糖、心率等情况可以在检测后实时传入平台,物联网可以通过传感器和其他设备收集、分析和整理出相应的信息,让其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干预或者报警。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接入系统的老人,只要在家里通过手环一键报警,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联系到老人,或是老人的家属,以最快的速度为老人提供帮助。

“用了这个平台,感觉手表的另一端坐着医生关注着我们,我们自己觉着挺踏实的。一旦出现问题,医生马上就知道了。”石阿姨表示,一次在家中的眩晕也是通过腕表与社区医生取得联系并得到了救治。

刘医生时常登录家庭医生登录账户,对老人进行健康分析,做出健康预警,及时掌握状况,做好跟踪管理。同时通过手机APP将数据通知老人家属,让家属及时配合医生共同做好老人的健康监测与管理。

监控

子女手机可查监测数据

张先生经常打开手机,查看父母的监测数据。

张先生在手机上下载了平台APP,能接收到老人的报警信息,及时了解老人情况。智能养老终端便会对老年人的血压、心率、血糖等数据进行监测,对老年人身体的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并定期上传数据并形成报告给服务中心和老人子女。

一旦数据出现异常,他便会得到通知。“我有时候看异常了,就打个电话问问,是不是心脏又有点不舒服,是什么状况。”

为防止老人走失,张先生还设置电子围栏功能,划定一定区域范围,一旦老人走出这个区域,系统会自动报警,服务中心和子女都会接收到信息,及时寻找老人。

刘军说,物联网还可以随时监控和跟踪老人的状态,一旦发现跟设定值偏离,就可以及时的反馈给家庭成员、保健医生或者相应的医疗机构。这样可以让老人在第一时间得到外界的救援。

对于子女、亲属来说,摆脱了必须在家照顾老人的局限性。子女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了解到老人的状况,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医疗人员会赶快赶赴现场,子女也会立刻得到报警,可以一起帮助老人度过难关。

刘军认为,精准定位追踪技术的实现是以穿戴式设备为载体,比如手环、腕表这种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结合定位信号收发器和云服务平台就能够实现对老人的定位、追踪、防丢以及健康数据采集,通过管理后台即可看到相应数据展示分析。通过实现远程在线健康管理、位置管理以及安全预警,提高了养老看护的效率和质量。

未来

深挖并应用养老大数据

在张先生看来,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通过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健康养老,实时关注老人的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也是给老人带来生活上的关怀。
衣大利表示,目前八里庄街道的266名老人是通过免费的方式,得到了腕表,但是需要自己付每月7.4元的网络通信服务费。“付费这对于一些老人来说就有些困难。此前不需要付费时共有266名老人在使用;实行付费后,有近百人就将腕表返还,不再使用了。”

“受传统观念、生活习惯等影响,大多数的子女赞同让父母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刘军说,但是子女又无暇照顾,这就需要更多服务去对接老年人群体。通过电视、电话技术组合升级为互动交流可视平台系统,让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提供者、子女通过网络无缝对接,借助区域网络整合社区、家庭、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宽覆盖的智慧养老服务。在未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线下养老保障网络。

“当前的养老服务资源比较有限,应该积极推动相关养老机构与平台运营商之间信息共享、合作开发,深度挖掘、应用养老服务大数据,从而对老人的需求和行为特点有更精准的把握,促进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刘军表示,建设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及时改进养老供给、分析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进行精准服务。运用通讯网络、智能呼叫、互联网等科技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提供紧急援助、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基本服务,并以社区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建立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喜斌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