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2017-12-12 11:1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12日讯,昨日,由文化部与中国文联共同主办的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资料图 国家大剧院戏剧艺术总监徐晓钟(左三) 来源:新华社

著名话剧艺术家徐晓钟谈到,中国话剧110年的历程,形成了有我国历史特点的传统。他认为,当下中国话剧面临着的许多重要课题,比如话剧工作者如何面对新语境下多元化文化需求的观众。“为了适应剧场‘新观众’的需要,部分戏剧的创作者和组织者着意迎合低级趣味、娱乐需求,存在着浮躁、短视、急功近利等现象。有的话剧创作缺乏生活根基,文化蕴涵缺失;有的小剧场戏剧‘快餐化’,也有某些大剧院的戏剧‘不接地气’,存在着思想不够精神、艺术不够精湛、制作不够精良的问题。”

徐晓钟认为,对现代观众新的“审美准备”和“审美期待”,话剧工作者不能只“适应”、只“服从”,更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迁就”,甚至对非健康、非审美的创作倾向不做辨析、批评,一味听之任之,而应当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表示,中国话剧诞生时曾叫文明戏,顾名思义,就是用文明的思想、感情、故事和人物角色感召身处落后贫穷的国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文艺路线“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这近百年的中国话剧发展史,让我们的今天明白,我们当代戏剧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明确‘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属于并服务于人民’,就是要当好演员有水平的专业戏剧人,要继承中国话剧的光荣传统,创作艺术精品剧目。”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白皓天结合自己导演的两部话剧《共同家园》《谷文昌》谈到,排《共同家园》时自己前后14次入藏,接触到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深切感受到藏族地区特有的地域特色、民族文化、民风民情,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素材。创作《谷文昌》时,他与团队扎进福建省东山县,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从当地人民的口耳相传中用心体悟观察,力求还原和再现一个真实的谷文昌,从而成功塑造出一个触手可及的、有感情、有温度的舞台形象。

“我的理解中,‘人民的文艺’就要扑下身去,扎根人民,只有从人民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才能创作出深刻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离开了人民,不深入生活,不到人民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不管技巧再高明,创作的源泉也要枯竭,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发展了。”白皓天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