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董耀会行走30余年:呵护长城是要做一辈子的事

2017-12-18 13:55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就大多数人而言,长城是个游览胜地,可对于年逾花甲的董耀会来说,长城却有另外的含义,且值得为之奔波劳顿一生。被誉为“长城之子”的董耀会是著名长城专家、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长城,他走了30多年、研究了30多年,也宣传保护了30多年。记者在《中国长城志》编辑部的办公室见到董老时,他刚从长城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就在堆满了书,几乎难以落足的办公桌前,他说起了他心中的长城……

2002年在秦皇岛市董家口长城

初识508天
7400公里留下完整足迹

在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驻操营镇城子峪村,400年前由戚继光主持修建的城子峪长城屹立于此。这里虽是明长城的一座小关隘,但岁月浸染的斑驳痕迹将城子峪长城“雕刻”出一份厚重的残破之美。这里,也给18岁时初到城子峪的董耀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世纪70年代末,董耀会还是秦皇岛的电业局外线工,因工作需要经常在长城脚下施工,就此也开始了和长城的缘分。“接触的长城多了就想了解长城,什么时候修的?什么人修的?修它做什么?但当时这方面的书太少了。”董耀会说,随后的几年里,除了行走于长城之上,董耀会还通过查阅文献、走访专家学者,了解长城的历史。秦皇岛没有足够的文献,他就在休息日来北京图书馆查资料,没有钱住宾馆,图书馆附近的浴池关门后就住在浴池。

渐渐地,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历史上长城是分段修建,也是分段守卫的,应该没有人完整地走完过长城。如果自己可以在长城上留下一行完整的人类足迹,把这一路考察的内容记录下来,再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沿途经历的人和事写成文学作品,太有意义了!”有了这个想法,董耀会和他的伙伴便开始做准备。

经过两年准备,1984年5月4日, 27岁的董耀会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徒步考察万里长城。从山海关出发,他和朋友吴德玉由东向西行。每天各自背着20多斤的设备和资料,天亮了出发、日落前下山,晚上就住在长城附近的村子里。盛夏的时候,日头毒、天又热,喝水就靠随身带着的两个军用水壶。

“那会觉得汗都出没了,再出就是血了。”董耀会说。有一次,突然下大雨,天黑、雨大、山路崎岖,董耀会他们被困在了山上。为了安全,他们不敢睡觉,只好披着雨衣在雨夜的山林里站了一晚上。天亮了,他们带着无尽的倦意回到山村里。

回想起那段时光,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但最煎熬的还是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离开家那么长时间,难免惦念家里人。孩子那会儿还很小,母亲身体也不好。特别是到年节的时候,看着人家一家子聚在一块儿,就会觉得很失落。”

那时没有手机,写信就成了董耀会与家人联系的主要方式。

历经508个日日夜夜后,途经百余区县、行走约7400多公里。1985年9月24日,董耀会和他的伙伴终于到达嘉峪关,填补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空白——这是第一次对长城进行了全面周详的实地考察,这也是华夏子孙在万里长城上留下的第一行完整的脚印。在这期间,董耀会边走边记录,此后用10个月时间写了本《明长城考实》,记录了明长城的遗址现状,也描绘出他心中的长城。

修缮750米
最大限度保留长城的历史风貌

“今年已是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第30个年头了。长城已经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不了解中国的、没来过中国的,只要一提‘长城’,就会联想到中国,但是我们对长城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谈起学术界对于长城历史文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社会上对长城保护意识还缺泛足够的重视,董耀会神色黯然:“之前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公布的数据是长城达21196公里,可实际上像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这样保存较好,已经开发利用的可能不到百分之一。这么些年里,我亲眼看到了一些地段的长城遭到蚕食性的破坏后,很难挽回损失。像去年,辽宁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原有的历史风貌都看不到了……虽然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干预和制止,但还是让人心痛啊!真不愿类似的现象再次发生。”

作为“长城保护”项目的负责人之一。今年,董耀会参与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箭扣长城修缮工作,“基金会参与修缮的主要是151敌楼至北京结这段城墙,约750米长。”董耀会说,箭扣长城所处险峰断崖之上,山势蜿蜒起伏,形似满弓扣箭的长城景色开阔壮美,“残垣断壁也有很多游人前来,再加上长时间的自然风化,这里坍塌毁损等险情越来越严重。”

今年上半年在箭扣长城做长城修缮设计考察

“你看151敌楼,原通高8米却坍塌得只余下比人高不了多少的一小截。附近有些地方墙体己经鼓闪,若不抓紧抢险修缮,随时都可能倒塌,而且一倒就会带动一大片墙体。”董耀会指着当时考察的照片说。

“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修缮防止墙体继续坍塌。如果有些地方需要回砌,也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在董耀会看来,最小干预原则是修缮过程中一直需要强调的,只有这样的修缮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和保留长城的沧桑古朴风貌。

谈起当下对于长城的保护,董耀会直言期盼有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之前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花了很大人力、物力做关于长城的调查,2009年公布了明长城相关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拍了数百万张照片。如果能在长城沿线募集志愿者,比对资料照片的同机位每半年拍一次,再上传到数据库,就可以很大程度地节省人力、物力。所以我觉得应该更多地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到长城的保护体系中。”

200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明长城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公里时,有关领导介绍说:按照《长城资源保存程度评价标准》,目前保存较好的513.5公里、保存一般的1104.4公里、保存较差的1494.7公里、保存差的1185.4公里,已消失的1961.6公里。从中可以看出,长城墙体保存状况总体堪忧,较好的比例只有不足10%,一般的只有约20%,而已经消失的长城竟然超过了30%。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如此严峻的形势,仅靠地方文物部门是不够的。

行走30年
长城是我一辈子做的一件事

30余年里,董耀会一直致力于长城的研究与文化传播。当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及布什访华时,作为陪同的长城专家,他在解说中表达了长城象征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寓意;他还和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共同创立了长城学,两人合力在构建长城学理论学科方面做了很多建设性工作。

对于董耀会来说,这30来年里印象最深的,当属在过去10年间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二五”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国长城志》。这是国内关于长城的第一套大型文献,作为世界遗产,长城应该有一部与之匹配的大型志书,内容全面、有历史价值的史志型专业文献。这是董耀会奔走长城半生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0年中,作为总主编的董耀会和编辑人员一起到多地考察调研,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长城、河南境内楚长城、新疆境内汉唐长城烽燧……都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在北京昌平5天时间定位测量南口城、白羊城、土木堡等多处长城遗址;在辽宁绥中又是5天的时间,实地测量绘制了永安堡长城5座敌楼的建筑结构图,全面测量了其间约400米的长城墙体;在河北迁西空窿山丛林中,董耀会一行对修筑长城时遗留下的大量长城基石考察观测……

为了能让更多人增加对长城文化的了解、提升对长城的敬畏感、重视对长城的保护,董耀会支持家乡秦皇岛抚宁区推动长城保护员制度的创立,调动起住在长城脚下的人参与长城保护;在河北地质大学创办全国首个依托大学建立的长城研究院;他还常年到大中小学办义务讲座讲解长城,开展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等,给孩子们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万里长城知多少》。

去年,开始录制《董耀会说长城》系列短片,从山海关到古北口,再到现在正播出的齐长城系列,每一部系列短片都剪辑成60-80集、每集时长3分钟的微视频,供大家免费观看。“现代人多为碎片化阅读,制成3分钟左右的小片子,每一段都有一个故事或知识点,就是为了方便大家观看。每段微视频时间短,但内容丰富,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现在已经在百余个微信公众平台和视频网站播放了。”

“我今年60多岁,和长城打了30多年交道,但是比起长城2600多年的历史,这30几年又算得了什么?对于我来说,能有机会陪伴这么一个伟大的工程几十年,挺荣幸的。”回望过去,被人称为长城之子的董耀会平淡地说:“我过去几十年就做了研究和保护长城这一件事,可能一辈子也就做这一件事。”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李怡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