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老师“惩罚告密者”引热议 如何看待“告密”体现的是教育观

2017-12-25 11:4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2017年12月25日讯,因为一个“巧克力事件”,小学老师王悦微“火”了。上个月,她班上的一名学生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没收了巧克力之后,她了解到举报者是勒索巧克力未遂而告状,就让带这名学生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巧克力,以示对“告密者”的惩罚。王老师在自己的微博上和网友们分享了这件事,不少网友为王老师的做法点赞,也有网友认为小孩子之间的告密是孩子的“天性”,无伤大雅。其实,网友在告密这件事上的不同态度,恰恰说明了教育观的问题。

事件回顾:惩罚告密者网友点赞

“真是非常可恶,不仅是威胁勒索同学,来告状就挑对自己有利的部分讲,扭曲事实,即使是被同学供出真相后,还想抵赖,被我一顿训斥,告状者才老实下来。”王老师在微博中写道。

“巧克力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11月14日,王悦微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因为带巧克力来学校,被同学举报了。本来王老师以为把巧克力没收了,事情也就结束了。不料到了中午,举报者又来告状,说被没收巧克力的学生骂他,还想打他。虽然手头还有很多学生的作业要改,但遇到学生一再来告,王老师说自己也不能不管。她把两个学生都叫来,问带巧克力的学生为何要骂人。没想到那学生含着一汪眼泪,喊道:“因为他威胁我!他叫我把巧克力送给他吃,他就不告老师!我没给他,他就把我告了,还来笑话我!”

了解到事情的全部真相,王老师严厉地批评了这个举报同学的学生:“你以告老师来威胁同学,问人家要好处,更可耻!”最后王老师的处罚结果就是让带巧克力来学校的学生当着举报者的面吃掉了那块巧克力,“帮他出了这口气”。

赞成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我一直觉得老师应该是作为一个正义的审判者存在于学生心中的,而不是一个和稀泥的。”这段发生在学校里的小插曲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对于惩治“告密者”的做法,不少网友纷纷为王老师点赞。同时,王老师的做法也勾起了不少人对于学生时代的回忆。

“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高中总是有同学喜欢去告密,谁谁谈恋爱、谁谁带手机……可能是想通过这样告密的方式亲近老师,后来班主任开班会说了这件事,他说他不喜欢告密,想了解班上情况他有很多办法,但不希望是通过班上同学互相举报。我也很幸运,高中遇到这样的老师!”

“我初中班主任,每一周有一天打乱座位,然后每人发张纸条,写班级其他同学做的错事,比如早恋、打架之类,毕业这么多年所有同学提到这个班主任都是摇头,真该给她看看人家怎么做!”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给我买了零食,然后到学校,有个同学就举报我带了零食,当时不知道不可以带,我的班主任让我丢掉,因为年龄小,自己哭着去丢掉的,至今记忆犹新。”

不少人认为,“告密者”所做的事情并不太光彩,而更难得的是王老师的做法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尤其是对于刚刚开始树立人生观的时候,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孩子以后价值观的形成极为重要。

不赞同:对不好的事情就该“告密”

不过,在不少人为王老师点赞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质疑:“首先得搞清楚带巧克力本来就是违反学校规定,如果老师让学生当面违反校规,再惩罚举报的,这样好吗?这是什么三观?”

也有人认为,对于不好的事儿,如果全都守口如瓶,那么,班里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机会曝光,也不是件好事。“我们班的孩子都是互相举报,所以没有抄作业的,没有不写作业的,也没有上课吃零食的,这样做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还有的网友觉得王老师的做法有点儿欠妥:“保留公民权利的知情权和对方的隐私,其目的是防止事态扩大,能积极有效的保护伤害人受到伤害。老师应该换一种方式私下沟通解决问题,不应该伤害举报者的自尊心。”

观点:如何看待“告密者”?

随着“巧克力事件”的不断发酵,在收到不少网友留言的同时,王悦微老师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她认为,孩子们之所以会出现“告密”的行为,主要有三种动机。第一种是出于儿童朴素的道德感,比如考试作弊、逃值日、赖作业,在孩子们看来,这是错误的行为,应该被批评、被指正,他们告状,只是出于简单的是非判断。第二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负、捉弄,虽然这种骚扰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严重,却是让学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为老师,也是必须介入的。第三种在学生群体中也不少见,即出于嫉妒或是威胁的动机,告发他人。这种告状,堪称“儿童版告密”,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对这种心态的扭转,远比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更重要。

对于第二类动机,王老师认为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法官兼老娘舅的角色,因为这类纠纷往往经过复杂,涉及学生很多,学生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又会用谎言为自己遮掩。老师要在纷杂繁琐的各路线索中搞清事实真相,很不容易。如果在学生来告状的时候,只是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强行让他们互相道歉,收到的只能是表面上的平息,学生心里并不服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曾经有一个内向安静的学生向她告状说同桌总是打他,在了解事情经过后,王老师发现,欺负人的学生自控能力差,脾气大,由于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比较好,他打人的行为一直没被发现。因此在处理纠纷之外,老师也要教给学生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告诉他们在遇到自己情绪很差的时候该如何排解,当别人有矛盾的时候如何处理。把“告密”作为一个很好的契机来帮助孩子成长。

而对于第三种告状的动机,王老师觉得这种是最需要教师警惕的,不能培养学生来做“告密者”。

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对于孩子“打小报告”,老师既不能鼓励,但也不能绝对禁止。她在教育生涯中也曾遇到过出于私心“陷害”别人的学生。有一次,一名男生告另一名同学的状,说他将种在绿地里的绿植拔了出来。经过调查她发现,“告密者”颠倒了事实真相,是他拔了绿植,而被告的学生则是制止他拔绿植。事后,她严厉批评了这名学生。“对待这种诬陷别人的做法,一定要坚决予以制止。”但她也指出,虽然不鼓励“告密”,但是也不能将这种行为一概否定。譬如遇到偷窃、抄作业等不好的行为,就需要有看到真相的学生站出来。“毕竟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没有‘小报告’也是不行的。”

此外,也有老师指出,通过这种“小报告”,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一些异常行为。“前几天,有学生打小报告,说有同学拿了100元钱来学校。我想想肯定不简单。于是问了一下,原来他的100元钱是另一个同学给的。”通过询问,这位老师才知道给钱的学生是从家里偷拿的钱。原来,“偷钱”的孩子发现奶奶把他存的钱用了,于是又把钱偷了回来。除了跟孩子沟通外,老师也找到了孩子的奶奶进行了沟通:“大人也要守信用!‘借’了孩子的钱也得还。虽然你觉得带他很辛苦拿点钱没事,但是这也是小孩子的一份小期许。小孩要是有撒谎的行为,很可能会与家长平时的教育有关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环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