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画说正能量

专访北京榜样居委会主任刘爱英 为民服务有一套

2014-08-18 11:45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8月18日讯,北京,朝阳区芍药居二社区建于1990年,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起初,小区里没有像样的路;绿化只有三棵树;草坪里种着菜;阳台上养着鸡;楼道堆满农具和垃圾;墙上到处是黑鞋印;走在路上,楼上还会扔“炸弹”;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层出不穷。可是,在社区居委会主任刘爱英的带领下,这个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集齐党员为民服务

2002年底,下岗3年的刘爱英通过公开招聘,来到芍药居二社区筹备处。第二年年初,非典来了。小区里有7户被隔离,除了24小时值守,一天还要几次给疑似患者送物品。此时,居民都闭门不出。

正当刘爱英犯难时,老党员孟翠贤大妈对她说:“爱英啊,你们回家吧,我替你们站岗、送东西。你们还年轻,我这么大岁数了,就是死了也不可惜。”那个瞬间,刘爱英眼泪夺眶而出,她对孟大妈说:“我也是党员,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

当时,社区有43名在册党员,刘爱英挨门挨户找齐后,大家都参加了志愿服务。 2003年6月,凭着在非典期间的出色表现,刘爱英高票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

解决社区18个大难题

当时,居委会对社区住户不了解,对辖区内单位也一无所知。“当然也有主动登门的,那是拍桌子的,踢板凳的。”刘爱英说。

面对混乱的社区状况,刘爱英和同事主动登门走访。每敲开一扇门,常面对猜疑、不屑、冷言冷语,甚至摔门。“您对社区有什么意见?”、“愿意当楼门长吗?”重复着同样的问题,刘爱英一行人不辞辛苦,用了半年多时间,访问了19栋塔楼,4834户,摸清了万余居民的情况。谁家是孤寡;谁家是双职工;谁家有残疾人……居委会整理了18本台账,也集中了迫切需要解决的18个大难题。

首先是“楼区没有无障碍设施”,一些残疾人、老人下楼不方便。开发商早走了,物业公司不管,居委会又没钱。社区党组织出面,四处奔走。终于,楼门修上了坡道。竣工那天,一位重残居民握着刘爱英的手,眼里闪着泪光:“爱英啊,我有十年都没下楼了。”

随后是京承高速路扰民等17件难题。刘爱英一件件反映,去协调落实。最终,吵闹的台球厅变成了菜市场;嘈杂的歌舞厅变成了商品超市;楼道里的垃圾和农具不见了;贴在楼道电梯的墙报没人撕了;原来养鸡的加入了钓鱼队;原来种菜的参加了花卉种植培训班……

帮助村民再就业

芍药居二社区原是太阳宫乡龙道村,1996年后,村民陆续拆迁上楼。当时,乡里对劳动力村民,安排了保洁单位工人、对外经贸大学后勤人员等工作。但是,很多人受不了上班约束,回到家里待岗。为此,居民楼下经常三三两两地聚集着居民,一起喝酒打牌。

因为拆迁补偿款少则几十万,多则四五百万元,“一夜暴富”的居民带着攀比心理,竞相购买豪华轿车。有一位居民被安排去当清洁工,甚至将扫帚绑在奥迪车尾,去扫马路。

为此,刘爱英找到原来村子里有威望的老人,向村民宣传居委会不是管理居民,而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后来,居委会代表居民维权,成功从噪音工地为居民讨到每月80元补偿费,居委会工作才慢慢展开。

刘爱英认为,以前村民的等靠要思想需要转变,得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为此,她总是劝说大家不要购买昂贵的汽车用于享受;她还帮居民联系一些“可行”的工作,并亲自编写下岗人员就业指导教材,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帮扶平台。

此外,她还创办了残疾人康复项目,使社区智残人员全部实现了就业。

党员服务不间断

2009年7月,在刘爱英推动下,社区“红芍社”党员服务中心成立。这里从周一到周日,排满党建、法律、艺术培训等课程;党员志愿服务站自觉排班为居民服务;这里的“天天课堂”,每天都有免费课程;往这里打个电话,就能得到全天候免费服务;这里的十几支文体队伍,每天演绎着生活的幸福与欢乐。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社区展开。刘爱英制订了“帮学计划”,组成“帮学小组”,亲自带队入户,为体弱多病的党员上门“送学”。如今,“红芍社”已培训党员群众5000多人次,“红芍社”被居民称为“咱们的家”。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