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走进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民众可与大师学习中国插花

2018-01-10 09:27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18年1月10日讯,2019年将在北京延庆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受到越来越多园艺工作者和爱好者们的关注。为了促进民众参与,北京世园局近日推出了多场不同主题的“园艺生活好课堂”活动。无论是年过古稀的老者,还是尚显稚嫩的孩子,都能在课堂中学习技艺分享体会,共同感受园艺带来的乐趣。

老师向中外学生介绍插花艺术

唐梓萌和同学正在表演中国传统插花

园艺课堂上,中外学生正在体验压花制作

小花艺师展现中国插花之美

“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我代表所有的中国青少年欢迎你们的到来!” 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的会议厅内,一名12岁的中国世园小使者用流利的英语朗读了北京世园会绿色邀请信,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正在这里举办的,是北京世园局推出的“园艺生活好课堂”的其中一站。在这场主题为园艺中国风的活动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百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感受中国的传统园艺艺术。在体验环节中,外国青少年们手持工具,在身旁中国世园小使者的帮助下学习压花制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专注,创作出的作品有的精致细腻,有的又充满创意。

在其他人沉浸于压花制作时,来自史家小学分校六二班的唐梓萌正和其他七名同学一起紧张准备着一会儿要进行的插花表演。唐梓萌学习插花不过一年多的时间,但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插花作品。“我们小孩子的优势就是能把植物看得更‘活’,插花也更能发挥我们的创意。”马上要上台进行表演,唐梓萌显得很兴奋。

“待会花盘摆在席面右上角,道具摆在左下角,要记住保持空间的延展性。”插花老师韩祎正不停嘱咐着孩子们。韩祎是插花盆景专业的科班出身,做插花教学工作已经五六年的时间,唐梓萌这群孩子就是他在史家小学分校带的学生。“这一年多,孩子们在审美、协作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插花还十分讲究前后顺序,对于培养孩子的条理性也有很大帮助。”

韩祎曾经在很多学校和社区开办过插花课程,参与者们从不了解到喜爱,转变速度非常之快。“很多人都认为插花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参与起来很容易,关键还是怎么能在活动中加入体验感,这次园艺课堂的活动做得就很不错。”

插花展示环节终于到来,唐梓萌和同学们身着中国古典服饰正式登场,今天她们要完成的是主题为“春夏秋冬”插花作品。花材和枝条交错摆放,同学们的手法相当娴熟。创作过程中,国外的小伙伴们也纷纷走上前来近距离观看,一个个都聚精会神。

很快,插花作品就完成了,八名同学还分别用中英文向在场观众介绍了蕴含在作品中的四季之美。“这次能给那么多国际朋友展示中国的插花艺术,我感觉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参与这样的活动。”唐梓萌说道。

小区内搞园艺?

民间园艺师大胆构想

“这次课堂将北京世园会推介与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相结合,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园艺文化元素,北京世园会的世界影响力得以进一步扩大,也会为世园会国际招展工作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园艺生活好课堂的负责人介绍。

世园小使者发布的邀请信面向的是国际友人,而前段时间在延庆原乡举办的一次论坛性质的园艺课堂上,十几名资深园艺师则向国内的园艺工作者们发出了宣言,号召大家为世园会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我们是美好生活的践行者,把园艺融入生活,把生活艺术化……”论坛上,一位雅号“糊涂”的园艺师带头进行了表态。

“糊涂”其实姓杨,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过去曾是一名大学教授。退休之后,热衷园艺的老杨买下了郊区的一间带土地的房子,原本常住海淀的他,现在一有空就会往郊区跑,种点花果蔬菜。十多年来,他不但把自己的一块地种得有模有样,还牵头成立了花友汇,带领社区其他住户一起搞园艺。“每周我们都会搞一次活动、大家一起学插花、剪花、交流园艺栽培知识,我们社区居民自己做的压花作品还获得了一些园艺展览颁的奖项呢!”老杨十分自豪。

老杨在课堂上号召大家践行建设美丽中国的承诺,具体应该怎么做,老杨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城区中的一些小区虽然不可能有郊区这般面积的土地,但也可以做一些园艺方面的尝试。“现在有一个新潮概念叫一米菜园,需求的面积不大,很适合在小区里开展。”

如果说城区内的小区真的有空间能做园艺绿化,老杨认为,社区大可以将这份工作交由社区居民打理。“我们在郊区的土地工作量这么大,居民也能搞得有声有色,何况城区内的一小片土地了。”但老杨同时也认为,这项工作不能任由居民自己发挥,还是应该在社区和园艺达人的指导下完成,社区还可以给参与居民一定的奖励。“专家来规划,居民来落实,又能美化环境,又能圆居民搞园艺的梦想,定期还可以举办园艺文化活动和比赛,提高居民的积极性。”

大师说--

中国插花不单展现自然美 更重文化内涵

除了国际交流和园艺师论坛,园艺生活好课堂还举办过“园艺疗法”、“亲子园艺”、“花海手绘”等多场文化传播与互动体验活动。不少中国园艺界的“大腕”或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指导,或为活动出谋划策,使园艺生活好课堂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时又不失专业。

在园艺好课堂开办之初,中国插花大师王绥枝就曾经为课堂的内容设置提出过建议。年近七十的王老,曾担任过七次天安门广场国庆花篮的主设计师。在她看来,插花虽然只是园艺的其中一个小项,但包含的知识和内涵却是相当丰富,也非常适合国人进行学习。“我经历过学习资源匮乏的年代,现在能有更多像园艺课堂这样的机会让大众接触插花、接触园艺,我认为非常好。”

作为中国第一批园艺领域的培养人才,王绥枝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派往德国留学。那个年代,国内对于花艺的重视程度不高,研究也相当落后。同去的有五个人中,另外四人学的都是栽培,只有王绥枝选择学习插花花艺。“到了国外之后我才发现,外国专家对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插花实际上非常推崇,花艺著作里都有专门介绍中国插花的内容。”连老外都认为值得学习的中国插花,中国人自己却并不太了解,这也让王绥枝感到有些惭愧。

自那之后,王绥枝便下定决心,在学习西式插花的同时,也要搞清楚我们中国传统插花的特点在哪。她往返国内与国外多次,翻阅查询各种学习资料,逐渐明白了中西插花有何不同。“西式插花追求几何图形和色块的运用,讲究人工美,选材时主要看花型和花色;而中国传统插花则更追求线条的构成,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选材时更看重材料的姿和质。”

在王绥枝看来,中国传统插花之所以与国外插花有如此多的不同,主要在于中国插花其中蕴含了独有的文化意境。“比如用竹子做主材的作品代表刚正不阿,用荷花为主材的作品则表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内在气质。中国的插花不单单是对美的表现,也是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比起二三十年前,中国花艺师现如今的学习条件明显优越了许多。但让王绥枝担心的,是有些年轻的花艺师只注重对于花艺技巧的学习,而忽略了中国传统插花的文化内涵。“我曾看到有人把荷花的枝条做打弯处理,这种技术能用在荷花上吗?肯定不能。因为它破坏了荷花亭亭玉立的气质。”正因如此,王绥枝也更加希望像园艺课堂这样的活动能更多地传播文化内涵,“这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传统,也是我们区别于国外园艺艺术的根本所在,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莫凡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