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榜样】潘瑞凤:当了17年“小巷管家” 把居民当亲人

2018-01-10 10:43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1月10日讯,改造道路,修建坡道,更换信报箱,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解决老人出行难就餐难,打造数字化科普社区……西便门东里社区书记潘瑞凤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这一件件实事让她获得了“小巷管家”的美誉。17年来,她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家人。

全国“两会”期间,潘瑞凤带头给治安志愿者送姜茶(左一)

在楼门口修建轮椅坡道,现在早已不是问题,但在10年前还是一件棘手的事儿。西便门东里社区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物业公司是房管办改制,没有多余资金用于坡道建设。但是,这个社区老龄人口占了三分之一,没有坡道,老年人、残疾人出行不便。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社会资源。社区5栋塔楼之一的2号楼,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宿舍楼,通过主动上门,反复协调,耐心解释,最终人大出了这笔资金”。

另外4栋怎么办?潘瑞凤找到办事处、残联等部门,和主管领导反复沟通。“领导也是愿意为老百姓解决难题的,联系了专业机构过来勘察,最终认定没有问题。”剩下的4栋塔楼问题也迎刃而解。

但是,社区还有两栋板楼,楼门之间的通道非常狭窄,建坡道的空间无法满足。“可居民想改善的意愿特别强烈,我们也一时束手无策。”后来,她忽然想到社区有位人大代表是搞建筑的,就请他实地调研,攻克难题。这位人大代表不负众望,根据楼门的特点,在不影响其他人出行的前提下设计了简易坡道,问题终于解决了。

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潘瑞凤把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创新社区工作内容也当成了重点。

2002年,西便门东里社区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社区科普活动室。潘瑞凤到岗后,继续深化了这个特色,在2008年创建了“蓝魔方”,丰富了科普活动室的内涵和功能。“蓝魔方”内设阳光小花房、科学测试、周末科普电影院、图书馆等;被北京市科委评为创新型科普社区的第一名。

2012年,社区建立了数字图书馆,被首都图书馆命名为“四级联网一卡通”图书馆,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够借阅首图、区图、街图和社区的图书; 2012年,社区申报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又衍生出生态之旅项目,制作了全市首家三维立体的科普生态体验厅,可以直观海洋、沙漠、地震等,成为市级科普宣教基地。
潘瑞凤还利用街道资源,提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概念,围绕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医进行全方位服务。通过和民生银行合作优惠卡,解决了社区老人出行不便和吃饭难的问题。“我们还利用科普资金扩展到为全社区服务,为5栋塔楼安装了LED灯,为32个楼门安装了LED屏,为小区安装了52个监控探头,做到了无盲区全覆盖”。说起这些,潘瑞凤如数家珍,充满了自豪。

作为社区代表,潘瑞凤光荣地成为了十九大代表。说起17年社区工作的心得,潘瑞凤用了6个字:用心,用力,用情。“其实我走到社区岗位是缘于我母亲。我父亲2000年去世了,我就想找一个就近的工作陪陪老妈。”潘瑞凤坦言,她当初是出于孝心成为了社区工作者,可没想到一干就是17年,也没想到从平凡的社区岗位上居然干出了名堂。

说到这里,潘瑞凤总觉得对母亲有些愧疚。“实际上,我对社区老人的照顾远远多于对我母亲的照顾,我母亲对我的照顾远远多于我对她的照顾。”

潘瑞凤母亲的生日是10月1日。去年国庆节那天,潘瑞凤晒出了为母亲庆生的照片。她写道:“今天是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也是我最亲爱的老妈生日。68岁,祝福祖国繁荣昌盛!88岁,祝福母亲健康长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王琪鹏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