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极客渐成科学传播新通道 2018年将有一批国产科幻电影上映

2018-01-14 18:13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在“极客”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未来早已发生,只是尚未流行。很多著名科幻小说家认为,未来在科幻故事里;而科学家认为,未来在学术论文和实验室里。

视觉中国供图

极客都有一颗好奇的心

在“太空极客o硬核大会”论坛中,中国电影行业从业者们深度表达了自己对”与“极客精神”的理解。

知名科幻影评人严蓬“好奇心”是极客最根本的特质。

“极客气质跟个人经历相关。我从小就比较喜欢科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好奇心。其实很多人对一个知识体系缺乏真正的好奇、对知识体系这件事基本是封闭的态度,因此造成科学精神的匮乏。”

严蓬说,美剧《生活大爆炸》是最典型的美国“极客”影视作品。《生活大爆炸》的主角--物理学家谢耳朵一直表现得像小孩一样,几个主角都已经是科学家级别了,但他们依然会对一些东西特别有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比一般人了解宇宙、了解方程,但他们还会相信《星球大战》,这个本质上跟他的科学体系并不矛盾。

“这个剧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经常故意把科学和科幻融合起来,用科学来解释幻想出的世界。这里的意义在于,这类影视作品想用一种科学的体系、一种观念,去解释科学幻想、解释艺术,这就是一种很极客的思维。他们对于这个宇宙、对于这个世界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这背后其实是对世界、甚至是对自我的探索。”

知名科幻作家、科幻银河奖和星云奖得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会长陈楸帆则认为,很多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好看,“极客”代表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在认知上永远不安分的状态,和一种在自己的爱好上全力付出、不求回报的态度。

“极客其实不一定仅是关于科技或者科学领域的,我觉得它指的就是对新世界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时刻准备学新的知识,不断去钻研不懂的东西,最后可能会去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

“我是从幼儿园起开始看科幻的很早我就知道自己对这个东西特别喜欢、特别感兴趣,这种兴趣会伴随我很多年,一直到现在。你对这样东西一直保持着一种激情,会不断地去开拓自己的创造力。”陈楸帆说,“我相信以后这样的极客会越来越多,至少我看到的95后、00后,他们很多都认为--我就是喜欢,我做这件事不为了任何利益上的回报、也不奢求别人的理解,不图名利,只是为了得到自己最纯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极客精神。”

极客是很知道自己要放弃什么的人,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专注,他们对自己的热爱负责。前时光网主编、极客电影的联合发起人王双说,“专注”是“极客”的核心--“专注和追求极致,就是极客精神。”

极客正在改变着影视业

2018年,《拓星者》、《流浪地球》和《三体》等一批国产科幻电影即将上映,被电影行业人士戏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科幻影视”与“极客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王双一直觉得“极客”这个词的翻译特别好,它代表各行各业最追求极致的一群人,而不止局限在科技互联网。

极客文化代表大胆探索和创新的先锋精神,才能够去带领一个行业的发展,王双认为极客文化正在改变现在国内的影视行业。

“因为电影是一个链条很长、综合性很强的行业,它是大众文化产品、对大众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它也集合了很多行业中顶尖人才;随着这些人跨界到影视行业来,我们可以看到影视行业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比如,科技互联网基本上已经开始颠覆整个行业了,不管是从内容来源、创作模式,还是在市场分发的模式上,都有很大的改变。”

创造了《星球大战》这个电影系列的“星战之父”名为乔治·卢卡斯,在《星球大战》上映之前,卢卡斯花了很多钱筹备这个电影,他不知道这个电影是否能热卖,甚至在首映之后,他身边除了斯皮尔伯格之外所有的导演朋友都不看好,更有人觉得他的作品很烂,但他坚持自己的冒险精神,认为自己的这部电影将给观众带来革命性的视听体验。

即将在今年推出新作《蛋黄人》的年轻新锐导演黄辰说,在影视创作上,卢卡斯所代表的“极客”精神,让人们看到了“创新”和“坚持自我”。

“我认同极客的一个地方,就是去建立和坚持自己的风格,给大家带来新的东西。”

曾因电影《寻龙诀》中美轮美奂的美术设计而闻名的电影概念设计师徐天华,也是“极客”理念的坚定推崇者和践行者。他说,国外很多有名的电影作品都可以被归为“极客类型影片”,因为主创对所做作品的极大热情和投入,比如詹姆斯o卡梅隆,可以为了拍摄《阿凡达2》做深潜。

“为什么说这是极客精神?因为他本身对这件事抱有极大的热爱,可以无限投入其中。所以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系,一个有前因后果的关系。

《星球大战》早期,导演乔治o卢卡斯在场景设置环节招募了很多车库艺术家来帮忙完成。什么叫车库艺术家,就是自己玩出来的专家。这帮人一开始就是在自己家里组装模型、玩汽车,慢慢的他觉得可以搞创作了,于是把自己的创造力又加了进去。他本身对这些技术非常的了解,然后慢慢加入到电影行业中。所以我觉得‘极客精神’对我而言,首先是对一个跟电影毫无关系领域有极大热情,然后作为一个外来者改变了电影行业。我觉得电影行业往往是外来者颠覆的。”

极客正成为科学新通道

在“极客”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未来早已发生,只是尚未流行。

很多著名科幻小说家认为,未来在科幻故事里;而科学家认为,未来在学术论文和实验室里。如何把“未来”传递给大众,变成流行,激发新的对未来的畅想和创新,如何让科技更酷一点,北京科技期刊学会办公室主任,卓众出版科学传播中心总监林浅夜说,“极客影视文化”可以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技创新营造大众文化氛围。

林浅夜说认为,很多好莱坞电影之所以好看,可能很多人觉得他们编剧很牛,演员有影响力,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这些科幻大片有“灵魂”--他们的灵魂是什么?这些大片灵魂就是科学。

很多人并不知道“科学与娱乐融合项目”这一幕后项目组在背后付出的努力。

“科学与娱乐融合项目”是2008年成立的,已经给很多好莱坞出产的影视剧提供科学技术领域的咨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向好莱坞输送科学家。截止到2017年12月24日,这个咨询委员会的委员一共有54个人。人们现在看到的好莱坞全球票房排行前100位的影片,有70%以上都接受过这个项目的科学辅导。

这个项目运行到现在,不仅《复仇者联盟》这类一听就有很强科学元素的作品,而像迪士尼的《冰雪奇缘》和《疯狂动物城》这样听起来跟科学不大沾边的动画片,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作品都不可能做到大家今天看到的程度。目前整个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在电影的制作前期,编剧一定要找科学家来对整个片子所有的科学元素进行把关,让整个故事在没有逻辑硬伤的基础上,再进行下去。

今年国内将有一批备受期待的科幻电影上映,也有很多非常好的制作团队,林浅夜认为,科技和电影应该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关系,把科技元素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植入到影视故事中,去挖掘科技浪漫的一面,不断地记录描绘和激励我们挖掘每个人、包括科学家想象力的极限,开启观众们的想象力、鼓励大家的好奇心,从而潜移默化地在大众中培育“科学精神”,应该成为中国电影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科学是艺术灵感的最佳来源,科学技术与影视娱乐融合,能产生最纯正的“极客文化”。现在中国观众对高品质专业类影视作品的需求日渐觉醒与市场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所以‘科技与影视融合“与”极客文化“建立传播都是能为提升中国软实力贡献价值的高速通道。
也许这才是中国“极客文化”的使命和价值。

(原标题:极客渐成科学传播新通道)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蔡文清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