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双泉堡学士居小区有个暖心菜站 果蔬沾清露小店有春风

2018-01-25 10:13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1月25日讯,朝阳区双泉堡的学士居小区里,有一家不大的便民菜站。菜站的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人气却很高。菜站的经营者,是来自河南的一对夫妻乔景轩和王峰。18年来,夫妻俩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为邻居们每天提供新鲜的蔬菜,还帮着他们照看孩子。居民们也把乔景轩当作自己的家人,不仅经常给他送衣服送吃的,还把家里的钥匙放心地撂在菜站里。

菜站虽小品种俱全

从八达岭高速科荟桥往东,就是学士居小区。乔景轩、王峰夫妇的小菜站距离小区大门不远。菜站虽然只有十多平方米,但是蔬菜水果的种类却十分齐全。下午阳光正暖,趁着菜站里没有什么顾客,乔景轩便躺在里间的椅子上眯了一会儿。

这时,一名中年男子推门进了菜站。“大哥来了?”听到动静,乔景轩拉下盖在身上的毯子,热情地招呼着。“晚饭我做个汤,给我拿两个土豆吧。”“好嘞,您稍等,四块钱。”

中年男子没看秤,直接通过微信转账付了菜钱。“来我这里买菜的,都是小区里的居民,大家对我都特别放心。”乔景轩很自豪。

接济之恩难以忘怀

2000年,从河南老家到北京打工的乔景轩夫妇,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了学士居小区。没有一技之长的夫妻俩,甚至连普通话也不会说。那时候正好老乡经营的菜摊子不干了,两口子就接下了,一干就是18年。

刚来北京落脚的时候,两口子在经营菜站之余,也零零碎碎地打点儿零工补贴家用。“说句实话,当时不仅赚不到什么钱,连糊口都成了问题。”看到两口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儿子穿着露出脚趾的鞋,小区的居民十分热心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给送衣服的,有给送米面的,有给孩子送吃食和玩具的……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乔景轩一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这些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乔景轩说。

跟着电视机苦练普通话

因为不会说普通话,最开始跟小区居民们交流的时候,乔景轩往往要说好几遍,才能让大家明白他要说什么。为了突破交流障碍,夫妻俩白天卖菜,晚上看新闻,跟着主持人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普通话。半年后,夫妻俩的普通话水平突飞猛进,尤其是妻子王峰,说话时已经听不出家乡口音了。

为了方便邻里街坊,每天早上五点,乔景轩都到五环外的小营批发市场进菜。“最开始也不知道怎么挑菜,多亏了大伙儿的帮助。”乔景轩说,通过跟小区居民虚心探讨挑菜窍门儿,他自己平时也特别注重学习,积累不少经验。每块红薯、每根大葱,都是乔景轩精挑细选来的。“菜市场东西杂,要是买回去大家吃着不好就麻烦了。”批发回来的菜,乔景轩都会进行粗加工,搓掉外面的泥,摘掉里面的黄叶子,让居民们买回去洗洗就能吃。

钥匙钩上挂满了信任

近两年,夫妻俩不仅把菜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更是用真情换取居民的信任。在菜站一进门的墙上,有一排挂钩,上面挂着许多门钥匙、车钥匙等。“这些钥匙有的是居民外出留在这怕有急事的,有的是临时停车,把车钥匙放在这里让我们帮忙挪车……”王峰对每一串钥匙都清楚明了。

“这说明大家对我特别信任,我也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乔景轩说,如今社区也把他们夫妻俩当成了一份子。去年6月,在邻居的帮助下,王峰还向社区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今年春节,乔景轩打算就在老家待一个星期就回来。“走的时间长了,我也不放心,大家伙儿买菜可怎么办呢?”乔景轩说,他已经把学士居小区当作了自己的家。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环宇 通讯员 张丽丽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