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云南鲁甸地震救援日记:疾驰2500公里 危崖之间的抉择

2014-08-20 11:35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8月20日讯,在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的抗震救援队疾驰30多个小时,行程近2500公里赶到灾区。他们在黄金七十二小时的期限内,闯过塌方和泥石流,冒着生命危险赶到了与外界失去联系的震中龙头山镇光明村。

11)最危险的路段,摄影人为驾驶员后面的乘员。此时车辆的左后轮已经悬空,在乘员撤离车辆前抓拍

最危险的路段,摄影人为驾驶员后面的乘员。此时车辆的左后轮已经悬空,在乘员撤离车辆前抓拍

整装出发

8月3日16:50分

丰台区地震局的同志们,手机中不约而同地都收到了市局转发的中国地震局的信息--云南地震,阵中在昭通市鲁甸县。

登时,大家的心就揪了起来--就在几天前的7月28日,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地震频发的趋势,经过几年的专业化打造的北京市地震系统第一支实名制、常备型、专业化的轻型救援队--丰台区地震应急救援队正式成立了,这支队伍成立伊始,就具备了随时听从上级调动,进行地震探生、搜救、医疗救援的能力。这次地震,仿佛印证了这支救援队成立的必要性。但是,云南远在数千里之外,这支队伍能否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呢?经过短时间的研讨和论证后,经向上级部门请示,最终决定,丰台区地震应急救援队迅速出发,赶在黄金72小时的救援时间内,抵达灾区开展灾情调查评估、生命搜索和救援、人道救助、宣传维稳等工作。

军令如山倒,接到命令后,救援队第一时间集结装备、人员和车辆,成立应急指挥部,丰台区地震局局长吕广生任总指挥亲自带队。

8月4日13:00时

往日安静的丰台区地震局院内,已经充满了临战的气息,队员们已经全部就位:有的在联系车辆,有的在准备物资,更多的则是在清点此次救援过程中的装备。平日里放在架子上的个人背包和防具,都已经整体地排列在走廊上。

当晚18:50分,一切装备就绪。丰台区地震应急救援队15名队员站成两列,接受此次行动总指挥吕广生局长指示。吕广生局长的指示仍如以往一般的简洁、有力:立即出发,一定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到达受灾中心地区;全力搜救,保护灾区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严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出发!

到达待命

24)被完全损坏的房屋2

被完全损坏的房屋

昭通,这个在震前并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的城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川三省结合处;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度地带。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海拔落差极大,气候差异明显。

在接近昭通不足50公里的地方,救援队员们已经可以明显感受到地震留下的痕迹,路边不时有倾斜的小楼,山间公路上经常可以见到塌方和泥石流的痕迹。这时,队员的手台中传来领队的声音——驶入危险区域,所有车辆间隔50米保持匀速行驶;乘车人员禁止睡觉,保持清醒;车窗摇下,随时注意两方山体上可能出现的危险。

登时,原本热闹的车内变的鸦雀无声。穿着救援服,携带了全套装具后乘车,也使得车内变得更加拥挤,这一切都让人感到那么的压抑,使每个人都感受到震魔的威胁已经悄然笼罩在四周。

8月6日凌晨3:05分

车队驶进了鲁甸县城。至此,救援队一共用了不到32个小时的时间,行进了2600多公里,在震后59个小时来到了灾区。

县城空旷的街道上,停满了来自各方的救援车辆,街角堆积着救援物资。队员们下了车,拿出了压缩干粮和野战即食食品,就着矿泉水吃救援前的最后一餐。总指挥吕广生局长和王岩助理,在鲁甸县公安局一位姓姜的警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鲁甸县委的地震现场指挥部报到。这位姓姜的警官在震后一直坚持在一线没有回过一次家,他的同事们有的已经牺牲了。鲁甸县抗震指挥部的领导对我们这支由厅级干部带队,原来自北京的救援队表示了感谢和高度重视,并提出在天亮后统一分配任务。

随后,吕广生局长派出了一支7人组成的侦查小分队,进行受灾地区的侦查工作,其它的队员则在鲁甸县第一中学支起了帐篷,稍作休整。

侦查队员们在鲁甸县委一名姓袁的女同志帮助下,拿到了详细的地图,通过她的介绍,在地图上标出了此次受灾的大致情况:此次受灾最重的是距离县城28公里的龙头山镇,以及它西北的乐红乡,东南的火德红乡,三个乡镇自西北至东南呈一字排列。

在拿到了地图后,侦查员们将大致情况向总指挥吕广生局长做了简短的报告并征得同意后,继续驱车沿着一条县级公路向受灾最重的龙头山镇驶去,沿途侦查情况。公路上落石和塌方的痕迹比比皆是,借着晨曦的微光,侦查员们逐渐看清,车辆上方的山坡上,到处是突兀狰狞的怪石,和露出根部的老树,这些随时可以随着一场余震落下而使下面行进中的人遭受灭顶之灾。在行进了大约20公里后,侦查员们来到了位于离震中龙头山镇8公里处的沿河小学附近,这时前面出现了路障,几名当地的民警同志来到车前,告诉我们前面出现了大面积的泥石流,道路完全被堵塞,目前正在等待清障设备到来,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交通,侦查员们立即向吕广生局长进行了汇报,并按照命令迅速返回。

8月6日清晨5点

侦查小分队回到了救援队的临时驻地--鲁甸县一中。这时,局长助理王岩已经将侦查的情况向鲁甸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做了汇报,并接到了指挥部的救援任务:请求全力进驻目前失去联系的孤岛--龙头山镇光明村。并鉴于通往龙头山镇的公路已经被切断,所以给救援队找到了一名当地的向导。

危崖之间

7)前方路面过去湿滑泥泞,右侧又有随时塌方危险,救援队除司机外其他队员徒步前进

前方路面过去湿滑泥泞,右侧又有随时塌方危险,救援队除司机外其他队员徒步前进

光明村,这个鲁甸县龙头山乡下辖的小村庄,在地震过去60个小时后仍旧了无音讯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孤岛。就在8月4日,一支来自云南边防总队医院的武警医疗小分队曾经试图打通而未能成功,24岁的武警战士谢樵在泅渡中遭遇落石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向导钟师傅告诉大家,虽然目前通往龙头山镇的主要公路已经被切断,但是他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道龙头山镇西南的火德红乡,然后从山崖间的土路上,下到半山腰海拔1000多米的的光明村。不过这条路十分危险,不要说车辆难以行进,就是徒步前进,也可能会遇到泥石流和山体塌方。

去?还是不去?一道选择题摆在了每名救援队员的面前,十八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吕广生局长。队员们第一次看见一向杀伐果断的局长的目光中出现了一丝游移。是啊,一边是队友的生命,一边是在孤岛中孤立无援的群众,孰是孰非,如何抉择?

这时,吕局长下定了决心,将手一挥,说道:“去!老百姓在等着我们。全体上车!车辆不能通过的地方,人背着救援工具走!”

在经过了火德红乡之后,通往光明村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危险,这条悬崖上布满落石和滚木的土路最宽处不到4米,最窄处仅有2米多。一侧是壁立千仞、直耸入云的高崖,一侧是深不见底、云雾缭绕的深谷,在经过几天的大雨之后变得更加泥泞不堪。路边没有任何护栏且多是死角和急弯,车辆行进时轮胎经常打滑,很多时候车辆还要爬坡,有的坡道倾斜度甚至达到了40几度,这几乎是我们所乘坐的越野车的极限。有时一道陡坡爬上去后,车头还没有水平,展现在司机面前的就是一个断崖,路几乎是以90度的弯度拐向了一边。队员们不得不经常下车,有时是勘查复杂的地形,有时是移开障碍物,有时是在泥泞中推车,甚至还有时要跪在断崖边,用碎石和树枝填补加固稀软的泥潭,以便让载着救援工具的车辆通过。即使是这样,救援队也没有退缩。吕广生局长所乘的车辆一马当先为后面的车队开路,车队在危崖乱石间缓慢的行驶。一辆车在一个悬崖上急转弯时,由于泥泞湿滑,左后轮突然悬空,队员们跳下车,将设备移到右前方以稳定重心,司机宋艳龙沉着地将车子慢慢开了过去,大家都送了一口气。此时队员们都处于了一种亢奋的状态,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冲向孤岛,为光明村带去光明。4个多小时的车程,让队员们感觉仿佛过了很久一般。

就在队员们的神经几乎已经快绷到到极限时,终于车辆行驶到了一块稍微平整的地方,光明村到了。展现在队员眼前的,是一片残破倒塌的建筑,不远处的高山间,横贯着牛栏江。那个著名的堰塞湖,积蓄了千钧之势,居高临下冷漠地俯视着这只小小的队伍。

带来光明

光明村,这个过去名不见经传,在震后名噪全国备受关注的孤岛,现在展现在队员们眼前的,是一幅异常惨烈的画面。村中大部分房屋都是土坯房,在这次地震和随后的余震中,基本全部垮塌。幸存的村民们用在废墟中捡到的木头和塑料布,支起了一个个简陋不堪的地震棚,一些从废墟中捡出来的沾满泥土的被褥,成为了灾民们仅有的家当。新闻中报道的其它受灾地区的泥水煮面,在这个变成孤岛的光明村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因为一是没有水,从地震到来后,这里就基本断水了,只有每日清晨,灾民们冒着危险在附近接一点混着泥沙的山泉,饮用水源都不充足,更别提烹饪食物;二是没有粮食,垮塌的房屋压埋了绝大部分灾民的粮食和牲畜,随后的暴雨和高温,又使得这些压在废墟下的粮食被腐烂的牲畜所污染,即使是刨出来也大部分无法食用。三是缺少灶具,地震压埋、损坏了大部分的灶具。因而至救援队员到来之时,光明村的大部分村民都处于饥饿之中,救援队员们将仅有的食物,都给了村里的伤员和老人。

村民们看到救援队员的到来,都纷纷围了过来,有的人握住队员的手,说从地震发生到现在,一直在盼望着政府的救援人员,看到了我们到来,仿佛就看到了希望。这时,大家真正的理解了历尽艰险来到这里的意义,作为第一支来到光明村的先锋,他们的到来对灾区群众就是一种鼓舞。

总指挥吕广生局长立即下达了救援命令:队员们分组开始挨家挨户进行排查,搜索生命迹象,解决灾民的实际困难。

随着细致的调查,一幕幕悲惨的景象展现出来。村中80%以上的房屋在地震中损毁无法居住。在此之前,由于没有任何救援力量赶到,受灾群众没有干净的饮用水,缺衣少粮。

在查到村民段敏一家时,队员问两个满脸饥色的小姐妹:“家里人呢?”“我们的姐姐死了,爸爸去挖姐姐了,就在对面的山下”。小女孩手指山下一片已经被山体滑坡掩埋的山谷,听到这里,队员们再的眼眶都湿润了。小女孩又告诉队员们,远处是另外村子的一个寨子,那里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几十户人家都被一座滚落的山峰掩埋(后来得知那个地方是龙泉村甘家寨,在此次地震中被掩埋人员30余户55人,另有一些旅游到此的人员尚无准确统计)。

村中有一户人家,年届八旬的老奶奶和独生儿子、孙子相依为命,在地震中老人和她儿子都不幸遇难,只留下了一个不满10岁的小孙子。那个小孙子每天就在村中捡东西吃。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当听到这里时,我们大家都哭了。吕广生局长--这个在所有队员心目中一向坚强的老海员,在危崖上镇定自若指挥的前海军大校,也是热泪盈眶。局长让身边的队员给这个小孩子拿一些吃的,可是没有太多。因为受灾的群众太多了,饥饿的孩子也太多了,队员们几乎都在一边排查,一边把自己的补给和物资发给灾民。最后,队员们把最后的几块压缩干粮,两瓶矿泉水,还有女队员王岩仅有的两块巧克力送给了孩子。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这时一个小分队传来欢呼--在一幢严重变形的房屋侧面山墙边,生命探测仪的指示灯亮了。有生命迹象!疲惫不堪的队员们仿佛一下子不累了,都兴奋了起来!队员们立即对房屋进行了评估:房屋整体架土坯结构,没有圈梁。夯土墙体严重开裂,大约二分之一坍塌,屋顶相对较完好,存在整体坍塌危险。救援队员立即制定了一个方案,先用支撑物对房屋进行支撑,然后在侧面山墙打洞,确定埋压位置。队员赵亮、郑松、宋艳龙冒着随时坍塌的危险,手动进行破拆打洞。57岁的老队员于世发抱来树木进行支撑,刚大学毕业的队员刘贺然和刚复原的队员马军才,这两位年轻的队员在外围协助。一下一下,随着每一次破拆工具引起的轻微震动,都像砸在周围人的心坎上。大家大气都不敢出,终于一个小洞打通了,早已准备好的探测仪探了进去,屏幕上出现的是两头猪。戏剧性的变化使得队员们一时有些失望。这时这家的男主人,村民柏荣富闻讯而来,对大家说:“听说你们来,能救救这两头猪么?我家东西基本都没了,就靠这两头猪了。”

稍有常识的都知道,救援这种大型家畜的难度,比救人大的多。因为人被救时可以配合,而动物受了惊吓可能会发狂,在这种危险的环境下,一头发狂的猪所带来的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救还是不救?现场队员的目光又看向了吕广生局长,都等着最后的指令。这一天有太多的抉择需要他来做出。吕广生局长沉默了片刻,坚定地说:“救!不以善小而不为”,是啊,不仅因为它是老百姓的财产,更因为这也是一个生命。

救援继续进行,当墙体的破洞逐渐扩大到一平米见方时,安全员突然发出了停止的指令。随着破拆的进行,夯土墙体裂缝增加,随时有坍塌的危险。这时,救援队又制定了第二套方案,3名队员从院子里倒塌的缝隙中绳降,用绳索将两头猪的四肢拴住,准备将两头猪拉上来。伴随着一阵欢呼,第一头出出来了,紧接着第二头猪的四肢也被栓好,大家又一起努力。可就在这时,危险发生了,也许是第二头猪的体型比第一头大的太多,也许是之前的破拆救援破坏了原本摇摇欲坠的墙体结构,也许是队员们脚下踩的废墟牵动了房屋,就在这时,只听“咔嚓”一声,安全员刚来得及喊了句“危险!注意!”,后面的话就被一阵持续的坍塌湮没了,几秒钟的坍塌,烟尘弥漫,屋顶垮下来一半,落下的瓦块和木料,伴随着尘土,砸在下面3名队员的身上。好在我们的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认真刻苦,今年6月份又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脱产接受了系统的学习,一个个小伙子都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在坍塌的一瞬间,3名队员冷静地蜷缩身体,避开了要害,又因为都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了头盔、护膝等防具,坍塌过后,这几名队员都奇迹般地没有受伤。

危险没有吓倒阻止救援队员们,在简单清理了现场后,又对夯土墙做了有效支撑,大家一起努力,将第二头猪成功拉了上来。

在救援过程中,有许多老人找到救援队员。因为按照当地风俗,老人的寿材都是存放在家中,是老人最重要的财产。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老人的寿材都被压埋在废墟中。一位老人,已经守着埋有自己寿材的小楼的废墟哭了2天了,当他看到村民柏荣富的猪获救后,也希望救援队员们能去废墟中帮他把寿材抢救出来。

如果说救有生命的猪,队员们能毫不犹豫的话,那么,在随时会坍塌的危旧的房屋中,冒着生命危险抬出无人的棺材,队员们的确有些想不通。这时,一向说话简洁干练的吕广生局长却苦口婆心地为救援队员们做起了工作:在队员们的眼中,棺材既没有生命,也不是生活必须品,但是在老乡的眼中,这个就是他最重要的财产,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吕局长说完后,仔细观察了一下房屋的结构,便第一个带头从残破的门下钻了进去。有领导的带头,年轻的队员们也进去了几个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几口棺材抬了出来。老人抚摸着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激动的几乎说不出话。

离别之情

救援队在光明村进行了详细的灾情调查,立即向当地政府进行了报告。建议上级立即组织力量,确保交通畅通无阻,优先解决受灾群众饮水、吃饭、帐篷和防疫等问题。此时,已经有救援车辆随着救援队开出的道路进入了光明村。救援队在这里的使命完成了。

在撤离时,令队员们感动的一件小事发和了,经过常时间的救灾工作,大家的脸、手和衣服都是泥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颤巍巍地端了一盆滤过的清水,这个水是老洗婆婆从泥水中一点点积攒、沉淀的出来的,她没舍得自己喝,却请救援队员们洗脸洗手。大家委婉的拒绝了,但是心中十分的激动。这时我们每一个人仿佛都感觉,所有的疲劳和压抑,都变得不那么在意,因为我们每一个救援队员和灾区群众,都是心连心的亲人,我们相互扶持,相互帮助,一定能用我们的双手和意志战胜这场灾难!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王岩 刘海鲸/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