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国内

今年北京除了没有一场像样的雪 还有什么不一样?

2018-01-29 15:19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冬天的北京一直在期待一场雪,好容易盼来了初雪,但和人们心中的大雪纷飞差得较远,只在延庆、怀柔等远郊见了白,虽然海淀、丰台、石景山、观象台等城区气象站也观测到降雪现象,但地面根本没有雪的影子,实在让人失望。

记者:蔡文清


视觉中国供图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说,入冬以来,北京初雪比常年晚了53天。原因是北京从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20日连续90天无有效降水,冷暖锋交汇位置相对偏南,北京持续受偏北风控制,导致水汽条件较差。

北京是个“贫雪”的地区,统计显示,北京常年入冬初雪日是11月29日,不过每年初雪日期相差很大。本世纪以来,初雪仅在2004年准时到来;来得最早的是2009年冬季的初雪,11月1日就提早到来;来得最晚的是2010年冬季的初雪,来年2月10日才姗姗来迟。

如果给北京的初雪排座次,初雪日最早的前三名是:10月31日(1987年至1988年冬季)、11月2日(1992年至1993年冬季)、11月1日(2009年至2010年冬季);垫底儿的后三名则是:2月11日(1983年至1984年冬季)、2月10日(2010年至2011年冬季)、2月7日(2013年至2014年冬季)。

初雪难以捉摸,终雪日也时时“任性”。常年(1981年至2010年)终雪日是3月12日,不过4月飞雪也不算太稀奇。66年来,北京4月共有11个降雪日,平均每6年出现一次,正应了那句谚语,“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北京有记录的最晚降雪出现在5月13日。

气象学上,当天出现雪、雨夹雪、冰粒、米雪等,都会记录为一个降雪日,即便如此,雪对北京也很吝啬,北京冬季长达150天左右,年均降雪日数仅有14天。

为何北京冬天的降雪如此“珍贵”,气象专家周名扬告诉记者,降雪可不是轻易能形成的,条件缺一不可,就跟谈恋爱似的,单相思修不成正果,必须要冷暖空气两厢情愿。当冷空气遇到暖空气,暖空气轻向上爬升,水蒸气凝结成云形成降水,此时低空的气温要比较低,才能使降水以雪的形态落下。

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初雪就像初恋,想要成功,除了两厢情愿还得靠配合默契。从气象角度来说,初雪需要三大条件:水汽、动力抬升和气温。而北京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需要冷暖空气的高度默契配合。如果冷空气太强,暖湿气流很快就退却了,很难形成降水,或者等到降水结束了,低空气温达到降雪的要求。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冷暖的差异对比小,上升的动力不足,也难以形成降水。

上述两种状况,就像是在恋爱中,一个是因为男生太过积极吓跑了女生,一个是男生不够积极主动错失了机会。因而冷暖空气要完美配合,是个不容易的事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雪也一样,要有基础材料——水汽。但是北京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多西北风,空气很干燥。常年北京12月降水量只有2.0毫米、1月为2.7毫米。所以,北京冬季降雪本身就是个比较困难的事情。具体到此次北京初雪,之所以不成规模,也是因为水汽条件不合适,冷暖空气结合得不好。

虽然水汽条件难求,不过并不能因此就悲观,北京东边就是渤海,当出现东风的时候,可以把潮湿的空气输送到北京,而且加上西边地形的阻挡,有利于水汽的聚集,形成降雪。所以气象部门会特别关注东风形势,预报员经常会提到“地面倒槽”、“东风回流”这样的专业词汇。但是东风可遇不可求,用一句玩笑话说,就算诸葛亮再世也不见得成功。

除水汽条件外,降雪还受地形的影响,北京的地形对于降雪来说利弊皆有,当出现东风的时候,西部山区地形起了聚集并抬升水汽的积极作用。但是当冷空气从西边过来时,地形起了负面作用。因为冷空气是三维立体的,在前进过程中,一般地面部队冲在最前面,被称为冷空气前锋,简称“冷锋”;当冷空气从西边过来时,北京西部的山区地形阻挡了地面冷空气的前进。但在1500米左右的低空冷空气依然按部就班前进,使得北京平原地区出现了地面冷空气未到、低空冷空气先到的局面。这样下暖上冷,不利于降水出现。所以有时候,大雪几乎覆盖整个华北,却偏偏能绕开北京以及河北太行山东麓的城市。

当有了水汽和动力条件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指标:气温。下雪还得气温够低,这样在高空形成的冰雪,直到落地前才不会融化,保留雪的模样。北京的初雪,常常就卡在气温的1℃变化中。在初冬时节,北京的气温还不是特别低。从地面到空中1000米左右高度之间的气温如果比0℃高一点,降到地面前雪花是否会融化,就变得相当纠结。气象部门会通过低空1500米或700到800米的气温,来推算落地的是雨还是雪。但是低空气温和坐车上班一样,有时并不是理想状态,上班路上可能会堵车,气温随着高度变化也有些非常规的走势(如逆温,气温越往上越高)。而有时恰恰这1℃的差异,就能导致雨雪相态的本质差异。

很多老北京都纳闷,以前北京的雪不少啊,怎么近年来越发稀罕了呢?

确实如此,气象记录显示,北京年降雪日数正在逐渐减少,1957年至1966年10年间年均降雪日数为14天,1967年到1976年的10年间年均降雪日数为16天,1977年到1986年的10年间平均降雪日为14天,1987年到1996年的10年间平均降雪日为12天,1997年到2006年的10年间平均降雪日为13天, 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间年均降雪日数则下降至10天。

不仅降雪日数减少了,降雪量级能达到大雪级别的降雪也变得屈指可数。在气象学上,24小时降雪量少于2.5毫米,为小雪;24小时降雪量在2.5至4.9毫米,为中雪;24小时降雪量在5.0到9.9毫米,为大雪;24小时降雪量大于等于10毫米,为暴雪。有气象记录以来,北京年均大雪日数仅有0.4天,大概每三年才能见到一场大雪。

这个冬天还有什么不一样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