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头脑王者的教训:游戏也是信息传播,UGC不是借口

2018-02-01 13:43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2月1日讯,这几天,微信上平台上的游戏小程序“头脑王者”风头正健,网友们PK得不亦乐乎,似乎小程序的春天如约而至。但“头脑王者”却意外遭遇了“停摆”,1月30日“头脑王者”在微信平台上被暂停服务。腾讯微信团队表示,“头脑王者”小程序相关内容因涉嫌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被下架。

1月31日晚上,“头脑王者”发布致歉声明,“由于对玩家上传的题目审核不慎,出现个别涉及不正确导向的严重错误题目”,平台表示“对此次严重违规问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后将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价值取向;将构建二次审核机制,成立内容安全巡查团队。看来问题出在“玩家上传的题目”上。

正所谓“成了UGC,败也UGC”( UGC指用户原创内容)。“头脑王者”的团队据说来自自微软Xbox以及Office2010开发组,“具备游戏和工程师文化基因”,但显然没有意识到,哪怕“头脑王者”是一款竞猜游戏,也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平台应该做好用户上传内容的监管工作。

如今UGC(用户原创内容)成为各大网络平台的重要资产,从微博大V到微信10万+,从B站的弹幕到快手上的直播视频,让各大平台赚足了流量和真金白银。但是,UGC既是资产,也是一种责任——平台要对内容负责。

传统上,按照《侵权责任法》,对于客户发布侵权的内容,平台仅要承担“通知—移除”的责任,只有在被通知之后拒不删除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民事的连带责任。这是责任很轻的事后处理责任。这样一来,网络平台就渐渐形成了对UGC的“避风港原则”:用户上传的书、视频等内容,如果侵权,只需要在被通知之后删除,就不需要承担责任。这导致平台倾向纵容用户“打擦边球”,“枪口抬高一寸”。

最典型的就是当年的快播,已因为涉黄遭到巨额行政处罚和刑事追究了,快播的创办人还在振振有词:“我们做的是技术,不是内容”,企图把锅甩给用户上传。
在中国全面治理网络的大格局下,前述的把锅甩给UGC的“避风港原则”已经不好使了。2016年,中央公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对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进行管理”,不留监管死角。

就“头脑王者”来说,它不单纯是一个网上游戏,而是用户提交内容的加权放大平台。

初始时,小程序中是存在一个固定题库的,之后,玩家可以通过“题目工厂”的设置,为题库添砖加瓦。题目虽然要经过“审核”,但是,通过已公开的内容可知,玩家可以对其他人出的题目进行审题,平台方显然没有进行严格再审的机制。结果就是玩家上传的题目中“出现个别涉及不正确导向的严重错误题目”,招致这次管理部门的重拳整肃。

这次事件对于中国网络游戏的合规治理,是一个节点性的事件。以前网络游戏的经营方,主要承担向行政部门报批的责任;而如今,在微信这个社交平台上的竞猜游戏,很多内容就是客户生产的,不存在普通网络游戏那样需要事先的备案和审查,这对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或者说是对行业自律、内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的要求。

网络竞猜游戏本身,有着“信息传播”功能;社交平台的赋权和广泛传播性,强化了竞猜题的文本属性。特别是竞猜PK的过程中,平台要对UGC进行赋权传播,类似于网络知识产权领域的“红旗规则”——通过显而易见的方式推荐使用用户生成内容,并从中获利,就不能再推托说不对内容的合法性负责。所以,游戏平台方的内容审核责任和专业化水平要跟上。

哪怕是基于社交平台的小游戏、小程序,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媒体属性”“信息传播”属性。这次“头脑王者”被处理,在业界树立了更加严格的内容监管标准。“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网络传播平台”都要进行内容管理。这次事件也对用户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自己喜欢的平台,就不要“好奇害死猫”,试图通过上传内容试探底线。之前,传统的正规媒体和所谓网络平台上UGC适用两套内容标准的“双轨制”也在并轨。

游戏也是信息传播,勿忘审核责任,这是“头脑王者”事件的教训,也是今后确立的网络内容的规范标准。UGC不是“避风港”,不是挡箭牌,这是今后任何网络从业都该明白的道理。据澎湃新闻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澎湃首席评论员沈彬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