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社会

三轮车蹬出一个“水果王” 每日上百吨砂糖桔流水配送

2018-02-06 09:24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2月6日讯,春节临近,伴随新一波采买高峰,经营果蔬生意的人们,正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日子--

凌晨五点,徐虎的砂糖桔摊位在卸货装车

出摊作息

冬季凌晨三点半,夏季半夜十二点

正是深冬数九,浓重夜色中,阵阵凛冽寒风叫人忍不住地哆嗦。

徐虎内裹羽绒服,外罩大棉袄,双手笼入袖口,不停地来回踱步。在他身旁,四辆各长14米,载重量33吨的“半挂”大车一字排开。工人们就着路灯的白色光晕,手脚麻利地将车上垒成碉堡般的砂糖桔一箱箱搬运下来。吆喝、询问、应答……喊叫声此起彼伏,脸旁不时升腾起团团雾气。

这是凌晨五点的新发地,当远处居民区还在酣睡中,这里早已开始了一天的喧嚣。各个以“农”命名的大门内外,运送货物的车辆排起了长龙。每天,总计三万余吨新鲜蔬果将从这里发往京城各个角落。

离天亮还远,徐虎带着运货工人、销售,已经忙活了将近两个小时。35岁的他在家中排行老四,打从十六七年前,便跟着大哥徐柱来北京做水果生意。如今,徐氏兄弟的生意早已兴隆发达,但“四哥”天天亲自“监场”却是雷打不动--冬季凌晨三点起床,三点半开始出摊,至少要到上午十点以后,才能略得清闲;淡季的夏天,从半夜十二点起便要开工,直至上午八九点收摊,这几乎是他全年的作息。

“农业就是这样,没有节假休息,也没有朝九晚五。”徐虎边哈气边跺着脚,“越是逢年过节越忙,春节我们最多初一陪陪家人,初二又得三点半到位。”

此外,农产品讲究随行就市。每天到的货少,就可以上调几块钱,货太多,甚至要亏本处理,而这些只能靠经验来把控。“这一片都是卖砂糖桔的,货足的时候车位全都能停满。今天只停了三分之二,量是偏少的。”徐虎脸上笑意浮现,“所以我们一筐货昨天卖130,今天开价135,总共能多卖几万块钱呢!”

装车发货

每日上百吨砂糖桔流水配送

“车位73,尾号19,200件。”徐虎划开手机,翻看着几十条客户发来的微信、短信,不时抬头跟销售念叨着需要记录的信息。摊开的笔记本上,满满都是生意“关键词”。

除了根据当天货量调整价格,徐虎更重要的角色是“现场统筹”。目前,他看管的砂糖桔生意有4个固定车位,日到货量在120吨左右,其中90%会被客户提前预定出去。每天早上,他要处理少则几十,多则上百位客户的装车与发货。

今天的装货送货工作,由6位年轻小伙负责。徐虎介绍,他们是新发地市场的拉活儿工人,每搬一箱24斤的砂糖桔到运货小车,送到客户停车场,再装上对方的车,算是一个完整流程,可以从自己手中得到5毛钱的酬劳。“一辆运货小车摞200箱砂糖桔,下来就是100块钱运费。”

“装满,走!”“慢点慢点!”伴随几声吆喝,又一辆运货小车准备出发。“四哥,哪辆车?”“王姐的,停59了!”在徐虎指挥下,工人卸货装车、司机运输配送、销售记录算账,看似忙乱却有条不紊。安排送货间隙,徐虎还不时接打着电话,都是找他进货的买家。“进入腊月生意尤其好,这两天出货特别快,不提早预定可能就买不到了。”

作为砂糖桔经销大户,徐氏兄弟的货品销往多个二级批发市场,以及永辉超市、果多美连锁店等等。徐虎透露,目前从广西产地收货是每斤四块五,算上打包、运输成本,到市场后批发价是每斤五块六七,进了超市水果店的零售价则是每斤七八块钱。“砂糖桔是大众货,能一直卖到出正月。之后是四川丑橘,过了五一,海南的妃子笑就上来了。”他笑笑,“一年到头,可以说是天天在忙碌中迎接着日出。”

过往苦乐

一周赚出一个月工资,连吃七天猪头肉

41岁的徐柱是徐家四兄弟中的大哥,也是其所创办的“悠乐果”公司总经理。除了新发地“首位成功发展电子商务”的实体水果经销商,他的头衔还包括文明商户、党员商户、单品大王……从安徽农村的贫困户,到如今年销售额数亿元的水果大商,徐柱带领弟弟们一步步摸索拼搏,用勇气与汗水浇灌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十来岁的时候我就没再上学了,家里穷,也没有读书的氛围。我父亲先跟老乡到了北京,回来说可以倒腾水果,让我去试试。”时隔二十余载,徐柱仍清楚地记得他初到北京的日子--1994年5月6号。

身处大都市,17岁的农村娃立刻陷入“两眼一抹黑”的茫然。父亲来了两个多月,只留下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租了间8平方米的房子。幸而有年长的老乡看徐柱踏实肯干,带他蹬三轮到京郊农村采毛桃回城区卖。

徐柱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水果蔬菜的种类远不似现在这样丰富,做中间环节的“经销商”就更少了。如今每每听人感慨“农业不好干,像摸着石头过河”,他都会打趣“能摸着石头还不错呢,我们最早连石头都没有,全是瓦烂泥。”

那会儿,上货卖货实在是极为辛苦的活计。天刚蒙蒙亮,徐柱就得出发,蹬上两三个小时的车,中午拉着货往回赶,到丰台总部基地附近摆摊,卖到晚上七八点才能回去休息。全天十多个钟头连轴转,能赚十几二十块钱就不错了。

“可能当时年轻,又凭自己努力赚了钱,感觉不到累,反倒挺有干劲的。”忆起往日艰辛,留给徐柱的却是动力满满。尤为印象深刻的是一年夏天,2元一斤进货的黄皮西瓜在市区可以卖到3元,算是难得的“暴利”。徐柱一周时间就赚了三百多块钱,等于上班族一个月的工资。他笑言,自己高兴地吃了整整一星期猪头肉加烙饼,导致之后两三年,甚至现在都不爱吃猪头肉了。“算是淘到了第一桶金,觉得做水果生意确实能赚钱,坚定了要干下去的决心。”

目标提升

开拓产地资源,变零星倒货为专业批发

2000年前后,由于管理部门逐渐取缔路边卖货,徐柱转移到了新发地市场做生意。每次和七八个老乡一起去四道口、玉泉营等地收货,老乡们总爱找个地方玩“诈金花”,徐柱岁数最小,又不会玩,就被派出去收货。

日复一日的上货,令二十出头的徐柱锤炼出了与年龄不相称的耐心。“跟人家砍价、谈生意,为了讲下来几分钱,我能坐那儿磨上两三个小时。”而一个人采10个人的货,徐柱也渐渐以“采货量大”出了名。不少人主动找来,让他帮忙销售。除了卖自家的货,徐柱还做起了代卖生意。“在新发地代卖一车货收100元代卖费,除去给装卸工人的三五十元,剩下是我的。”

实践中,徐柱逐渐意识到想把生意做大,必须开拓产地资源,变零星倒货为专业批发。年纪轻轻的他,将弟弟们也带到北京,自己负责进货,弟弟负责卖货。

目标提升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一年徐柱去陕西收购猕猴桃,春节前刚赚了两万二,春节后到的一车货又赔进去两万四。调整几年后,他攒下十几万元,慕名去海南收荔枝。因为进价偏高,四车货总共赔了二十万元……“农业生意风险很大,经验不足、对产品不了解、对气候不了解都会出问题。”天生乐观的徐柱将这些挫折视作宝贵的经验教训,“多学习多总结,一个产品做好了再慢慢‘复制’到另一个产品。”

在新发地商户中,徐柱爱思考是出了名的。树立品牌意识、发展电子商务,处处先行一步。如今,猕猴桃、香梨、丑橘、火龙果、砂糖桔……都成了徐家兄弟涉猎的品种。徐柱更是市场赫赫有名的“猕猴桃大王”,每年仅猕猴桃一个品类销售额就超过1亿元。“新发地的发展带动了万千农业人员,依靠它的知名度,我们也跟着沾了光。只要肯努力肯奋斗,就能赚到钱。”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 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