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人骗走33亿!美国破获跨国网络犯罪案
2018年2月9日讯,美国司法部7日宣布,破获迄今最大规模之一的全球网络犯罪团伙,指控36人贩卖盗用身份信息,对消费者、企业和金融机构造成5.3亿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损失。
根据起诉书,这一犯罪团伙2010年成形。主谋是34岁的乌克兰人斯维亚托斯拉夫·邦达连科。团伙口号是“我们信仰诈骗”。
美国司法部说,这一团伙在网络上运营一家论坛,买卖全球各地窃取而来的社会保障号、生日和密码等个人信息。邦达连科把论坛称作“舒适安全”的地方,“聚集以黑客(攻击)为生的专业人士”。
截至2017年初,网站共有超过1.09万名注册“会员”。售卖“商品”包括79.5万个汇丰银行登陆账户,还有支付平台贝宝登陆账户和信用卡卡号等。卖家还能在论坛上出售恶意软件。一些会员用盗取所获证件信息预订机票、租车、购买音乐会和体育比赛门票,在论坛低价出售。
邦达连科的团伙等级分明。他们仔细审查网站上的“商品”广告,向卖家提供反馈评级,确保“商品”质量。论坛还提供第三方代理账户,买家和卖家可用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交易。这一支付服务由团伙另一主要头目谢尔盖·梅德韦杰夫开发。路透社报道,他2016年4月以邦达连科失踪为由,宣布接管论坛。
美国司法部说,36名嫌疑人受到盗窃个人身份信息、银行欺诈、电信诈骗和洗钱指控;已有13人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落网。其余人员在逃。调查尚未结束。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美国司法部刑事司官员约翰·克罗南的话报道,犯罪团伙“像经营业务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协助网络欺诈”。他们实际造成的损失为5.3亿美元,但按照犯罪计划,目标涉案金额高达22亿美元(138亿元人民币)。
“犯罪分子可能认为,分散在海外、躲在电脑屏幕后面就能掩人耳目。”美国国土安全部调查人员德里克·本纳说,“但这一案例表明,网络空间不是逃避司法惩处之地。” 刘曦 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