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体育

平昌·星光:跳台滑雪运动员常馨月 每一次起飞都在跃上新高度

2018-02-11 10:39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阿尔卑西亚奥林匹克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很醒目。在平昌冬奥会主新闻中心门前的班车站抬头望去,它就矗立在那里,像一柄插在岩石上宝剑,那是平昌冬奥会跳台滑雪的跳台起点位置。

阿尔卑西亚跳台滑雪中心 新华社图

当运动员从那里开始滑行时,看上去就是一个彩色的移动斑点,随着斑点慢慢地变大,人们慢慢看清头盔、绷直的躯体,摆向身后的双手,脚下的两块雪板呈"V"字型,那种状态像极了动物世界中飞翔猎物的鹰隼。“我很喜欢飞。”作为中国跳台滑雪队参加本届冬奥会唯一的队员,也是中国冬奥史上首位女子跳台滑雪选手的常馨月说,“每当我腾空而起的时候,我都相信自己会做得很棒。”

她的确做得很棒。7年时间,她从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转型成了一名飞侠。“当时有这样一个机会,家里人问我想不想试试。”那时对跳台滑雪所知有限的常馨月觉得刺激,于是就答应试试看,虽然她2013年进入了国家队,但她却错过了女子跳台滑雪进入奥运大家庭的首届冬奥会。“上届索契冬奥会我没能赶上,但这次我们实现了突破。”在平昌冬奥会女子跳台滑雪最后一站资格赛上,常馨月拿到了平昌冬奥会35个席位中的最后一席。而就在去年9月时,排名资格赛第43的她,还与第35名差50个积分,“很荣幸能参加到韩国平昌冬奥会,我非常开心!”她说,“平昌参赛只是我的第一步,这次我主要是学习,但到2022年北京办冬奥时,我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我有信心在家门口取得好成绩。”

在常馨月昨天的三节试跳中,她第一次就跳出了93米,名列所有35位参赛选手中的第5位;第二次跳出了97米,排在所有选手的第10。本赛季常馨月最棒的成绩就是世界杯第10名,但她到平昌后的几次试跳,表现要优于那个成绩。这和常馨月心态好有很大关系。“队友们都让我放松。”她说,“因为能来平昌参赛就已是一个突破了,我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其实她在平昌的每一次起跳,每一次飞行,对于中国的女子跳台滑雪而言,都是在创造新的历史。

当然她也有一个小目标。从小就过阴历生日的常馨月,今年大年初四将迎来24周岁生日,她希望自己在平昌能有一个比本赛季最好成绩再好一些的成绩。

(本报今晨平昌专电)特派记者袁虹衡 李远飞 孔宁

平昌·启示

效率

袁虹衡

昨天,平昌冬奥会的赛事全面展开,亮点不少。瑞典越野滑雪选手夺得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金牌;韩国男选手在短道速滑比赛中如愿夺冠,为东道主迎来开门红;而朝韩女子冰球联队的比赛吸引了两国领导人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到场观战。媒体热炒、观众狂热,冬奥会的影响力可谓高效率地展现出来了。

可是另一方面的低效率也凸显出来了,那就是媒体班车的问题。大面积延误加之车次少,令老记们颇有微词。以记者的亲身经历,的确在转场中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尽管有的场馆相距并不远。真的是连吃饭的时间都耗没了,许多人饿着肚子跑了一天,可谓饥寒交迫,自然怨声连连。记者工作特性,随身携带着许多采访和拍摄装备,包又大又沉,穿戴又多,外面倍冷、车里忒热,冷热交替,本应宽松一点儿,却因为拥挤,抱着大包又没地放,弄得狼狈不堪,满头大汗地一下车,极易受风着凉,确实很遭罪。

而开幕式入场时就由于没有专门的媒体通道,急于进场工作的老记们就因为在寒风中排队安检而着急上火,散场后还是由于班车的无序,使里约奥运会媒体记者逃难式撤退场面再度上演……。

记得北京奥运会时,组委会一位从事媒体服务的人士说过,记者有时会是一群最没有耐性的人,因为他们最不能忍受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媒体服务工作和措施一定要有效率。而高效率不仅需要有科学严谨的设计规划,更要严格的管理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有一位外国同行在跺着脚等车时问我们,到2022,北京不会这样吧?我说,请相信北京,当然不会!我们有经验,我们有能力,我们有效率。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