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公道

细数平昌冬奥会上的中国元素 我们正在遗忘的被韩国人如数家珍

2018-02-11 17:22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日报公道

2018年2月11日讯,平昌冬奥激战正酣,举世瞩目的开幕式中,满屏满幕的中国元素令很多观众产生错觉,“还以为这是中国全运会”。公道君(ID:bjrbplb)先跟大家回顾一下开幕式上的中国元素,再科普一下其中的要点。

熊女:熊最早是少典氏族的图腾,后来繁衍了黄帝和炎帝,熊姓也成为炎黄子孙的一个重要姓氏。

鸟人:黄帝的曾孙叫做帝喾,帝喾的子孙中有人叫做契,是母亲吃鸟蛋而生。所以作为商朝的第一个始祖,契实则是一个“鸟人”。

在韩国人看来,熊女和“鸟人”就是韩国创世纪的神话祖先。

而在“鸟人”周围出现的众多凤凰,与商朝图腾鸟的形象极为神似。

紧随其后出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神兽——白虎、朱雀、青龙、玄武。这些上古时代的神兽,属于古代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融入五行和方位,就变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除此之外,太极阵图、浑天仪、日晷、二十八星宿、钟鼎、方相氏、傩戏,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元素也一一被搬上舞台。

至少从观感上,这场开幕式更像是在普及中国历史,也难怪有网友直呼“韩国借冬奥剽窃中国文化”。

近年来,韩国确实试图把很多中国文化揽入怀中。

除了嘴上宣告所有权,韩国在行动上也是马不停蹄地“标原创”。2005年“江陵端午祭”被韩国申报为“人类非物质遗产”。此外,一本参考大量中国古医书编纂的《东医宝鉴》,竟然被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有很多网友吐槽,真不知道,下一个被韩国人看上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不过,气话归气话。理性来说,“如何评价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中国元素的出现”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够专业。千百年来,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整个东亚。所以,作为东方文化圈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的韩国,使用这些文化符号并不足为奇。

反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中华文化这块瑰宝,我们自己应用的还是太少。虽然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集中展示了“和”“击缶”等文化元素,但总体而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挖掘、传承、应用等均属于零敲碎打,缺乏系统性自觉性。在这方面,同属东亚文化圈的韩日做得确实比我们强。

2008年中国奥运会击缶

以敦煌学为例,作为中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整个20世纪,日本都是敦煌学研究的执牛耳者。其中最瞩目的成就,莫属从1980年开始编纂的《讲座敦煌》,几乎动员了全日本的敦煌学家,涵盖敦煌的自然、历史、社会、道教、佛教、禅宗、汉文文献、胡语文献、文学文献等各方面成果。

敦煌经卷

敦煌藏经洞

对于文化遗产而言,相较于保护更重要的是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这些遗产背后的价值与灵魂,可以深谙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想象力。不夸张地说,对文化遗产研究得越深,传播得越广,人们对自己的民族特性认知也会更深。与这样的愿景相比,我们显然做得还远远不够。

就拿韩国申遗成功的江陵端午祭来说,完整保存了祭祀仪式的形式和内容。活动期间会举行各种巫法和祭祀典礼,进行跳绳、假面制作、巫俗表演等传统游戏和体验活动,文化味之浓可见一斑。中国2009年集“三省四地”之力使端午节申遗成功,可如今在实操层面,我们多数人参与的恐怕还只有吃粽子。

韩国端午祭相关活动

文化只有起源,却没办法排他。不想让中国元素为别人作嫁衣,只有我们自己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研究、传承、应用等各个环节下番苦功夫。当我们把传播中国文化当作使命自觉,抱着一种紧迫感积极动起来,绵延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我们的文化瑰宝就能在当代重焕生机。

注: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朗博知乎文章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公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