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私货

如何答好总书记出的题,北京是这样做的

2018-02-22 08:5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日报

习总书记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和视角,深刻阐述了北京面临的时代课题。北京全市上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攻坚克难的豪气,努力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在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报今起连续五天推出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支撑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大工程,北京新机场将于2019年10月试运行。

答好总书记出的题

岁月的奔流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2014年2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对首都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四年来,围绕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大问题,北京持之以恒对标对表,态度鲜明、行动有力,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正在京华大地化为生动实践,一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正在首都北京激荡成势。

春华秋实,四年有成。

这四年,我们在“疏解”上攻坚突破,始终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作为最重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全市上下对“都”与“城”、“舍”与“得”的关系理解愈发深刻,动真碰硬在疏解中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氛围愈发浓厚。

这四年,我们在“提升”上用功发力,紧紧聚焦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大力整治违法建设、背街小巷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同时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破立并举、腾笼换鸟,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动批”世纪天乐市场闭市,工作人员在市场大门上贴上了封条。

这四年,我们在“协同”上主动作为,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坚决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三地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一核”辐射,“两翼”齐飞,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在扬帆起航,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新路正在探索中不断向前。

四年探索波澜壮阔,更让我们深深地明白,做好北京工作,最有利条件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领导和亲切关怀。只有学习领会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才能认清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更好承担起社会主义大国首都的职责与使命;只有将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去,才能使北京的发展与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不断推动首都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首都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难得历史机遇和诸多现实挑战,我们必须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张蓝图干到底,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答好总书记出的题,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举旗定纲,提供了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案头卷、工具书、座右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要带头以“四个意识”做好首都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对党绝对忠诚,一切听从党中央指挥,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答好总书记出的题,就要坚持自觉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来思考北京的问题,以首善标准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全力做好“四个服务”。要始终牢记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准确把握首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突出首都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拥有优质政务保障能力和国际交往环境的大国首都,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首善之区,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答好总书记出的题,就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强化责任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我们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绘就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基本依据。我们要把实施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中央批复要求,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要切实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实施,努力把首都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新时代首都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坚信,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干”字当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一定能够回答好首都建设的时代之问,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让京华大地上的无限生机成为激扬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长风破围

题 记

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北京由“聚”到“疏”,开启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疏解功能谋发展,首都天地更宽。

4个月后,北京大外环高速公路将全线贯通。

虽然名中有“北京”,这条全长900余公里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路,倒有90%的路段在河北。通车后,京津冀区域主要城市间的“1小时交通圈”将全面成为现实。

如果从空中俯瞰,一张以密布环绕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多节点、网格状的交通网络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纵横交错,打通了区域协同的“经脉”,为撑起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基础。

凤凰展翅 作为支撑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重大工程,北京新机场将于2019年10月试运行。新机场建成后,与顺义的首都机场相呼应,届时,北京的民航吞吐能力将成为世界第一。

大道通衢。四年来,从交通无缝衔接,到环保握指成拳,再到产业转移升级,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一场打破地域藩篱、抱团协同发展的重大变革将京津冀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

大城祛病。四年来,由“聚”到“疏”,由做“加法”切换到做“减法”,北京自觉融入国家战略大棋局,连连打响治理“城市病”的关键战役,开启城市发展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大家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考与构想,正在京畿大地化为最火热生动的实践。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总书记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和视角,深刻阐述了北京面临的时代课题。北京全市上下正用行动交出自己的答卷。

四年,新的北京故事,刚刚翻开序章。

大道不惑

前有燕蓟,后有辽金,兴于明清,盛于当今。800余年来,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内,主墙上的《北京旧城》青铜浮雕,立体反映了1949年北京城的整体风貌。彼时的四九城,城建基本“卡”在城墙内,可见大路不过十几条,皇城根儿脚下的道路,宽度也就“两抬轿能对面错开”。除了紫禁城,房屋主要是挤挤挨挨的平房四合院。

展馆三层,玻璃地板下绵延着北京城市规划模型,展示了今日北京的现代轮廓。三环、四环、五环,环环外扩摊开了北京发展的空间版图;金融街、CBD、总部基地、科技园区,功能加载集聚了北京城市的超常人气。

今夕何夕,“行走”于高楼次第的繁华京城之上,仿佛置身强大磁场,沧桑巨变之感油然而生。

京城发展一日千里。而这几十年间,始终遵循的是“聚”和“招”的“加法”逻辑。

聚集资源求增长,奠定了北京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础,也日益暴露出“无序的烦恼”:庞大的人口规模,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推高了城市运行成本,加重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任务。房价高涨、蓝天难现、拥堵难行,不仅拉低了市民幸福感,也影响了首都功能的发挥。城市像一个虚胖巨人,负重前行。

“不能把难题都留给后人!”这是共识。而破题,首先必须从顶层设计上找到良方。

2014年初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一语道破首都发展中矛盾的根源: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过犹不及!

一座城市再大,也不能什么都搞。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四个中心’就是首都功能,首都发展就是‘四个中心’功能的发展。”这是新时代首都发展认识论的根基。

“北京要解决自身遇到的突出问题,根本出路是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这一更大纵深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

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总书记一席话,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疏解之于北京,不仅是空间所迫,更是发展所需。筹谋京津冀,是解近忧,更是谋长远;是韬略,更是担当。

总书记离开北京市委大院的当天下午,市委常委会迅速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指示,强调要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在哪些地方应有所作为,哪些地方有所不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甫一公布,从市委领导到各委办局负责人就奔赴各区做专题宣讲,解疑释惑,向全市党员领导干部讲清楚为什么干、怎么干、干什么。

“要当国家干部,不做地方干部”——改变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北京站位转到首都站位上来,把建设北京放到京津冀大盘子里来。

仍有干部想不通、舍不得,怎么办?思想的统一,还需要制度保障,甚至是机制倒逼:村支书如果从事低端产业拒不清退疏解,明确不宜列为候选人;干部严禁干预、插手低端产业清退疏解,严禁为低端产业经营者提供保护……

“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季季组织现场推进会,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轰轰烈烈展开,街巷镇村的基层干部,也愈发真切具体地理解了,什么叫“疏解非首都功能,我们没有退路”。

痛下决心、壮士断腕,不宜发展的产业就不再继续发展。2014年7月,北京出台全国首张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三分之一的国民经济行业被拉入“负面清单”。一年后,“负面清单”再度加码,禁限比例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更高达79%。

由“聚”到“疏”、减重减量,经济结构和空间版图重新布局。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经中央批复正式公布,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框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天花板。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从“舍就是得”到“不舍还会有失”,从“如何真正实现疏解”到“疏解之后如何提升”,从“怎样跳出一亩三分地”到“怎样融入京津冀”……随着实践深入推进,对建设首都的时代命题,全市上下认识越来越完整、越来越清晰。

引路扬帆

思路一变天地宽。

四年来,“跳出北京看北京”,改变着北京城市发展的方式和节奏,也悄然重塑着生活工作于斯的人们看问题的视角和心态。

怎么看,决定了怎么办。

遍地砂石厂、小作坊、出租大院,凭借区位优势,朝阳孙河乡曾靠着“瓦片经济”火了二三十年。启动疏解腾退后,仍有各路投资客纷至沓来,负责招商引资的副乡长却一次次婉拒“送上门的钱”。原因就一句话:“我们不能一边拆还一边引、一边建,要为规划、为未来留下点空白。”

与拆违同时进行的是大规模植绿,四五年后,这里将成为京东最大的湿地,面积相当于2.5个奥森公园。这是福泽后代的百年工程,更是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开办于1997年的东郊市场,曾是京东著名的批发集散地。眼见商户从几百家增加到2000家,可市场每年的租金收入还是不到2000万元。水、电、道路越来越紧张,管理成本越来越高,经营者越干越困惑。

东郊市场启动拆除腾退,总经理站在一河之隔的SOHO现代城顶层,一下子就想明白了:现代城租金按天收,1平方米十几元;75亩的东郊市场租金按年算,一年还不到2000万元。这个差距,就是功能不同造成的。“北京是首都,就要有首都的样子。”现在,在东郊市场原址上建起的国家广告产业园,年产值达120亿元。

转移承接 到去年底,动物园地区12个批发市场全部闭市,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完成疏解提升。西直河石材市场、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回龙观城北批发市场、雅宝路市场、万家灯火家居装饰城等一批区域性市场完成疏解、转型。其中动批、大红门的疏解商户绝大部分在天津西青区,河北石家庄、沧州、保定等环京区域落户,开启事业新篇章。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舍”是为了“得”,“疏”是为了更好地“进”,这是来自一线最大的感悟。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疏解功能谋发展,“首先是好事,其次是难事”。对广大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而言,以前做“加法”,大家都会,找项目、找资金、找人才、找劳动力,聚集资源,首都有优势,做起来也顺手。现在改成做“减法”,缺乏现成经验,既要提升发展的能量密度,还不能给城市添新病,这对能力显然是一种巨大考验。

克服本领恐慌,啃下硬骨头,靠勇往直前,靠千方百计。

低端业态、违法建设、开墙打洞,这些疏解整治对象,往往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起来当然不容易。2017年3月,首都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召开,16区区长立下军令状,包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人口调控、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九类责任书。看准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惟其艰难,才显勇毅,才显担当。

由“聚”到“疏”有一个过程,要几番摸索甚至试错才能完成新旧动能的接续累积。“高精尖”文创园区现在是北京的发展特色,而纵观众多文创园的成长历程,从老厂房旧仓库,到餐饮中心婚纱摄影基地,再到综合文化创意园区,什么是最恰当的定位和出路,一直在探索中。紧盯城市定位,保持创新定力,不少文创园终于完成了从1.0版到更高版本的升级。

疏解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也不能靠简单的一纸行政命令,需要有耐心、聚人心、接地气。大红门在疏解过程中成立临时党支部,为打消商户们的顾虑,情真意切地写出《致大红门地区商户朋友的一封信》,同时广泛联系区内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让孩子们当“信使”,将数万封信送到商户手中。四年来,疏解办临时党支部多次带领商户外出考察,完成全部45家市场的撤并升级或外迁,助力近万商户顺利落地津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寒来暑往,疏解功能谋发展引领着首都扬帆远航,也完成了人心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

中流击水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四年时间虽短,但对于转型突围的北京而言,却是至关紧要的历史单元。

其间,北京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企业1992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594家。壮士断腕,此之谓也!

北京大力整治违法建设、开墙打洞、占道经营、背街小巷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真刀真枪,敢于亮剑。疏解非首都功能中的一些“老大难”“硬骨头”一个个被啃了下来。

上一个五年,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2.5%、22%和28.2%,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首位。绿色发展,敢当首善!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领跑全国。创新发展,敢当首善!

放弃“大而全”、构建“高精尖”,剥掉“白菜帮”,去做“白菜心”,产业选择让北京经济的含金量更加经得起考验。

而随着“疏”的力度持续加码,北京教育、医疗、科技、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迅速辐射津冀,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翻番,年均增速达29.5%。

在京津冀城市群这个新型首都圈、朋友圈、兄弟圈中,每一分子都进行着自身角色和区域分工的重新优化。由“独行快”到“众行远”,“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日益显现。

开枝散叶 首农、京雕、北京现代……众多京企将厂房布局津冀,通过疏解功能实现更好发展。截至2017年底,仅中关村企业就在京外累计设立分支机构超过1.2万家,其中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6100余家。去年1至11月,全市输出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2.8%。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疏解非首都功能与三地协同新生已经踢开了最重要的前几脚。对于北京而言,历史的跨越刚刚开始;对京津冀而言,光明的未来已在路上。

如果说,四年前协同发展大幕初启时,很多人在“怎么协同、如何疏解”的问题上还有困惑茫然,那么今天,这项宏伟战略擘画在21.6万平方公里大地催生的深刻改变,已经化为三地人民最真实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大家心里“越来越敞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历史性工程,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干,发扬“工匠”精神,精心推进,不留历史遗憾。

“走出一条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这是总书记对京津冀的厚望,是三地共同的发展空间,也是一场需要继续闯关夺隘的新长征。

舟至中流,击楫勇进。

面对伟大祖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提供空间,为更好履行首都职能创造条件,北京重任在肩。

生生不息,方能谓之不朽。

四年前行,大城北京的发展日志上,每一页都记录着求解“时代之问”的坚定足迹,每一页都浓墨书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首都北京,这颗“华夏之心”的跳动,更加健康强劲。

越己者恒越。

撰文 │ 毛颖颖 张砥 王海燕 孙奇茹

摄影 │ 邓伟 潘之望 方非 和冠欣 王海燕

设计 │ 傅堃 王炎 焦剑 琚理 康剑 刘湘雅

编辑 │ 巩峥 王海燕 曾佳佳

(原标题:答好总书记出的题)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