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书评《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学会与抑郁症“和平相处”

2018-03-02 15:25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三年前,我读了一本书,叫《一生里的某一刻》,作者张春写了她从北京到厦门青春和梦想,那些冰激凌店“晴天见”内外的动物、植物、客人和孩子们,真实存在 在生命中、却又好像从故事里走来的的朋友们,那些童年与故乡的回忆,那些对家人和友人的爱与恨、悲伤与疼痛。模糊的记忆中,有位编辑跟我闲聊作者的故事时,提到了张春的抑郁症,虽然说不上惊讶,但仍旧有些意外地不知该说些什么,或者说不知该对此发表什么看法。

作者:陈梦溪


 

那时在我的印象中,郁郁症是一个不能拿来开玩笑的话题,而由于对其一知半解,也无法用来做什么分析,仅有的浅薄的知识储备又告诉我不能随便说“开心点”“会好起来的”的这种无用甚至会引起反感的话。但这几年许多媒体人、甚至身边熟悉的人将这个词一次次带进我们的实现和生命中,一次次思考,什么是抑郁,为什么它会降临在他/她身上,它会有一天降临到我身上吗,如果它来了,我们又能做点什么来抵抗呢?

三年后,一本名叫《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的书在朋友圈又掀起了一波讨论“抑郁症”的热潮,一看,作者叫张春,就是那个写《一生里的某一刻》的张春。把书找来已经一个月了,却一直没有勇气拆开看,每天晚上睡前我都会看几个小时的书,但这本书一直在我床头,无数次伸出又缩回的手仿佛暗示着什么,不知道是深夜还是什么阻拦着我,仿佛翻开它就会跳出什么怪兽。终于,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在阳台的阳光下读完了这本书,它与我所有的设想都不一样。里面没有一个又一个痛苦的经历,没有一段又一段令人压抑的故事,张春轻松地、如常地记录着每一天的生活,与抑郁症相伴的日常,就像每天睡醒给一盆花浇水那么随意。

张春的头衔很多,文艺小店(老)板娘、互联网内容平台主编、糖公益创始人……但“最会讲故事的人”是读者和朋友对她的一致评价。张春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她会放小朋友的画在店里,如果卖出去了就可以换冰激凌吃。 她也是一个很真切的人,即使生活中你与她并不熟悉,但是她的文章、她的书,让你觉得特别真实。她选择了直面抑郁,完全敞开,却并不让你觉得如临大敌,她让你觉得抑郁很严肃,但并不恐怖,开玩笑说尽量做个“有钱的抑郁病人”,最好能“泡在箱根的温泉里看着飘雪落泪”。

带着病继续生活,这不仅仅是张春的情况,还是千千万万人的选择。不管是生理上的亚健康还是心理上的亚健康,我们每个人都很难保证自己随时随地健康,一直永远健康。有病了怎么办,与它和平相处似乎是个解决之道——尤其是抑郁症这样一直尾随你,赶不走的“黑狗”,如果你恐惧它的出现和再次出现,不如学会接受它,接受它不时地跑出来跟你“玩儿”。而张春自称“倒霉蛋儿”,却也经历了从绝望到接受的过程。

“另一个宇宙”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患有抑郁症,或者在困难中生活比喻成像是去到了另外一个宇宙,每个人都有可能去到那里,也可能回来;二是把病症、困难看做是一个平行世界,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增加我们和困难同行的勇气和韧性。

张春写到,生病其实是一个“机会”,“因为生病是一个客观的困难,我们可以用它练习和困难同行:它存在,它不消失,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在与病同行的一千多天里,她仍然开着店,还写了书,创了业,完成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事情。张春选择记录下这段生活:“谈论自己的病不是什么体面的事,……不过我已经习惯并学会了把很多问题记下来,顺着自己的心意写下来。写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抚慰,而且写着写着,也许事情会发生变化,甚至不再成为一个问题。”写字这件事,对她来说是一种疗愈。

多数得过抑郁症的人因为羞耻感不愿意跟别人提及抑郁症,而张春非常有勇气地用整本书的方式来谈论,她非常耐心,甚至很妙地把这个过程展现给大家,她也提出很多实际的建议。面对人们对抑郁症患者小心翼翼的情况,张春用与抑郁症过招的实际行动,提供了在困难中把生活继续下去的榜样和勇气。她说,不管别人怎么做,我们病友们身为一个社会人,不要拿病这个东西来作为自己的特设,不要自己把自己特别化。

当然也有晦暗而痛楚的部分,张春也无可回避地提到了对于死亡的设想。尽管很多朋友都鼓励她“你一定可以打败它”,但她却毫无指望地写自己“被病痛打败了”,并且“竭尽全力”了。但她还是写出了《无论怎样都要幸福》、《抑郁症患者生活小技巧》、《当自己八岁吧》……她把抑郁症比喻成我们身体里的一只小虫子,失眠的时候它就叫“不肯睡虫子”,“它发起进攻,我们要是睡了,它就没得玩了,真的很调皮的”。

看,很痛苦的事,她用幽默化解掉,在心疼她的同时也被她温暖,她示范了忍耐中不乏坚强,失望中怀有希望,逆来顺受时保持反抗,“在荒漠里种出一片绿洲”。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