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手机相伴北京已有30年 从“大哥大”到奔向5G一路狂追

2018-03-07 11:44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7日讯,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出门忘带手机,这一天将会没着没落。可若是换做30年前,又有谁能想象到今天手机为生活带来的方便呢?

1988年徐明钧在复兴门

30年前的3月10日,一条消息——《北京公众移动电话网今天开始试运行并开通》在当天的《北京晚报》上显得并不起眼。

一转眼,手机陪伴人们生活走过了30年。从起初经常掉线的模拟移动通信网,到如今飞奔而至的5G网络,手机将很多曾经的“神话”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移动电话网络初期的建设者,两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如今都已是两鬓斑白,即将迎来花甲之年。提起当年往事,张明禄、徐明钧二人对视而笑,别人记忆中象征身份的手机,开始并不被业内人士看好。

移动通信的未来曾不被看好

1985年的一个清晨,26岁的徐明钧早早起床,到光明楼街边的早点摊花上一毛多钱,吃了几根油条、一碗豆浆,便赶往长途汽车站。他上班的地点在通州的永乐店,那里坐落着北京市无线通信局的一个短波电台。别看短波电台这一“古老”的通讯方式并不流行,能在这里工作,徐明钧还是挺自豪的,因为当时南极科考站刚刚建成,与南极通信便是他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早上了长途车,晃晃悠悠临近下午,他才来到了永乐店。路途太远,两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于是他试着向单位领导提出了换个岗位的要求。适逢组建移动电话网络的工程正在筹备,他便来到了新的部门。单位说了,移动电话将是“市内电话的补充”,这意味着,新职位未必能给徐明钧带来什么前程,“因为没有人看好它的未来,但对我来说,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去上班了。”

最早的移动网只支持45人同时通话

无线通信局从1984年便已经开始筹划建立移动电话网络,其间经历过多次波折,最终决定在北京开设五个基站,市内唯一的基站就位于东单电话局楼上。

1988年移动网络开通后不久,因建国门附近高楼越来越多,为让基站达到更好的覆盖效果,局里决定将基站搬到新落成的国际饭店顶楼。那段日子是徐明钧记忆中最累的时候,“电梯时好时坏,我们常常一天四趟背着设备徒步爬上顶层。”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市内唯一的这处基站总共只有45条信道,呈120度夹角分布在三个裂向上。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支持45个大哥大用户同时打电话,再多的话就会因网络繁忙无法接通。网络建设的初期,架设基站是徐明钧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测试基站的效果又不影响客户的正常使用,很多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京城的大街小巷,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停在路灯下,掏出一个有着一乍多长天线的盒子,对着里面轻声细语,这并不是谍战片,而是徐明钧生活的真实写照。

带大哥大下饭馆是一种尴尬

张明禄当时的工作,是带领工人们架设基站。尽管很多市民都没有机会亲身感受一下“大哥大”的便利,但大家都从新闻报道中,知道了这个新物件的价格,似乎拿着“大哥大”的人,都应该在高级宾馆饭店出入。

张明禄也会帅气地将“大哥大”戳在饭桌上,但成为饭馆焦点的那种感觉却有些尴尬——那只是近似路边摊的饭馆,他们一行五个人带着三个“大哥大”,走到桌边就是“咚咚咚”三声,整个饭馆的视线都被吸引到这里,邻桌女服务员赶忙端着酒水单跑过来,一脸热情,“几位老板,想吃点儿什么?”

最终五个人只点了几盘凉菜、素菜,服务员推荐的“高档菜”一样没点。外人并不知道,因为单位的餐补、报销都有限,施工期间,几个同事只能选择低档的小饭馆,“主要还得吃素”。女服务员转身离开桌子的时候,张明禄几乎都听到了不屑的嘲笑声。

更让他尴尬的是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哥大响起。若是接起电话,旁边爱起哄的小伙子就找到了笑料,“拿着‘大哥大’还挤公共汽车?”接着就是一车哄笑。于是甭管到哪站,他都得赶紧下车,找个无人的角落,等着电话再次打来。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大约三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北京街头上高昂着头打“大哥大”的图景也多了起来。一位参与南方沿海开放城市移动网络建设的工程师曾注意到一个现象:深圳的街头,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儿伴随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这是一位水产店伙计给饭馆送海鲜,仔细一看,这伙计后腰上竟然也挂着大哥大——它早已在特区的自由市场里普及了。

今年将迎来5G之年

随着网络建设完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大哥大”头顶的光环逐渐散去,用户对于手机的热情迅猛爆发。

徐明钧、张明禄在机房中,望着一片绿灯感受到了网络的压力——那代表一条条信道已被占用。“因为网络容量有限,电话往往不能一次拨通,最初的大哥大上,便有一个“redail”重拨键,遇到网络繁忙,可以自动重播,直到拨通。这个功能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1995年第二代移动电话网络——也就是后来被人熟知的GSM网络也投入了运营,与此同时,“大哥大”一词渐渐淡出,“手机”一词逐渐兴起。这一年,北京增加了8万移动用户。1998年,急救中心一位医生幸运地成为了北京第100万个手机用户。

如今的张明禄已是北京移动采购部资深总经理,徐明钧是北京移动工程建设部资深经理。虽然出于工作的需要,两位资深用户使用的手机总是紧跟时代的最新款,但徐明钧一直保留着几部早期工作中使用过的大哥大手机,包括国内最早的GSM手机之一的诺基亚2110。而说到近在眼前的5G网络,徐明钧和张明禄都明显的感觉到,国产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化的通信中。早年间投资大量外汇购置的进口基站等设备,如今都已被华为、中兴等国产品牌取代。

当初遇到基站设备故障,洋品牌制造商的反应时间可能长达一两个月,而现在若是设备故障,国内制造商的售后人员会在几个小时之内到场。“国产品牌不仅提供了性能价格优秀的产品,还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售后服务。通信领域的中国产品已经稳稳占据了全球市场。”

物联网、车联网,虽然现在大家对5G到来后的想象异彩纷呈,但在两位通信人的眼里,变化的确是翻天覆地的:“30年时间里,我们追上世界的脚步,也即将在未来引领通信的发展。”

晚报上的手机大事记

从1988年3月10日北京开通移动电话网络,晚报的报道一直伴随着手机的发展与普及。

●1991年1月,北京拥有了4000个移动电话用户。

●1992年6月,已有用户反映大哥大接通率下降的问题。

●1994年是移动通信发展明显加快的一年。全国两会上记者注意到,很多与会代表都用上了大哥大,“已不是往日港澳代表的专利。”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公司专门租赁大哥大。

●1995年4月,全球通GSM网络开通,同年9月,中国联通GSM网络开通。为了防止开车打电话导致交通事故,这一年6月,市交管局发布通告,禁止司机开车时使用手机。

●1998年,北京手机用户突破百万。

●2009年,3G网络投入运营,“智能手机”随之兴起并普及。

●2013年底,4G网络投入运营。彩屏、上网、全面屏、聊天、网购、订餐打车、物联网等技术和应用一个个兴起。

●2018年2月,北京市经信委发布消息,北京市今年将继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备受关注的5G网络,今年将试点试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