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京市公安局蓝剑突击队特警李杨:普通北京大妞变身特警尖兵

2018-03-08 11:3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穿上作训服,戴好凯夫拉头盔,女特警李杨把装满了弹夹、甩棍、喷雾剂的战术背心牢牢系紧,92式手枪插进枪套,再斜背上一支九五步枪,走进了训练场。这是一个普通的训练日,用了五年半同样普通的日子,李杨把自己从武汉工程大学通讯专业毕业的普通北京大妞,变成了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蓝剑突击队的一名女警察。

安旭东摄

记者问正准备投入训练的李杨:“五年半以前,想过自己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她回答:“没有。我本来以为我会在一家通讯企业做售前或售后服务。”

普通大学毕业 她被“调剂”到特警队

跨跃、急停、搬着20公斤杠铃片连续折返跑,从离地五六米的“彩虹桥”上飞奔而过,跑上攀登楼的楼梯,在楼顶上打好绳结快速索降,半空中忽然再次急停……一长串动作的最后,她将拆成了零件状态下的枪快速组装完毕,然后将枪里唯一的一颗子弹打出去,一击命中。完成了这些常规训练,李杨也是累得不轻。“装枪的时候手一只在抖,没办法,这不是想让它不抖它就不抖的。”李杨擦着汗说,“不过开枪的那一刻不抖。”

她的同事们如今已经很难把这个女警和五年半之前那个刚走出校门的小女生联系起来了。那时的她,好奇又有点心虚地走进蓝剑突击队的大门,所有训练项目无一例外排名最后,长跑被“套圈”,散打纯挨揍,体能技术一无足观。到底哪个,才是真的特警李杨?

“真是偶然,莫名其妙地我就来特警了。本来我报考的是分局,算是被调剂来的。”遥想当年接到市公安局的录用通知,喜悦和惶惑几乎是同时袭上心头:“我就是普通地方大学的毕业生,警校没待过,体大没上过,怎么就来这儿了?”

大学时代的李杨,在同学当中算是身体好的,中长跑跑个800米、1500米也没问题。走进蓝剑,第一件事就发现,这里根本不考核800、1500,最短的测试距离是3000米,时常会来一次10公里。同时被分配到蓝剑的两名女警,分别来自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远非李杨可比。

李杨问记者:“您平时运动之前,怎么做准备活动?”

记者答:“活动活动脖子,拉伸肩膀,下蹲压腿转动手脚腕。”

李杨说:“我原来也是。到了这儿才知道,准备活动要分静力、动力、行进间,每一种都要从头到脚。不夸张地说吧,刚来的时候,准备活动做完,我的量就差不多到了。”

怎么办?练呗。

规定时间完不成,那也先把该跑的距离跑完,该举的重量举够,散打搏击能力差,那也先挺直了站到场上把该有技术动作做完。超强的运动量是最好的戒断手机依赖症的办法,训练过后,手机就摆在床头,但是根本打不起精神去点亮屏幕。刷微博、泡知乎、逛某宝?不存在的。

转机发生在第一次实弹打靶:五发步枪弹,李杨的成绩是46环。第二轮五发弹,成绩49环。这个成绩在新警队引发轰动,包括李杨在内的所有人都给不出什么合理解释。一个以前从来没摸过枪,也没有对枪械展示出什么特殊爱好的小女生,是怎么做到的?

那就算“老天爷赏饭吃”吧。从这一天起,李杨在精英云集的蓝剑突击队里找到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

量变到质变 没人知道为什么它就发生了

50米,普通人日常锻炼中长跑时大约可以用16到20秒可以跑完全程,苏炳添可以用6秒42多跑50米,这不算一个多长的距离,但是站在靶场上看,才知道若是眼神差点,连对50外那个20厘米见方的靶子都看不清楚。这个时候,在这个遥远漫长的空间里,让手枪子弹按照自己的想法飞过去,首发命中,哪怕是在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总队,也不是每个射击手都能做到的。

枪响了,命中。李杨说:“我没问题。”

50米手枪射击,是她在总队迈过的最重要的一个“坎儿”。这个距离,说远也不远,但在总队,基础不好的时候,教官不会允许队员射击这个距离;若是成绩差太多,连技术分析都做不出来。虽然就连老百姓都知道几百上千米外射击的狙击手必须要考虑弹道风速等一系列问题,谁能知道50米的手枪弹也会存在弹道变化的问题?

入警一年,训练中的她发现自己的水平不升反降,曾经引以为傲的枪越打越不准,体能训练中的游泳又牵扯了大量精力。以前只会蛙泳一种姿势的李杨要在短时间内熟练使用自由泳泳姿,并且达到能参加全国特警比赛的标准,这让她颇有些顾此失彼。按照专家的说法,自由泳的关键是要放松肩膀,而射击是要收紧肩膀,短时间内两种完全相反的需求互相冲突,遇到难处,其实也算正常。但是这对要强好胜的李杨来说,有些不太好接受。无数的技术分析、与前辈的交流、根据自身情况的调整,以及屡次尝试又屡次失败的苦恼,让她每个晚上都在瞎琢磨:我是不是就迈不过去了?

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突破是怎么来的。手枪50米,35发子弹,最重要的门槛是300环。忽然有一天,一阵枪响之后,达到了,超越了。自此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体能水平同步突飞猛进,以往训练中给自己定下的一个个小目标,终于逐步抛到了脑后——除了近身肉搏的功夫还是不太灵光,搏击场上还是挨打。“也许就是这一天里头,量变积累终于达到质变了吧。”她说。

为了“质变”的这一刻,李杨说,不知道自己动了多少脑子,想了多少办法,也琢磨出不少更适宜自己的训练方式。“最开始入警的时候,教官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好好完成就是了,后来慢慢的,越练越多,我也要开动脑筋,想想对我来说,到底什么方式才是最好的。”

最后一击 希望永远备而不用

谈到自己的特点,李杨自我评价:“比女生胆儿大,比男生心细。”胆儿大不恐高,让她在彩虹桥、索降等训练项目上游刃有余,想得细看得准,能让她在抓捕嫌疑人时发现被控制住的嫌疑人攥着拳头的手指有细微动作,强行掰开之后,里面是写在手心里、刚刚被涂去一点痕迹的电话号码。

和热映大片《红海行动》里的女性形象相比,同样枪不离手的李杨坦言: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些差距。在这部性别平等方面做得极出色影片里,女“蛟龙”和女记者的性别因素、性别特征被极度淡化,特别是女机枪手,出现在战场上的唯一理由只是她的专业素质。

而李杨说,第一次执行抓捕任务,她是一头短发,身穿便装,干练程度貌似不逊于电影里的女“蛟龙”,女性嫌疑人直观地把她当成了男警。正是在此之后,她开始有意识的留长了头发。“女警执行任务的时候,还要有一点性别特征。这不是电影,是现实。”

现实是,女特警执行的任务往往会有非常苛刻的,诸如环境因素、嫌疑人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条件限制。这些时候,女特警经常要以普通女性身份出现,寻找时机做到一击命中。李杨说,女警们练得这么苦,练上这么多年,为的只是最后这一次“一击命中”。“当然,我们还是希望,练就练了,最好还是引而不发,备而不用。这一击的机会,事到临头我们一定抓住,但是,我们从不期待。”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安然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