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趣史:陈垣给鲁迅当上司,竟和胡适搞了场“友谊赛”

2018-03-09 16:08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北平私立中国大学校长陈垣,是一位教育界的怪人,他的主持校务,完全是守旧精神为骨干,提倡读经,他到(应为倒)是能身体力行的一位……陈校长有一个小儿子,今年还只十四岁,已能把四书五经完全读毕了,不但文本熟,连注解也读得烂熟如滚瓜,他常常把这个天才儿子在学生面夸说,但学生们闻言之下,都对他嗤之以鼻的。”这是1948年第5期《新园林》杂志上,《开倒车校长:陈垣》文中的内容。

作者:蔡辉


文中有两处明显错误:其一,陈垣是辅仁大学校长;其二,所谓“小儿子”,似指陈智超,他是陈垣的孙子,生于1934年。

陈垣先生与陈寅恪先生并称“南北二陈”,法国著名学者伯希和曾说:“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先生两人。”陈寅恪则称:“盖先生(指陈垣)之精思博识,吾国学者,自钱晓徵(即清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钱大昕)以来,未之有也。”

大师级学者遭报章如此诋毁,这与陈垣先生坚持的乾嘉学风有关。

这个秀才头衔得来不易

陈垣,字援庵,1880年11月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石头乡。

新会是陈皮之乡,从事中药贸易者多,陈家几代以此为业。陈垣6岁时,随父陈维启到了广州。

陈垣自小喜读书,13岁时偶然接触张之洞《书目答问》,“书中列举很多书名……我一看,觉得这是个门路,就渐渐学会按着目录买自己需要的书看”。虽无家学,但陈父 “购书无吝”。陈垣16岁时,父亲曾花100多两白银为其购入《二十四史》。

据陈智超先生说,陈垣少年时相貌颇佳,被称为“靓仔垣”。及长,陈垣参加县试,高中第一。进而赴府试,府试分七场,前两场结束后先发一榜,按例县试第一必入榜,可意外的是,陈垣名落孙山。

当夜,教官来到陈家,要陈垣参加后面的府试,陈垣说已落榜,无继续考试资格。教官说,已将他临时补入名单。原来,县试主持杨介康(时任新会知县)思想开明,而府试主持施典章(时任广州知府)较保守。陈垣答卷不甚遵照八股文规范,杨看重陈有见解,施则认为陈是“危险分子”。在杨介康力争下,陈垣得以参加三试。

三试时,施典章特意找出陈垣试卷,准备当面驳斥。没想到陈因此前失败,这次刻意写得中规中矩。施挑不出毛病,便在卷上批了“直类孙汶之徒”。孙汶即孙文,其时正遭清廷通缉,写成“汶”,有蔑视之意。施典章后又觉得不妥,将“孙汶”二字改成“狂妄”。

陈垣最终通过府试,成了秀才。

和罗斯福的女儿开个玩笑

1897年,18岁的陈垣到北京参加科举,陈垣自觉“题本偏全,放笔直书,以为必售”,却因八股文差失败。同乡劝他说:“文不就范,十科不能售也。”陈垣“颇以为耻”。

回广州后,陈垣一边当蒙师,一边磨练八股文,两年读尽十科中选试卷。据陈垣弟子刘乃和说,1903年,陈垣又参加会试,称:“我如果去考试,顺手就可得个举人。”同乡出重金求他代考,陈垣心仪革命,以此筹款,果然帮别人考中举人。

1905年9月,《时事画报》在广州创刊,陈垣是编撰者之一。因美国拒绝废除《华工禁例》,致中国民间兴起“抵制美货”运动,华侨冯夏威在美驻沪领事馆前自刎,表示抗议。

恰在此时,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斯福)派女儿爱丽丝率多名高官巡游亚洲,表达亲善。

爱丽丝相貌姣好,但性格夸张,行为奢侈,被媒体讽为“爱丽丝公主”。罗斯福用她转移媒体视线,真正目的是让同行的副总统塔夫脱(因体重300多斤,绰号大胖子,后成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胖的总统)与日媾和,同意其吞并朝鲜。

爱丽丝到广州时,《时事画报》四处张贴漫画《龟抬美人》,画两只乌龟抬轿子,上坐一美女,鼓动轿工拒绝给爱丽丝服务。清政府震怒,逮捕多人,后惮于民意,不了了之。《时事画报》不久停刊。

陈垣为革命党偷运过枪支,他的两个孩子从其抽屉中翻出一支手枪把玩,却突然走火,幸未伤人。

给鲁迅当过几个月的上司

1906年,陈维启患病,痛苦异常,中医束手,只好去广州博济医院开刀,取出一块鸡蛋大的膀胱结石,此事促使陈垣学习西医。

1907年,27岁的陈垣考入博济医学院,第二年因不满院方歧视华人,愤而退学,后参与创办光华医学院,并在此继续学习,“于细菌学尤具有心得”。1910年,陈垣毕业后留校任教。

1911年2月,陈垣又与康仲荦创办《震旦日报》,鼓吹革命。

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垣作为元老,曾见过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的孙中山,孙年长14岁,二人生日是同一天。

1913年,34岁的陈垣当选众议员,从此定居北京。到北京后,陈垣加入梁士诒发起的广东公会。梁外号“了哥”,时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兼交通银行总理,被戏称为“二总统”。宋教仁遇刺后,国民党分裂,梁士诒与陈垣等组成潜社,被称为“梁之私党”。

陈垣与梁士诒关系密切,一因同乡之谊;二因梁极欣赏陈的才干;三因梁肯花钱,每月自掏腰包,补贴潜社社员200元。

有了这层关系,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南方政府时,陈垣曾联名发电谴责。

梁士诒先后主持全国税务处、公债局、毛革改良会等,陈垣都曾加入。1921年12月,梁任国务总理,陈垣任教育次长,代未到职的部长黄炎培主持工作,是鲁迅的上司,但不久便辞职了。

据1922年3月20日《民国日报》报道,因拖欠薪水,小学教师们屡到部索要,陈垣表示“垣本属庸林,未能措置裕如,惟有自请罢斥”。

和胡适搞了场“友谊赛”

与梁士诒关系密切,但在后来的家信中,陈垣写道:“三水(梁士诒是广东三水人)不喜读书,所以不能久处。”

到北京后,陈垣与马相伯交好。马相伯是著名学者,又是江苏省推举的议员,在国会中最年长,每次开会均由他来宣布。在马相伯介绍下,陈垣结识了著名学者英华(字敛之,即英达的曾祖父)。

英华藏书极多,在香山静宜园主持辅仁社,陈垣去借书,英“倾筐倒箧”相助,恰好辅仁社正在做也里可温(元代对基督徒的通称,古人记载少且模糊)课题,陈垣仅用10天左右,便写出《元也里可温考》。英华读后,极表赞赏,将其出版。

《元也里可温考》引起巨大反响,以此为契机,陈垣逐渐转向学术研究。

1923年,陈垣参加了曹锟贿选,自称是一生污点。1926年,英华去世前,推荐陈垣接手辅仁社。辅仁社是1902年马相伯、英华联名上书罗马教皇,请求投资设立的“公教大学”。1927年正式更名为辅仁大学,陈垣在此担任了45年校长。

1932年至1937年,陈垣与胡适相邻而居,陈垣兼任北大国学门导师,与胡适曾同事多年。1933年,二人因学术问题写信争了七八个月。在信中,陈垣讽刺说:“一言以为智,言不可不慎。”最终二人谁也没说服谁,只是“聊为友谊的比赛”。

辅仁大学向教育部申请注册时,按规定,必须有校董会,陈垣拉胡适当校董,胡适说“我是无神论者,怎么能当天主教大学的校长”,但还是帮了这个忙。

于大节处绝不苟且

陈垣与胡适之争,源于治史路径不同。

胡适考据功夫不足,一味强调方法,陈垣则言必有据,承接乾嘉传统。在“五四”后偏重“新史学”的氛围下,陈垣常被误会。其实陈垣治学颇有世界视野,他曾说:“现在中外学者谈汉学,不是说巴黎如何,就是说东京如何,没有提中国的。我们应当把汉学中心夺回中国、夺回北京。”

陈垣治学极勤,曾用10年时间,读完3.6万册《四库全书》,堪称海内第一人。

1937年,北京沦陷,为保护辅仁大学,陈垣无法南下。当时日本与德国是同盟国,辅仁大学校务长是德国人雷冕,罗马宗座在华代表蔡宁也是德国人,辅仁大学因此成了北方唯一未被日伪接管的中国大学。在陈垣先生周旋下,日方同意“文史各科课程仍用原有课本,不用日文教材;门外不悬挂日本国旗;日文不作为必修课”。

在北方沦陷区中,辅仁大学是唯一的、国民政府承认学历的大学,故学子纷纷投考,1943年时,在校学生已增至4000余人。

在沦陷区,陈垣治史方法又有改变,在重考据之外,也强调古为今用,主张用历史教育唤醒民族记忆、砥砺民族精神。

汪精卫叛国后,一次来北京访问,召见陈垣,陈垣称病不去,汪亲自登门拜访,拜帖只敢写“新会同乡汪兆铭”,不敢写官衔,陈垣不得已见了他。抗战胜利时,陈垣亲自站在街边,手执小旗迎接中国军队。

门下弟子多英才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前夕,胡适劝二陈南下,陈寅恪与胡一道离去,陈垣却留了下来。

1949年4月29日,媒体上发表了署名为陈垣的《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在信中说:“亲眼看到人民在自由的生活着,青年学生们自由学习着,教授们自由的研究着。”二人此后再无联系。

胡适认为此信非陈垣所写,理由有二:

一是陈垣已近70岁,思想不可能转变得这么快。其实,陈垣晚年勤读马列著作,说:“闻道太晚了。但,虽是晚了,只要自己努力,还来得及。”

二是陈垣很少写白话文。一般认为,此信曾经范文澜修改,增色不少。

1959年,陈垣入党,他说:“今天对我来说是一生中最光荣的日子。”

1962年起,陈垣先生患病,仍坚持工作,他说自己年轻时学过医,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注意保养,反而比表面健康的人活得久,犹如锔过的碗更结实。

1971年6月,陈垣先生去世,享年91岁。

陈垣先生有三任妻子,原配是包办婚姻,陈垣到京后二人各自生活,陈在老家的二房死于意外事故。

在光华医学院时,陈垣与学生徐蕙龄自由恋爱,共同生活了40年。晚年陈垣与助手、女弟子刘乃和往来密切,徐与陈产生矛盾,便搬到天津去住。

陈垣先生桃李满天下,除“陈门四学士”(余逊、柴德赓、启功、周祖谟)外,史念海、史树青、朱家溍、翁独健、赵光贤、单士元、陈述、台静农、牟润孙、冯成钧、姚从吾、蔡尚思、白寿彝、邓广铭、苏晋仁等大家都曾门下聆训。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