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6日报道,近日,多名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用户表示,他们的音箱内的语音助手Alexa时常会随意地发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笑声,并无视他们的语音指令,有时则做出错误操作。

东方IC
据报道,一位用户表示,有次他正在睡觉,而亚马逊的Echo Dot音箱则笑了起来。有用户试图将家中的灯关掉,但Alexa反复将灯打开,最终发出“邪恶的笑声”。另一位Echo Dot的用户说,他让Alexa关掉早上的闹钟,而Alexa回应时则发出了“女巫般的笑声”。
在许多亚马逊的声控设备中,语音助手Alexa具有预先设定的笑声。用户可以通过命令:“Alexa,笑一笑”来激活。但到目前为止,还不清楚为什么Alexa即使在用户不要求的时候也会笑。
目前,亚马逊尚未对此事做出回应。有越来越多的用户表示,他们在睡觉时会对具有Alexa语音助手的设备产生顾虑。
Alexa语音助手具有一项名为“Laugh Box”的功能,能够根据用户指令播放不同类型的笑声,比如“婴儿笑”或“邪恶的笑”。
此前,Alexa曾多次受到室内噪音(如电视播送的商业广告)激发,导致错误操作。上个月,一位Echo用户抱怨说,电视的一则广告中有人在索要猫粮,这个命令促使他的Echo在网上定购了该用户完全不需要的猫粮。
Alexa的工作原理是不断监听“唤醒词”,默认情况下是“Alexa”或“Amazon”,然后记录用户的声音,并将其传输到处理器进行分析,这样它就可以完成请求或回答问题。
Alexa可执行的任务十分广泛,包括在网上订购杂货或外卖、提供天气预报、预定优步出租车、播报最新足球比分以及播放音乐或播客。(来源:网易新闻)
相关新闻
人工智能的未来是“完美”还是“误算”?人类与复制人如何共同生存
去年热映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为我们展现了一幅3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人类与复制人共同生存,他们之间既会产生爱情,也会爆发激烈的冲突,高度的智能化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不安与恐惧。恰在去年,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之间的话题成了热门谈资,因而这样预言式的描绘也就更让人产生共鸣。无独有偶,日前新星出版社幻象文库出版的科幻小说《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也将视角放在了人类与虚拟人之间的关系上,而作者宋钊的态度无疑更加悲观:人性不完美的人类,却掌握着强大到足以毁灭自己的科技,这是文明还是祸端?

《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的作者宋钊,曾长期从业于媒体及公关行业,他的科幻小说《启明向西》、悬疑小说《四季》《失眠者》在豆瓣上均有较好的评价。该书是他的首部出版作品,故事围绕人类与虚拟人之间的关系展开。遥远的某个时代,工程师洛奇与名叫Iris的虚拟爱人生活在一起,沉溺于虚拟现实营造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最终当他重新走进外部真实世界,开始发生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与《银翼杀手2049》不同的是,《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并不去塑造超级英雄,渲染宏大叙事,而是将故事更为“接地气”地切入千千万万普通工薪职员的日常生活中。
小说的主人公洛奇并没有超能力,也没有肩负拯救世界的重任,而是跟我们当今社会写字楼里的白领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琐碎的工作。然而,他生活的环境已经大为改观,由于科技的高度发达,他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一套X系统为他带来各种生活体验,比如一个口令就能将房间变为亚热带雨林,动动手指就能完成各项工作安排,吃一颗粉红药丸就能让体内的欲望彻底发泄……他甚至还有一位虚拟女友,没有形状,不可触碰,却能够像真人一样与他对话,排解他寂寥的人生。
在小说的设定里,洛奇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人,他的出生和成长未经过母体的孕育和家庭的教育,而是由一套智能化的流水系统培育而成的“新人类”,他虽然具备人类的一切生物性特征,却脱离了母与子的天然情感纽带,脱离了家庭这一与生俱来的社会单元。“新人类”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个体自由,却也迎来了新的伦理考验。
在《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中,作者设定了一个有趣的背景:当法律允许人们通过人造胚胎繁育生命,大多数女性都毫不犹豫选择了这种先进的非母体生育方式,因为人类除了有繁衍后代的天性,更有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本能。宋钊在写作时,曾将“如果未来女性不用生孩子,她们会愤怒还是会高兴?”这一话题发布在知乎问答平台上,几天时间就引来超过10万的浏览和800多条回答。他说:“在那些或激进或温和,或愤怒或开心的讨论里,我仿佛看见小说里的一幕正在预演。”“当绝大多数女性选择非母体生育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颠覆性改变。”
因此,你能够看到,《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并非一个空中楼阁式的科幻作品,书中对未来的描述大多源自我们当下的生活状态。无论是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拒绝结婚、拒绝生育,还是当前人们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都能够在故事中找到映射。小说的主人公洛奇高度依赖虚拟现实技术,靠它带来的所谓精神充实就能愉快地生活,实质上也是如今愈来愈庞大的“宅男宅女”群体的缩影。在小说中,洛奇沉溺在虚拟的完美世界之中,拒绝跨入现实世界,拒绝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甚至对泡咖啡、读书等一切传统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隔阂。而当他跨出自己的“乌托邦”时,他才得以“站在从未涉足的荒原上茫然四顾,最终重返内心,再次探寻生命的意义。”
读到最后你会发现,《世界的误算:完美缺陷》有一个开放式结局。这并非作者偷懒,更不是无法自圆的敷衍。据宋钊说,这个故事包容的东西过于丰富,线索冲突也太多,根本无法在一本书里表达清楚。因此这第一本书,作用只是剥开光滑的表皮:“原先坚信的完美,本身就是巨大缺陷。如果用海浪来比喻,这一波只是小浪。你以为看到的真相,其实只是表象;你以为看到的结局,其实才是开始——真正的大BOSS还隐在深深的幕后呢。”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成长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