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这座城市对你有何种感情? 姚谦:每座城市都是舞台

2018-03-08 19:27 编辑:TF005 来源:北晚知味

在北京T3航站楼等候登机,晴朗的阳光照在机场的落地窗上。这两年来,北京的雾霾天已不多见,冬天的蓝天,总给我这样的南方人一种盛夏的想念。而台北的冬天常常微雨,这两年空气污染渐重,有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台北时的景象,灰色的青春记忆。此刻,室外温度是0摄氏度,我已是中年大叔一枚,昨晚不忘上网查天气预报,说是又有一波寒气到来,印证了今年是寒冬。一会儿上飞机飞往台北过节,记得昨晚在脸书上看到朋友告知台北是6摄氏度,湿度高达94%!忽忽半生已过,我在一座城市一座城市间穿梭,而每个城市,都有它的温度、颜色、脾气和记忆。

在我的生活中,除了以时间为单位,也可以以城市为单位;在台北与北京定居,再以这两个城市为中心,因为工作、旅行等理由辐射出去。穿梭城市,成了一种记忆生活的结构。除了身在某个城市,心在某个城市也是一种记忆叙述。在我的生活中,习惯性地大量看电影、看书,常常随着创作者的一个个画面、一个个故事,进入到他所描述的那个城市里:在湿热的台南盛夏读着张爱玲《半生缘》里阴冷的上海;在偶闻车声的台北深夜里看着《停车暂借问》最后一场戏里的昏黄香港;在大晴冬日的北京看完《海边的曼彻斯特》,渡轮犹靠港口;在巴黎老戏院欢唱《爱乐之城》(La La Land),明媚的洛杉矶仍在眼前……有的地方待过,有的地方纯粹就是在别人的作品中阅读到的,实体的穿梭或精神的穿越中,不同城市比照的感受,会让我在所有的经历与阅读中更加立体与深刻,即便是没有去过的地方,单凭作者的文字或画面,都可以用自己的其他经验类推。城市的风光清楚了,接着就是季节温度的层次,然后是里面角色的处境与心情,一步步往前推演,成就了人间存在的一个痕迹,和我非经历的记忆了。

这些年来从四处出差工作,改变成更多的四处旅行,自然而然,对于所到之地的感受就更加强烈了。一方面心态不同,有了到来的准备和期待,像张开感知的猫般,成了一种本能的生活姿态。毕竟感知是需要时间和心情的,旅行也已不再只是走马观花,更愿意在一处或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街角多待上一些时间,甚至计划着如果可以到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城市待上一两个月,然后开始写作,也许对写作模式已经建立的我会有另一番刺激吧!因为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觉得自己像一个新生命般又重新活了起来。城市像一个舞台,即使是一个熟悉的角色,换了一个舞台,稍微整整仪容、调整心情,就成了另外一个角色了。

我一直很欣赏越南裔法国导演陈英雄的处女作《青木瓜的滋味》,那是他未踏入越南时描写的他所想象的胡志明市。后来他去河内拍了《夏天的滋味》,其中既有探索,也有了解,更有一种理解后初接触的想象,这是如此美丽!往往理解后的想象是珍贵的,因为既不会落入理所当然,也会把初心留着。有时候,一个准备好的探索者,可能比长居者拥有更多的视角,来看这个城市。

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对旅行看法的文章,我会根据行前已预期的想象挑选音乐同行。途中买的纪念品,大都与当地的气味有关,用气味记忆这段旅行,这么多年下来攒下来不少立体的事物,放入平日的生活中。然而这个世界那么大,有太多闻起来不一样、看起来不一样、感受起来更不一样的城市我还没有去,总觉得生命太短,也许是我的心太大,真怕来不及去感受它。所以每一次旅行、每一次阅读,总是把城市当作舞台来分类与对照,认认真真地感受,使之在我的生命经历中留下记忆的痕迹。

原文刊登于2018年3月8日北京晚报

 

来源:北京晚报 微信公众号 北晚知味  作者 姚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