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老北京最“倒霉”的一座城门:多尔衮英法联军日寇全打这儿过

2018-03-09 11:58 编辑:admin 来源:旧京图说

朝阳门是北京内城东垣南门,原为元大都东南门齐化门。明初改建北平城,此门成为明北平城东南门,仍沿用元大都旧称齐化门。

八国联军进攻京城时,被日俄军队轰毁的朝阳门箭楼东面。瓮城外关厢,俄军官兵在街道上横行

明正统元年重修京城九门,工程从正统二年(1437年)正月开工,至正统四年(1439年)四月竣工。扩建了九门的城楼;完善规制,在瓮城月墙开辟门洞修建闸楼,加装千斤闸;改变了瓮城门居中、护城河上设吊桥的旧时设计,在原瓮城门的位置增筑箭楼,但箭楼城台下不设门洞,所有吊桥均改建为石桥。工程结束后,齐化门改称朝阳门。

庚子事变被日军炮火轰毁的朝阳门箭楼,以及瓮城东北面全貌

1902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庚子之变后城楼已显破败,脊吻、小跑和木围栏等构件已掉光,不久将获得彻底修缮。

1901年,朝阳门城楼东面(瓮城内),由箭楼城台向西拍摄,城楼二层上站着一个八国聨军军官。此时城楼已破旧不堪,琉璃脊、吻兽和木围栏等构件几乎掉光。

1905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城楼已整饬一新,箭楼正在重建中。

1906年,朝阳门南面瓮城外护城河全貌,庚子之变塌毁的箭楼已重建完成,城楼和瓮城也已整修一新。

1907年,朝阳门箭楼东南面,庚子之变塌毁重建后。

1916年,朝阳门城楼东面,拆除瓮城后的景象,新修建的穿过原瓮城的环城鐡道、车站。

1924年,朝阳门城楼西面(城里)。

从东直门南小街到朝阳门南小街,沿街东侧直至东城垣,由北向南分布着从北新仓到禄米仓,号称“九仓”的皇家仓廪。

朝阳门虽是休养生息之门,但又是历史上进攻者集中攻击的城门。明末皇太极曾率清军打到朝阳门下,吴三桂请清军入关,多尔衮进占北京,也是从朝阳门进来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通州八里桥之战大败清军,长驱直入打到朝阳门攻占北京,进北京如入无人之境,守城清军没了踪影,又找不到皇上,听说皇上在圆明园,就杀奔了西郊,这时咸丰帝早往承德避暑山庄跑了,气急败坏之下联军就把皇上的夏宫烧掠殆尽;1900年庚子之变,日本兵攻朝阳门,把箭楼轰了个稀烂;好不容易重建了,1937年日本兵又来了,在城门楼上耀武扬威,没到日本人投降,箭楼顶的二层檐又塌了。

1924年朝阳门迤南护城河,护城河上行舟。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二层内部,楼梯口。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朝阳门城楼细节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1930年代中前期,朝阳门城楼内部

1958年5月,北京市上下水道工程局在朝阳门箭楼下埋设排水暗沟,在进行下水道顶管施工时,发现朝阳门箭楼已出现裂缝现象,而且险情随着施工的进行还在不断发展。为防止发生意外,市上下水道工程局当即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商箭楼下商户的迁移事宜,同时于1958年5月19日将《关于朝阳门箭楼裂缝问题的报告》上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请求市委就朝阳门箭楼问题作出指示。

报告如下:朝阳门箭楼在下水道顶管施工以前就已发生裂缝,施工后又有了发展,为防止意外事故,箭楼附近约有铺户五六家,上下水道工程局正与区人委接洽迁移工作。箭楼今后是否还保留?从规划方面(此处原有“文物价值方面”六个字)需由规委提出处理意见。

在这份报告的原文提出“从规划方面,文物价值方面”请规委提出意见,但后来又把“文物价值方面”几个字从报告中划掉了。

报告很快得到批复,1958年8月25日,朝阳门箭楼拆除行动开始了。工程进度奇快,前后只用了14天时间,这座箭楼就从地面上消失了。如果不是有当时媒体的报道为证,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北京日报》1958年9月25日报道:

朝阳门箭楼严重阻碍着东郊与市区之间的交通,因此主管部门决定把它拆除。

市上下水道二公司邵克义青年突击队,只用十四天的时间就拆除了这座箭楼,比原计划提前106天。

这项任务原计划用一万三千个工,按邵克义队一百零八人计算,需要四个月的工期。……由于他们巧干苦干,在八月二十五日开工,九月九日就完工了。

1953年,东四牌楼朝阳门马路加宽6米。 冯文冈摄

1954年的朝阳门。王一波摄

1954年公共汽车驶出朝阳门城门。王一波摄

许多在朝阳门附近长大的老北京,至今对儿时的朝阳门记忆犹新。作家延静写道:

我们家住在城外鸡市口三条。我是跟着父母和奶奶长大的。同院住的还有摆小摊卖烟卷、推车卖切糕的,我们家不算最穷,但日子过得也很艰辛。记得我在神路街小学念书时,每天早晨带一块凉窝头去学校,遇到冬天就在教室里的炉子上烤烤吃。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件事,就是到胡同的东口井台打水,先是年纪小,与母亲一起抬,后来稍大与妹妹抬,再后来长大了就是一个人挑了。当时孩子下学后没什么玩的,除去弹球、扇洋画外,夏天就去窑坑洗澡、抓蜻蜒,秋天是逮蛐蛐,冬天则是在胡同雪后的冰上打出溜。那时东大桥以东全是旷野荒郊,苇塘,一到夏天倒成了孩子们爱去的“乐园”。

当时朝阳门有城楼和箭楼,我们也常去玩耍。箭楼四周有不少摆摊,做小买卖的,冬天迎着西北风卖花生、瓜子、柿饼之类的干果,夏天顶着烈日卖酸杏、脆枣、沙果,偶尔有西瓜、香果就是上品了。从箭楼到东大桥是关厢一条街,当时算是最热闹的地方。街路北向阳,开有粮店、布店、文具店、药铺,路南背阴则是山货庄、铁匠铺、寿材店。街上虽有汽车来往,但更多的是马车,常有马粪堆在地上。神路街对面有个东岳庙,每逢年节烧香拜佛的人不少,但母亲不让我去,说是向佛爷许了愿,18岁以前进去要遭难。我心里痒痒,偷着和同学进去过一次,但刚进门就被哼哈二将横眉立目的可怕样子吓了出来。当时父亲在城里做买卖,偶尔进一次城,坐回电车,开开眼,就甭提多高兴了。

建国后,我进城上中学,来回都走朝阳门外大街,但这里一直变化不大。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大学毕业进机关工作,搬到予王坟(现光华里)宿舍,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经过朝阳门外大街,到朝阳门内的机关去上班。晚上加班后回家有时已很晚,肚子饿了,就在路旁小铺吃个烧饼,喝碗馄饨。老实说,那时朝阳门外的街道也还没有大的改观。马路仍然很窄,两边的商店也不多,汽车、自行车挤在路上,十分嘈杂,每次骑车经过都担惊受怕。

1957年,东郊区京通公路西旁从朝阳门到十里堡一带,一幢幢新建的厂房和职工宿舍陆续连接起来了。 李晞摄

1957年,新建的北京朝阳门外第九综合性医院的外景,医院建成后,东郊一带的工人们看病就方便多了,也就是现在的朝阳医院。

建设中的朝阳医院。

1959年,朝阳门火车站青年装卸工人在大雨中奋战,看!这个小伙子劲头多足,他连雨衣都脱掉了。 王一波摄

1959年,朝阳门内大街。 高宏摄

1960年,朝阳门人民公社的社员支援朝阳人民公社的三秋劳动,收胡萝卜。 冯文冈摄

1960年,朝阳门人民公社五金加工厂积极支援农业生产,生产人员们正在检查薅锄的质量。冯文冈摄

1966年,朝阳门内大街西段居民委员会主任兼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周秀玲和群众一起扫除马路两旁的积雪 。冯文冈摄

1977年,市财贸第二次双学会劳模模范东城区朝阳门煤厂送煤工张春香。 胡敦志摄

去送煤的张春香。

张春香是北京市劳模,我们从旧的报道中找出了一段她自己写的文章: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学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为人民服务》。五年的送煤实践使我深深感到,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啦!

一九七二年, 我结束了插队生活, 被分配到朝阳门煤厂,当上了送煤工,开始,我真有些想不通:一个大姑娘,整天蹬着煤车走街串巷,多寒碜!怕什么来什么。这天,我蹬着沉重的煤车走到南小街一条胡同口,迎面碰上一个妇女领着个小孩走过来,小孩哭着磨着要什么东西。那个妇女抬头看见我,便真吓唬孩子说: “你再不听话, 长大了也让你干她这行。”这句话,象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这天夜里,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个妇女的话,总是在我耳边嗡嗡地响。我心里直翻腾:一天到晚煤里滚,送煤送炭送温暖,为什么却被人看不起呢?我感到不平,感到委屈。情绪低落了。

这天,我正在送煤,一位老大娘迎上来,拉着我就往屋里让,一边拉一边说:“姑娘, 瞧你出了多少汗, 快进来歇歇。”进了屋,大娘就让我坐。我看着一身黑乎乎的工作服,笑着说:“我不累呀。”大娘硬把我按在椅子上, 绐我倒了碗水,又转身拿来一块浸湿了的白毛巾, 对我说: “快擦擦汗吧。”“不用了, 一会儿千活还得出汗。”没想到, 大娘一手扶揩我的肩膀,一手就用毛巾擦我脸上的汗水、煤末。我只觉得心里一阵发热,不知说什么好。临走了大娘还丁嘱我:“别不好意思!往后送煤到这儿,就来家歇歇。”这话多亲啊!我心里舒畅极了蹬车有劲啦。送煤的日子一长,这样的事就更多了,有的居民帮我推车,有的居民帮我抬筐,一句句问候,一碗碗开水,都使我感动,使我想了许多:他们为什么疼我,爱我、体贴我,还不因为我是他们中间的一员,我也在为人民服务。

1974年,朝阳门外副食品商店鱼肉组张小彦在热情接待顾客。 胡敦志摄

1978年,北京市朝阳区第85中学学生在朝阳门地铁处清理料场。 叶用才摄

1979年,朝阳门派出所民警孙清双和街道治保干部一起,给青少年做工作,进行教育。 看见后面那个小黑白电视机了吗?是不是特别熟悉?司马小萌摄

1981年,朝阳门派出的民警和治安消防队员一起分析形势,作好春节治安保卫工作。 王振民摄

1980年,朝阳门乳品厂的职工正在化验牛奶,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决不出厂。

1984年,雨季到来之前,朝阳门房管所维修二班的工人们为演乐胡同11号居民抢修屋面。 李士忻摄

图 | 北京日报图片库、陶然野佬

资料来源 | 《北京城貌及古建筑的百年嬗变》《永远的记忆》《怎样为光明的中国贡献青春》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