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北京小学生极地科考找到不少问题的答案 从北极海水中分离出抗冻微生物

2018-03-09 12:00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9日讯,“在北极我看到了北极熊、北极狐、海象、驯鹿,还有非常震撼的冰川、一望无际的海冰。”今天上午,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的3位同学分享了去年暑假和今年寒假参加南北极科考的故事。

六年级3班的禚思雄从北极海水中,分离出了5种抗冻微生物。

去年7月至8月,该校六年级1班的梁智毅同学随“中国少年极先锋”科考团来到北极,让他最感兴趣的是沃斯利角苔原红土。“7月27日下午,我们登陆斯瓦尔巴德群岛沃斯利角苔原,发现整个苔原地区分布的都是紫红或褐红色的土壤,而在这次行程的其它地方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分布,那么这里的红土是从哪里来的,在北极这么寒冷的情况下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于是,梁智毅选择对这里的苔原红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采集的样品带回北京,完成了红土和围岩主量、稀土元素的测试,最终发现沃斯利角红土的成因是暗红色粉砂导致了泥岩的风化。“这次经历太有趣了,我将来打算做一位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与之同行的六年级3班的禚思雄,则从自己采集到的海水微生物样品中,分离出了2大类、5种抗冻微生物。

今年2月1日至20日,五年级1班的段灏庭同学奔赴南极洲开展科学考察。“我们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南设德兰群岛的9个登陆点开展了有关南极地质、动植物、微生物、污染物方面的科考工作。我采集了很多海洋微塑料污染物,在科学考察和对环境的预判能力方面收获很大。同时,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我发现企鹅的羽毛可能包含人为污染物,因此还对5个登陆岛屿上企鹅脱落的羽毛进行了采集。”

记者了解到,汇文一小是“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在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方面开展了多项传统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学校一直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开展极地教育、海洋教育。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文并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