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舆论

方庄将地下人防工程变身共享空间 社区就该为民俗技艺提供空间

2018-03-12 10:50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为京城最早一批现代化小区,方庄,曾经是个响亮的地名。现在这块位于南二三环之间的土地上,不仅没有落后于时代,更是比过去多了一些热闹。据报道,一座由地下人防工程改造的共享空间——“方庄民间艺术馆”,目前已经辐射方庄街道16个居委会,20个体验室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民俗技艺。方庄街道等单位联手邀请社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居民,免费教居民做手工衍纸画、剪纸、串珠、布艺、绢花等。培训班两个月一期,一期八节课,由于受欢迎,需要限制名额。方庄民间艺术馆至今汇聚了十几位民间艺人,有的在街道书记、主任的介绍下,被长期聘用为中小学民俗课程教师。艺术馆里20个房间,设置为剪纸室、绢花室、风筝室、布艺室、编织室、泥塑室、书画室、篆刻室、环保制作室和古筝琴室。出于安全和卫生的要求,政府搭桥,购置通风设备、排湿装置,改善地下环境,解决水电等日常维护费用;馆内逃生指示标识、卫生间、安全设施等一应俱全。

孙颖/摄

这么好的地方,想来很多人都会羡慕不已。但如果了解到这个民间艺术馆的前世今生,恐怕除了羡慕还会增添颇多惊讶和感慨。因为,就在几年前,这个488平方米的人防工事被用作群租房,住着200多口子人。用当地群众的话说,里面“绕的像迷宫一样”。好在,后来终于在政府的大力监督和支持下,社区把群租房给清理了。迫在眉睫的安全隐患排除掉之后,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比如雨天积水、有流浪猫狗乱入乃至死亡、有成为治安死角的可能……

是不是似曾相识?在北京,不少老校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地下室、群租房等被清理了,但怎么管好新的空间呢?任其闲置看上去挺省事的,但实际上带来的潜在问题并不少,约等于给日后“埋雷”;倒是方庄这样,看上去筹备一个艺术馆挺麻烦,但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给自己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社区开动脑筋,挖掘本地人才优势,既为邻居们提供了施展一技之长的窗口,也加强了社区文化建设。往大了说,这是发扬京城特色,是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打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这张“金名片”。

剪纸、绢花、风筝、泥塑,也许这些平凡百姓的手艺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差的老远,也培养不出“工艺美术大师”来。但这些指尖上的记忆能记录北京的风土人情,能体现普通人有血有肉的情怀。没有凡人小户家里的烟火气,就没有北京这座非凡城市独特的气质。爱北京,就要我们北京人爱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玩意儿,自己每天的生活的环境,要自己为这个家乡传承她的独特气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