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北京局地升级“一键式”智能电话 增加对接家政及送餐等养老服务

2018-03-12 11:37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12日讯,如今,越来越多老年人家里装上了高科技成果--“一键式”智能电话,以满足居家老人的养老需求。但由于功能单一、操作不便等原因,装机用户中的实际利用率似乎并不算高,甚至有些已经沦为摆设。为扭转这一局面,甘家口地区尝试引入第三方养老公司,对既有的“一键式”智能电话进行升级改造,对接家政、送餐等更多服务,让居家养老更加便捷、舒适。

尴尬
“一键式”装了好多年,功能还一个都没用过

对家住海淀区阜南社区的郑大爷来说,“一键式”智能电话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物件。

2013年,甘家口街道便作为试点,开始启动“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按照设想,整个服务体系包括区级受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受理终端、999医疗救援中心受理终端以及安装在申请家庭中的“一键式”智能电话,以打通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管理需求和突发疾病后的急救需求。按照规定,80岁以上的海淀户籍老人可免费安装。此后,海淀区又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也被纳入其中。

“与普通电话相比,智能电话除了声音大、字体大以外,还有两个特殊按键,一个可以直接呼叫签约的家庭医生,另一个则可以直接联通999急救中心。”曾任阜南卫生站站长的王彩荣清楚地记得,当初挨家挨户动员安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老人不理解,担心安装以后会多收费或者造成干扰,为此,居委会专门多次开会,一遍遍地跟老人解释,这才在后来一步步推广开来。”

基于事先采集的信息,老人拿起电话,按下急救呼叫键后,系统会在发送求助信息的同时,将老人的身份资料、家庭住址、过往病史等情况及时上传到急救中心,以免把宝贵的抢救时间浪费在基本信息的叙述上。此外,电话还配备可随身携带的呼叫装置,方便老人在家中其他地方使用。

然而,看似近乎完备的安排还是会遭遇略显尴尬的现实。面对电话中间大大小小的按键,郑大爷的老伴感到心里没底,“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对新事物接受起来还是有困难,总觉得自己学不会,索性一直只当是个普通的老人电话在用,宣传里说到的功能一个都没用过,顶多觉得声音大点儿,上面的字也更大些。”

前段时间,郑大爷夜里突然发病,老伴慌乱之下拿起电话,还是直接拨打了120,“一看上面那么多键就有点发蒙,着急起来生怕不小心按错了。”而在更多装机家庭,三五年也未必需要用到一次急救功能。

“急救是刚需,确实很有必要,但毕竟不是一个高频需求,一般来说都不会经常用到。”在医养康(北京)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成立云看来,花费高昂代价投放安装的“一键式”智能电话如果只能发挥这点功能,着实是一种资源浪费,“事实上,对于居家老人来说,日常养老需求更加频繁,完全可以在既有基础上改造升级,加以对接。”

改造
一键对接多功能,拨通后转到大平台再分流

在海淀区卫计委的撮合下,医养康与原本负责“一键式”智能电话的技术公司合作,去年开始在甘家口地区进行入户改线对接工作。

“经过前些年的推广,‘一键式’智能电话普及率已经很高,覆盖了大多数80岁以上的海淀户籍老人,这就省去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和投入。”成立云表示,原来的电话上虽然也有“生活服务”键,但由于对接资源有限,很难真正发挥作用,“我们直接把这个键改为‘医养康’,拨通后就转到大平台进行再分流。”

前些天,王彩荣来到92岁的赵大爷家,上门教他使用改装后的智能电话,“只要是养老方面的需求,都可以按这个键解决,比如,我需要几点来个做饭的,几点来个打扫卫生的,几点需要医生护士,甚至蔬菜瓜果和米面油蛋奶等的采购。”

在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层,专门设有甘家口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服务管理调度中心,用于处理老人打来的电话,“目前,我们已完成3800多户的改造工作,预估每天电话发生率在5%到10%,也就是大概200到400通,我们就安排了四个席位,再加上主管席位,总共五个席位。”

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老人打来电话后,会先进行资料登记,包括姓名、年龄、地址、身份证号和服务记录等,等老人再打来,电脑上就会自动显示出这些信息,“我们会根据老人所属片区,分到相应的驿站,到那边后再分流。”

而这些,得益于成立云所说的“事务处理去中心化”原则。“电话打过来就知道属于哪个片区的,比如是阜南站,所有需求都接到这边驿站的前台来处理。”成立云表示,“多功能的实现,依托的正是6个养老驿站和24个辐射站。可以把老人情况分成几种类型,如果是维修或家政,找合作单位上门完成就行。如果确实需要我们的人上门,我们就往社区辐射站转,每个站配备有一名健康管理师和五个医务社工。”

根据计划,甘家口地区的改造工作将于3月底或4月初全部完成,成立云坦言,改造工作并不容易,甚至可谓困难重重,“每家每户都要改线,推进速度比较慢。再加上现在居民的防范意识比较强,一些装机老人家庭不太配合入户调整,还需要进一步沟通说明和协调。”

愿景
把碎片化的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植入式健康养老小镇”

除了为居家老人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养老服务外,成立云还希望“一键式”智能电话可以推动访视制度的落实。

“在社区里,需要重点关注本身患有疾病和具有潜在高风险的老人,但完全依靠人工访视成本太高,短时间内很难做到,那就可以考虑电话随访。”成立云谈到,电话随访的引入,可以使“一键式”智能电话由单向呼叫变成双向呼叫,有限的医护团队能够覆盖到更多人群,“过去,一些地方发生过独居老人在家里去世多天才被人发现的悲剧,而如果每天能给这些老人家里打个电话,哪怕对方觉得很烦,但起码确认对方没事,起到风险排查的作用。”

电话随访过程中,难免产生一定的费用,成立云认为,最好由民政部门的相关补贴来承担,“否则老人会觉得,我宁可不接这个电话,还能省下一笔钱,可是风险还是没办法得到有效控制。”

成立云相信,对“一键式”智能电话的升级改造并不是终点,在我们生活的社区里,存在各种各样类似的资源有待盘活,比如社区卫生医疗资源等,都可以通过对接,使之发挥更大作用,“我们需要先了解原来投入了什么,对接过程中需要改造哪些东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其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社会大背景下,不断满足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注定将成为未来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成立云曾经算过一笔账,新建一家1500张床位的养老院,大约需要300人来维持运转,而同样这些人,却足够为3万多的居家老人服务,这对社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集约性模式,这个模式最终形成的就是‘植入式健康养老小镇’。”。

成立云认为,所谓的“‘植入式健康养老小镇’”,就是要在不离开原有社区的前提下,整合并利用好分散化、碎片化的养老、护理、康复、医疗等资源,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和规划,把原有资源盘活,使之成为有人文、有产业、有社会的完整养老体系,“相比起完全新建来说,这种模式显然能够大大降低投入,况且既有资源普遍存在,就意味着这种模式在很多地方都是可以复制的。”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宗媛媛 文并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