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教学大缸

如何破解“入园难”大学生就业难 政协委员给教育支招

2018-03-14 14:34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就业问题、“课后三点半”、学前教育……教育是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也对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发起了不少热议,纷纷支招教育难题。让我们跟随大缸君,听听委员们都有哪些好点子吧~~

民盟小组会探讨教育发展:

专业技术学校要保留一定比例

教材要体现文化自信

在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的小组会上,民盟界别聚焦“教育发展”,就教育公平、教育扶贫、爱国主义教育等建言献策。

教材:增加传统文化比例 体现文化自信

教育的发展,教材是重要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教材建设不容忽视,教材中要充分体现文化自信,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重。

吴为山以自己熟悉的美术领域举例,目前很多美术教材存在老化现象,案例陈旧。“有的教材是出版社在做,信息并不完全对称。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吴为山特别提到,有的美术教材里西方文化内容偏多。“西方的大师,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大师,西方人都不知道。”

他认为,教材要充分体现文化自信,而加大中国优秀文化、历史、艺术的比重,是文化自信很重要的方面。“比如在小学基础阶段的美术教材中,应该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创造力的内容,特别是中国民间智慧,比如手工、泥塑、剪纸等。”

在具体的教材建设上,吴为山建议,教育部应该邀请顶级的高端专家进行讨论,综合研究教材导向,“美术教材不止请美术方面专家,还要请历史、文学专家宏观讨论和把关。”

此外,吴为山也提到,教材应重视插图的作用,他认为,小学基础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应该增加插图,“如果插图把经典的中国文化、艺术作品表现出来,对小孩是一辈子的滋养。”

校园延时开放:补贴或收费弥补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庆国就中小学校园课后的延时开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贾庆国表示,孩子放学比较早,接送变成问题。此前有人提过,建议中小学校园下课后能够延时开放到家长下班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校园里可以进行体育运动、做作业、学习相关基本技能培训等。但是,这一想法始终没有完全落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贾庆国认为,一方面,学校本身有顾虑,孩子在学校出了问题都是学校责任。即使家长和学校签订了相关合同,但是,执行和落实依然是个难题。另一方面,学校如果延长开放时间,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成本,体育设施的使用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成本。“这些导致学校没有积极性。”

为此,贾庆国开出了自己的良方。他表示,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要保证法律上规定好、法院执行好,“学校如果履行了所需要的安全保护措施的话,学校就应该是免责的。不能家长一闹,学校责任就无限。”

在成本问题上,他认为可以通过国家给予一定补贴或者允许学校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进行弥补。“我个人倾向后者,放学后不再是义务教育,而是一种社会服务。这种服务,家长可以自行选择来或者不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免除家长后顾之优都是有好处的。”

就业:要确保专业技术学校比例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的全国失业率为4.9%;而分结构来看,青年失业率尤其是大学生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占比最高。“这里面当然也有毕业季的问题,毕业时数据确实更高一些。”贾楠解释,目前,青年学生中出现了“慢就业”和“零就业”的现象,也就是说,有的学生毕业之后不急于找工作或者没有固定工作,“不再像以前找铁饭碗”。

贾楠同时分享了另外一组统计数据。她表示,我国劳动力年龄为16岁到5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口从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2017年减少了548万;而超过59岁的农民工就业比重在上升。“年轻人现在工作的选择标准活儿轻、家近、工资高。”贾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道德滋养,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导他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在此基础上,还该如何保证学生群体就业?贾楠建议,首先,大学学科设置要合理;此外,大学与专科技术学校配比要合理。她认为,人才是多样性的,大学不是培养人才的独木桥,一定要多学科、多种类发展人的兴趣爱好。贾楠表示,她在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加工业都反映,缺少技术工人,尤其缺少高级技工。“所以,保留专业技术学校的比重非常重要。这是实现我们制造强国的一个重要保障。”

贾楠在调研中还了解到,10%到20%的大学生需要再培训,才能顺利就业,”这说明大学生的教育不符合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她认为,专业技术学校的建设最好与企业合作,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更好地符合企业需求,便于顺利就业。

委员支招破解学前教育困境:

尊重和认同幼教工作专业性

提高幼儿园教师待遇是关键

人口出生高峰到来与二孩政策放开等问题叠加,让学前教育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回应民众关切,今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对学前教育进行论述。来自教育界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入园难”

“我从2008年到全国政协,十年了。在这十年中,亲身经历了学前教育从几乎没有人提及的话题,变成今天两会很多代表委员们在谈论的社会热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在昨日教育界别的小组会上感慨。刘焱表示,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入园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教育资源仍然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于送孩子就近上“好幼儿园”的需要。以北京市为例,根据此前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数据,2017年到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来看,北京市学前教育学位缺口将近20万个;经过一年努力,目前缺口仍在17到18万间。“政府报告中提到的‘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为了解决学位不足问题,首先,规划部门要调高新建的配建幼儿园面积标准,适当扩容;其次,要进一步挖掘现有教育资源,“我认为,有条件的小学向学前班打通可以是一个方向。”此外,他认为,国有房产管单位可以在资源统筹的基础上,对闲置场地进行改造,为学前教育机构腾出一定学位;同时还应推广“以租代建”模式,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学前教育机构租赁社会机构场地,从而缩短建设周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技术监管只是辅助 加强队伍建设才是关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对此,刘焱表示,学前教育的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时期的婴幼儿,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政府与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长放心安心。但是,仅仅通过这种监管手段,是否就能够真正办出让人民放心、满意的学前教育?”刘焱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通过技术化手段加强监管,只是保障幼儿权益的辅助手段。

“要办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学前教育,治本之道不是去安装摄像头,而是切切实实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拥有职业的尊严和自豪感,珍惜自己的岗位和工作;增强幼教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能够让更多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投身幼教事业。”

刘焱介绍说,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是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待遇偏低,这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三个特征多年来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环环相扣的因果循环链。打破这个循环链,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尊重和认同幼儿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切实提高幼儿教师待遇,是打破这个循环链的症结。”

全国政协委员、北海幼儿园院长柳茹同样认为,要让家长“放心”和“安心”,一支有师德、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一方面,通过提高待遇、解决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问题等方式,来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尊严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正面典型的宣传,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以及专业在读学生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到幼儿教育行列。此外,柳茹认为,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还应建立行业的准入机制,提高准入门槛。

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箭在弦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就学前教育立法进行调研,并已经启动程序,目的是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在今年的两会上,来自北京城市学院的全国政协委员刘林表示,学前教育立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其推进难点之一,在于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目前对学前教育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普及学前教育,一种是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刘林表示,这两种声音的区别在于政府和家庭责任的分担,“如果纳入义务教育,那就是具有强制力的,政府自然要分担更大的责任;而如果只是普及,那么家庭和政府则要共同承担。”因此,要推进学前教育的立法,相关部门就要尽快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家庭、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社会公众关心的几个关键点的管理,比如师资和场地问题等。

全国政协委员、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也表示,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的另一关键,则是要解决全国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这样一来,在具体的尺度把握上才能有更好的设计。

政协委员支招“课后三点半”:

通过社会购买服务进行

尽快出台质量监控标准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首位亮相,并就“课后三点半”等问题回答提问。来自教育界的委员们在今年的“两会”上,同样带来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表示,解决孩子课后“三点半”难题,应该以不增加在校老师负担作为前提。刘林建议,应该把三点半以后的教育与正常课堂分开,不应该使其成为课内教育的简单延伸;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单独师资或者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来进行,“不应该使其成为目前教师的额外负担。”

刘林认为,课后三点半的活动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园里,而是应该走出校园,有更多的探索。这就需要在家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对于相关安全问题做好合理约定。“至少可以通过地方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一来学校也可以放开手脚;否则的话,安全的‘紧箍咒’套在脑袋上,学校只能将这一时段的教育局限在了教室内。”

此外,刘林建议,“三点半”教育不能一刀切,应该因地制宜,“城区有城区的情况,郊区有郊区的情况;北京和外地情况又有所不同,因此这一时段的教育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探索,充分尊重各校探索的自主权。”

在教育资源提供上,刘林建议应该发挥政府所办校外教育服务机构的作用,让其回归公共服务的本质。同时,面对职业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三点半”教育还应把闲置的职业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将其改造为“职普融合”型校外教育机构,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新方向。

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欢看来,解决好“三点半”难题,正是破解学生课外负担重的关键一环。王欢表示,下午三点半,家长没办法这个时间回家陪孩子;而国家规定,学生一天在学校时间不能超过6个半小时。因此,放学后,不少家长只好选择把孩子送到课外辅导班,无形之中,也加重了孩子负担。

王欢期待国家相关部门能联合出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支持政策。比如,让公立学校的教师能名正言顺地拿到补贴,能心甘情愿、有积极性地在正常工作时间外,留在学校看孩子;出台相应的规范和质量监控标准,为公办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提供参考等。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