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消费

消费者内心需要更多安全感:订服务不敢留手机号 看到“交押金”就紧张

2018-03-15 13:51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15日讯,时代在进步消费在升级,不过消费者在新消费中也遇到不少新问题,比如,消费者向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个人信息,而后受到这家公司在全国分店的“集体骚扰”,骚扰的规模“浩大”多了。比如共享时代,不管是单车还是充电宝,合理退钱还是比交钱麻烦得多。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消费者权益日,记者采访了两个消费者“挨坑”的典型案例。不论消费形式如何升级,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应该时刻在路上。

一次预约“送”半年骚扰电话

“我在咨询房屋买卖、找保姆、办理洗衣会员卡时,从来不敢留自己的手机号。因为只要留一次手机号,我的电话就会一天到晚响个不停!”昨天,毛女士以亲身经历向记者吐槽道。

去年8月份,在北京居住的毛女士想通过中介公司给家里找一位保姆。她从一份广告上得知,某公司可以提供该项服务,便用手机拨打了该公司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据她介绍,当时,因为在价格方面没有与销售员谈拢,她便没有在这家公司找保姆。不过,让毛女士十分气愤的是,麻烦由此而来。“自从那时候起到今天,半年多了,我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收到来自该公司的电话或短信骚扰。”说着,毛女士打开手机,当天上午10点多,就有一条来自该公司的短信,上面写着:“尊敬的先生(女士)看您之前预约过到家保姆服务,58到家您最好的选择……”在这条标点和语法都明显有问题的短信中,明确写到了“销售小李”的手机号。顺着这条短信往上翻,3月2日、3月12日,毛女士的手机都收到了由该公司发来的类似的短信,只不过其中销售员的名称和手机号不尽相同。

“短信我可以不看,可不停给我打电话就太气人了!不论我在开会、休息还是在接重要电话,每隔几天,他们都会从不同的地方,有时候是天津,有时候是北京,使用不同的座机号给我打电话,问我要不要预定保姆,我不胜其烦!我不止一次跟给我打电话的销售员说过,请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可是没有任何作用。”说到这里,毛女士又打开最近的手机通话记录,一一告诉记者:“你看,这几个座机号都是这家公司的,号码几乎不重样,把打过来的号码加入黑名单也没有用!”

记者向周边人转述了毛女士的经历,得到了不少类似的吐槽。有人向记者打趣地说:“嗨,房屋中介公司这两年可没少跟我保持联系,我们的关系从通话频率上来说,那叫一个铁!”还有人向记者抱怨道:“毛女士的骚扰电话至少都来自于她曾咨询过的同一个公司,我的骚扰电话来自天南海北,我都不知道是谁向各种各样的销售公司泄露了我的个人信息!”

点评:

不能侵犯用户生活安宁权

毛女士不希望再受到服务公司的频繁骚扰,这能否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呢?昨天,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知名律师赵占领。

“一些主体获取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后,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断地给用户打电话、发短信,去进行商业信息的推广,骚扰用户,这个行为已经构成了侵权,侵犯的是用户的生活安宁权。”赵占领告诉记者,这种侵权行为中,对用户进行的骚扰没有频次的规定,“只要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了商业性信息,那么发送次数是多是少,在性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构成了侵权。频次只是决定情节的程度。”

赵占领还向记者表示,用户办理某些业务,提供了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而后这些信息被非法泄露出去,或是被倒卖给第三方,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非常普遍。过去几年,公安机关也查处了不少类似的刑事案件,但是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他分析道,这其中有两大原因,其一,这种行为所获取的非法利益很大;其二,取证艰难,“因为用户在很多渠道中都提供过手机号码,如果不通过公安机关的侦查,很难找到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到底是哪一个渠道泄露了用户的个人信息。”

共享充电宝退押金比交押金麻烦

在过去几个月中,“押金不退”一度成为酷奇共享单车用户普遍热议的话题。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如今这个“共享时代”,有些公司虽然承诺并退还押金,但退押金的过程远比交押金繁琐。

上个月6日晚上,齐女士就体验了一把并不愉快的共享充电宝押金退款流程。当时,齐女士正与朋友在达美中心一家饭馆吃饭,她发现手机快要没电了,便租借了饭馆服务员推荐的共享充电宝。记者从齐女士当时拍下的照片中看到,一家名为街电的公司在该饭店门口的收银台上设置了一台共享充电宝柜机,机体表面设有12个电池仓,上面还写着一行字:“扫描二维码关注街电,免费借还充电宝。”此外,柜机之上还立着一份具体操作说明。

齐女士在按照这份说明租借充电宝时发现,除了要按时间交充电费用外,还要充值100元押金才行。于是,齐女士交付了100元押金,“大概就用了三分钟吧,我顺畅地借出了一台充电宝,边吃饭边给手机充电。”

相比于简单的租借,齐女士在归还充电宝时却经历了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首先,她把充电宝按流程归还到电池仓内,可电池仓并未感应到,一次次向齐女士发出归还充电宝的要求。齐女士发现,这时的电池仓已经紧紧含住了充电宝,想把充电宝从其中拿出来再归还一次是不可能的。齐女士只得把饭店的服务员喊来帮忙,服务员见状,把柜机重新启动了两遍,还是无济于事。这时,服务员告诉齐女士:“你还是打客服问问吧。”齐女士匆忙中拨打了客服电话,待语音提示后,柜机在这时感应到了齐女士已归还的充电宝。“当时我以为退不了了,急得满头大汗!能还上就行,我总算放心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齐女士感到更加不爽。因为已经成功归还充电宝,齐女士想把押金退出来。记者从截屏图片中看到,齐女士在手机上点击“提现”后,出来了这样一行字:“确认要将押金与余额提现吗?提现后可能分多笔退款到账,请您耐心等待。”齐女士告诉记者,她最不能接受的地方就是:在交付押金和租赁充电宝的过程中,她都没有被事先告知押金在退还时需要分多笔到账。“我认为押金随时可退,才使用了这次充电服务;如果提前告知我退押金这么麻烦,我肯定不会使用这次服务了。”

点评:

法律无明确规定不代表长期不退押金没问题

共享时代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押金退还手续麻烦是个“通病”。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知名律师赵占领首先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实很多网站都存在这一问题。目前,关于这类退款期限和退款方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规定。比如,是否要原路退回到用户的支付账户、是一次性退还款项还是分批退还,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

“没有法律规定,不代表个别公司长期不退押金没有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合理的生活常识来判断。”赵占领举例分析道,有的用户使用某公司服务后想申请押金退款,公司以系统故障等为理由,几个月还不退款,这就超出了合理的退款时限。“在用户申请提现后,几个工作日是办理退款的合理期限;但若是几个月还不退还给用户,这种情况就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殷呈悦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