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科技

霍金33年前“结缘”晚报 对北晚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2018-03-16 11:54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3月14日,是爱因斯坦诞生139周年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科学的星空骤然陨落了一颗璀璨的巨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1985年5月,霍金第一次访华,接受了时任《北京晚报》记者黄天祥的采访,并在晚报刊出了第一篇我国记者对霍金的专访报道。对于这段经历,黄天祥终身难忘。

“你是第一位采访我的中国记者,希望能通过《北京晚报》转达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这是霍金对黄天祥说的第一句话。1985年,霍金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了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并在北师大当时的“五百座教室”发表了演讲。“讲学”过后,黄天祥在北师大物理系教授刘辽的引见下,在教室里采访了这位当时在中国还未被“封神”的物理学家,并在黑板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据黄天祥回忆,当时霍金还能发声,但只有他的护士兼助手贴近他时才能听懂,然后由她用英语转述出来,再由陪同黄天祥一同采访的刘辽教授翻译成中文。“所以,我的采访中,每一次对话都要经过两次翻译。”黄天祥回忆,当时曾向霍金提问:“你是怎样工作的?”霍金回答:“我不能拿书翻页,但是我设计了一个装有翻页器的书架;我无法打字,就使用一套复杂的电子装置,按钮把信息储存在电脑里;我发音不清,就靠我的妻子或亲友翻译给打字员,写论文……”

1985年,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等书还没有出版,在中国,他还没有成为民众眼中的“公众人物”和“科学大神”。黄天祥当时的报道也提到,“我国的读者,了解他的不多。”但专访刊发后,《北京晚报》却接到了不少询问的电话和读者来信。“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山西日报》的副总编辑把电话打到报社找我,说他当天在颐和园见到了这位‘奇人’。回来看到了我的专访稿件,深觉感动和好奇,还希望我也能为他们写一篇报道。”

而这次采访中,令黄天祥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霍金对中国的友好和探索欲望,“霍金来中国讲学,英国皇家学会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是反对的。但是,他却说,我就是死在长城上,也要到中国来!”事实上,在结束了讲学之后,霍金真的“登”上了长城。当时参与同霍金学术交流的北师大物理系主任赵峥回忆,“我们的几位研究生,把他抬上了长城。”

这段采访经历对于黄天祥来说可谓终身难忘。他说,“33年前,我曾有幸采访霍金,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他的乐观与自信、坚忍与执着,深深地影响了我。今天,他离开了我们,‘魂归宇宙’,可以说完成了他对人类的使命。祝他走好,更祝愿他的‘神话’继续在世间流传,当人们仰望星空璀璨,就会想起他。”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孙乐琪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