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房山线“地铁医生”奋斗26年 从学徒变成“技术大拿”

2018-03-16 14:06 编辑:TF008 来源:北京晚报

李京兵在地铁房山线负责列车检修调度,是一名地铁“医生”。进入北京地铁工作26年,从最初师傅手下的学徒到如今检修车间里的“技术大拿”,岁月在变,可他对地铁工作的热爱始终不变。

22天完成列车大修

从房山线阎村东站下来往西走,钻进阎村车辆段内崭新的架修车间里,这里便是李京兵工作的地方。

高大的车间内,一列6节编组的列车被逐节分开,车底转向架和各类电器设备也被逐一摘取,只见一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在车厢内走动,对照着写字板上表格逐项检查着。

从2016年开始,地铁房山线列车陆续进入75万公里修程,此后每列车都要陆续回到架修车间里,进行为期22天的大修。李京兵是这次大修的检修调度,负责电气设备方面的检修工作。大修期间,李京兵和他的同事们就要按照工序,把车辆的每个部件全部卸下来,有的部件要返厂维修、有的部件也要自己维修, 22天后再全部攒好进行调试,最终再将列车重新送回线路上继续奔驰。

入职26年成了“技术大拿”

从最初两条地铁线到如今发达的轨道交通网,地铁的建设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列车技术也从单一落后逐步走向现代化。

1992年,地铁技校毕业的李京兵分配进入北京地铁,成为一名“电气钳工”。“那时候学校毕业后没经验,以前背过的电路图见了真车还是对不上号,就跟着师傅学。”李京兵说,那时候车辆全靠机械结构控制,一把手电,一把大改锥,再带个厚扳子很多事情就能解决了。

1999年,被称作长安街“地下交通大动脉”的地铁复八线开通,一批白色车身、红色“腰带”的新车型开始在北京地铁运营,这些采用 VVVF调频调压控制的列车技术更加复杂,以前的知识还得重新学。2000年,李京兵被调到了四惠车辆段,本就好学上进的他,开始接触VVVF调频调压控制这项先进技术,钻研电路图,了解系统原理,车上车下熟悉设备部件,向专业人员请教,很快成为车间技术骨干。

2001年,车辆段里来了一批日本技术人员,李京兵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跟着技术人员学习。“以前觉得螺栓拧得越紧越好,后来才见到力矩扳手,拧到合适的位置或发出‘嘎嘣’一声,说明它的力矩达到了,这时候就不能再拧了。这跟以前纯靠自己的判断完全不同,有时候拧得太紧会伤到螺丝。”那会儿李京兵才知道,很多事注意细节,不能机械地模仿,看到的跟做到的不是一码事儿。

车型在换代,不变的是“热爱”。李京兵先后参与了DKZ4型电客车GTO换型改造、VVVF控制放大器软件升级、制动电子单元芯片升级、法国门控版国产化实验等任务。2004年,实施了《DKZ4型电客车加装到站、回库显示屏》技改项目……当年师傅手下的“小兵”逐渐成长为“技术大拿”。

反复测试找到问题“病根”

2010年,房山线还没开通,李京兵就南下“支援”房山线。面对新线新车出现的新情况,李京兵跟着车辆厂家的人一起去修,边看边学,一点儿一点儿积累出了自己的经验。

随着线路与车辆的逐渐磨合,车辆隐性故障逐渐暴露出来。一段时间里,房山线车门反复出现故障,最后确定是车上继电器出了问题。本来是个很小的问题,可是很快发现,换下来的继电器有质量问题。

“虽说车门开关是个小问题,却一直影响整条线路的正点运营,所以必须要尽快找出问题的根源。”眼看着问题不断出现,李京兵带领着小组成员决定将全线路21组列车的所有继电器全部进行一次检测,加上备品一共900多个。“复现故障是个难题,为了测试一个故障,就需要试两三个小时,反复进行测试。”在李京兵和小组成员的测试下,最终厂家确定一个批次的继电器确实有瑕疵,最后由厂家召回并免费更换,消除了重大事故隐患,保障了运营安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博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