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猫儿胡同

摩奇桃汁为何又买不到了?厂家觉得不能光靠情怀

2018-03-16 15:46 编辑:admin 来源:猫儿胡同

2018年3月16日讯,2018年,1月底的一天。“牵手”饮料位于顺义的生产线刷刷运转着。一各个粉色、印着大桃子的盒装果汁从传送带上缓缓运过来。站在生产线旁的张筠生手最快,拿起下线的第一盒,便直接撕开个口倒进了嘴里。眉头一皱,回头看着张昱突然扬起嘴角,“跟以前一样。”

张昱笑了,看着张筠生顽皮的表情,一切记忆都融化在了笑容中。如今,这俩家伙都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摩奇,这个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饮料品牌,就这样回来了。春节前每日优鲜上开始销售,一万箱摩奇在三个小时里便被卖光。

从1984年诞生,至1985年开始使用摩奇商标,再到2002年停产,2007年短暂恢复又停产,至这次恢复生产,摩奇已经陪伴这座城市走过了34年。

今天为大家带来摩奇的故事。鸣谢北京二商摩奇中红食品有限公司接受走访。

摩奇名字是商标注册工作人员起的

1984年。

改革开放为北京的市场带来了很多新景象,东城区文化馆的时装模特班忙碌地准备着演出,街头巷尾的地搓垃圾站被绿色的垃圾桶取代,当时北京最高的高楼、位于建国门外的中信国际大厦竣工。

街头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穿着西服的人——甭管是否得体,反正是流行。那些人手里的香烟不再是大前门、大婴孩,而变成了刚刚推出的中南海、金健、长乐。

此时北京市场上,已有了一些瓶装饮料,但当时北京并没有生产象征着高档的“软包装”的能力。按照当时的体制,副食品饮料的产销归市二商局管理,弥补市场空白的任务也就落在了二商局的头上。

经过与港商谈判合资,二商系统在马甸桥西北角建设了厂房;享受着免税政策,厂家拿到了全国第三条利乐包装的生产线。

1984年8月初,生产正式开始,第一批饮料生产了上百万盒,直到此时,还并没有“摩奇”这个名字,而是使用“万寿山”品牌。

这是现在的新摩奇。包装盒左边有个“m”,据说这便是当年万寿山的logo。

这一年9月,一个振奋的消息传来:北京成功申办下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开放、走向世界,已是无法逆转的潮流。生活稍微改善的人们,很快就扭转了消费理念,用当时北京晚报上的话说,从节衣缩食,变成了“能挣会花”。

转眼间来到1985年。摩奇厂家看到了社会变化为产品带来的广阔前景,便打算将品牌注册。张筠生回忆,当时厂里设计人员冯师傅,来到商标局提交手续,但柜台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摩奇厂老照片,年代不详。大概是在研制配方或者化验?

“那年头咱们注册的品牌都追求洋气,人家说,‘万寿山’听上去太老了,我们给个建议吧,叫‘摩奇’如何?”

摩奇代表着“摩登、奇特”,这个名字颇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冯师傅赶紧找了个公用电话,向厂里领导汇报情况。

“电话那头还在等待,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就叫摩奇啦。”

电视新闻上有 家里照片上也有

产品有了,还得对外销售。

最初的批发价为3毛8左右,零售价一般5毛。跑业务的任务落在了姜成永身上,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京城各个副食店——按说很多副食店也属于二商系统,销售本不是问题,“但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店都有了更多自主权,所以我们还得一家家去谈。”

副食店经理拿着这软包装的摩奇,露出不屑的眼神。

“你这什么饮料,就敢卖5毛?喝完了我连个嗝儿都打不出来嘛。”

听着这话,姜成永心里明白,人家是用摩奇在与汽水对比。“谈口味儿、谈包装理念、谈档次,当时人们都不认。”

但是很快,摩奇人惊讶地发现,产品变得越来越好卖,销售的压力越来越小。厂家并没有投放宣传广告。

可是大伙天天看电视,发现6点半到7点的北京新闻里面,每天都能看见摩奇。无论是重要会议、重要接待,还是街头巷尾、公园景点,画面里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拿着摩奇、插上吸管的动作。

“方便、卫生”等等一系列理念,看来是符合了生活消费水平提高的市场前景。

接下来的几个夏天,摩奇的两套生产线昼夜不停,但仍然被求货的卡车堵住了厂门。

从此北京人的记忆中便多了这样一种饮料。翻翻小时候爸妈带着去公园的照片,我们经常能看见孩子手里拿着个摩奇。春游秋游的时候,摩奇、快餐鱼、义利面包、火腿肠,便是最丰盛的午餐。

说个题外话——有没有朋友知道快餐鱼的去向啊?我好想念那一口儿呢。欢迎留言。

此外摩奇还有一个“经典”之处,便是喝完饮料后,孩子们总要把其包装的纸盒略微吹鼓,然后放在地上,用力一脚踩爆。嘭的一响,吓路人一跳。现在想想当时咱们真是淘气啊。

但……还是停产了

转眼间来到了2002年。北京城市规模越来越大,80年代还是工厂、农村的马甸桥一带,已是高楼林立。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北城将是场馆主要所在地。

市场上饮料的品种早已非常丰富,竞争激烈;摩奇厂此时已在郊区设有厂房,生产的豆沙馅、速冻食品、调料效益颇好,而相比之下,仍然卖1块钱的摩奇,可谓利润低微。

饮料的生产有很多环节,不仅对水的需求量大,还需要锅炉设备。这些设备会对环境造成一些影响,企业把搬迁事宜提上日程。

当年骑自行车磕商场的姜成永,此时已是摩奇饮料业务的厂长。“舍不得,但发展到了这里,就必须改变了。”

2002年11月30日,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些创造了摩奇“传奇”的厂房设备,也带走了厂里样品间的一部分产品,打算永久收藏起来。

“从1984年到2002年,这18年里,摩奇一共生产了20万多吨饮料,也就是8亿多盒。”张筠生说。

其实摩奇当时还有包装类似的桔汁、乌梅汁等产品,但最经典的桃汁一直销量最好,占到了总销量的九成以上。

宣传彩页上的摩奇全家桶。当年这些口味您都记得吗?橘子那个我还有些印象,其他的真的记不清了,只有桃汁印象最深刻。

为了恢复 老厂长掏出了全部存货

摩奇的其他业务一直支撑着这个厂家。而恢复摩奇饮料,也成了一班老摩奇人的愿望。

2007年,厂方曾短暂恢复这一品牌,但受商业因素影响很快又停产了。直到2017年的下半年,恢复摩奇一事再次被提上日程。

中断多年,人们是否还认可这个品牌?曾经的配方、包装到哪去找?

配方资料,摩奇一直保存在资料柜中,老厂的配方工程师张昱也被聘请回来参与研究;而姜成永则回到家里,在储藏室中一通翻找,居然找到了一箱摩奇乌梅汁和几盒桃汁。

“藏了这么多年,该拿出来啦。”他早有收藏一些本厂产品的习惯,想当初停产的时候,一些摆放在展示柜里的样品,就被他悄悄地收了起来。

过了这么多年,等待的就是这个时刻。

此时的二商摩奇中红食品有限公司,已没有饮料生产设备,但在二商系统的牵线搭桥下,摩奇与牵手饮料生产厂取得了联系,一听说是要恢复摩奇,双方的谈判顺利得出乎想象。

然而几次谈判之后,姜成永收藏的桃汁都被拿来当了样品,有的丢失,有的拆解研究包装。

直到确定即将生产,最后一盒桃汁,被当成了原包装的参考样品——从此,老厂长再也没有摩奇的桃汁了。

脸上有褶子喽。

味道跟以前一样

今年一月底,摩奇开始恢复生产,便是开头一幕。

“对于80后的消费者来说,喝到摩奇会让大家回忆起小时候的幸福;我喝到摩奇,也会想起当年我儿子喊晕车、肚子疼,我便给他买摩奇用来‘治病’。”姜建民董事长说,“对于张筠生、张昱、姜成永来说,摩奇是他们的奉献过的青春。”

与电商平台每日优鲜达成销售协议后,2月5日,出乎大家意料,第一批上线的饮料迅速卖光。价格合每盒3块多钱,“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成本上涨了很多。”目前新一批的50000箱已开始预售。

本来厂家还打了“小算盘”,第一批产品要留下一些,发给员工,赠送亲友。但看到那么多人想买,便临时决定把所有的货全部投放了。

“刚才清点一番,厂里还剩下10箱。下午有个小伙子带着老母亲直接找来了这里,非要买走一些,我们不想让人家失望,干脆直接送给了他们一箱。”

朋友圈里已有人在囤货。

但不能只卖情怀

老产品回归的兴奋,让消费者们和摩奇人一起津津乐道了好些天。然而就在2月10日,摩奇宣布,将会在第二批50000箱产品销售后停止生产,并对产品进行升级。

“想来想去,现在市场反响这么好,但我们不能被冲昏头脑。我们不能只卖情怀,正在考虑做出一些改变,让产品更健康、更营养、更好喝、更安全。”姜建民说。

老一辈摩奇人,一起举起桃汁。图片上左二为姜成永,左四为张筠生,左五是姜建民,右二是张昱。其他几位老师,虽然我说不出姓名,但一样感谢您,为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

新产品预计在5月开始销售,“希望我们的产品,还能出现在新一代孩子们春游时候的书包里。”

这是此前获得的消息。至于具体的销售时间,还请各位吃货朋友请参考电商平台的消息吧。

摩奇回来了。下一个会是谁呢?期待记忆重现的感觉无比甜蜜。

谢谢观看。

 

来源:微信公众号 猫儿胡同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