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京华寻旧录盘点慈宁宫历任“业主” 紫禁城最初没太后寝宫

2014-08-25 11:44 编辑:TF001 来源:网络

2014年8月25日讯,2002年起,故宫开始了建国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修缮。明年起,一些从未开放的神秘区域向广大观众敞开大门。而这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慈宁宫这一片区域了。北京五中老师杨征为我们带来的宫闱故事,让这片宫殿的历史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一下子就活了过来。说到慈宁宫,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这还要感谢琼瑶女士的小说兼电视剧《还珠格格》所做的扫盲工作。几乎所有人都能异口同声地说这里曾经是太后居住的地方。但是说到这座宫殿和它相关的典故传闻,那知道的人可就不算多了。

 大修后的慈宁宫正殿 

大修后的慈宁宫正殿

慈宁宫最初和太后没有任何关系

打开故宫地图,最明显看到的就是三大殿的位置了,过了三大殿,就来到了一片广场,即“乾清门广场”。这里是皇宫内廷和外廷的一道分界线,而这道分界线的西头,有一座宫殿式大门“隆宗门”,出了隆宗门,迎面看到的大院落,便是慈宁宫建筑群了。这组建筑群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慈宁宫及其附属建筑,以及慈宁宫西侧的寿康宫建筑群和南面的慈宁花园。明清两代,这里主要用于皇太后以及太皇太后居住。但是追本溯源,这里的最初的用途可是和太后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么这座宫院最早的用途是什么呢?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前即开始了紫禁城的营建。但是成祖在位时期的明皇室出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那就是没有皇太后。成祖皇帝本人的两位颇具争议性的母亲,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皇后马氏,以及野史笔记当中记载的碽妃,都先于他去世了。成祖的皇后徐氏也先于他而去世,这就意味着他儿子仁宗即位之后,皇室仍然保持着没有太后的局面。因此北京紫禁城在最初的规划中并没有修建专门供太后居住的宫殿。

慈宁宫的前身--仁寿宫

仁宗在位时间很短,不足一年。而仁宗的皇后张氏在他去世之后仍然健在,因此新即位的宣宗登极之后便尊生母张氏为皇太后。这时侯为太后找到一个专门的住所便迫在眉睫了:经过再三斟酌,大家选中了皇帝的一处“偏殿”,即武英殿北侧的仁寿宫。张氏便以皇太后的身份,从坤宁宫搬到了仁寿宫。

明初对于紫禁城的规划,外东路和外西路各有用途。前者主要是皇帝所使用的一些殿宇,而后者则主要是太子使用的一些殿宇,也就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东宫”。如位于西侧的武英殿是皇帝专门用来斋戒用的,而位于东侧的文华殿则是皇太子处理政务之所。因此这座位于外西路的仁寿宫也是皇帝的御用宫殿之一。而张太后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区域的功能,成为太后宫区了。

十年后,正值壮年的宣宗也驾崩了,他的儿子明英宗即位。原先的皇太后张氏一下子又升格为太皇太后。而新即位的英宗这时也按照惯例,尊奉自己的母亲孙皇后为皇太后。这时的皇室就存在了皇太后与太皇太后并存的局面。就需要为两位各寻找一个住所,思来想去最后决定用上紫禁城东部的东宫,当时英宗年幼尚无太子,东宫正处于闲置状态,于是太皇太后张氏便第二次搬家,到东宫暂住。七年后,太子还未出生,张氏便驾鹤西游了。

明代太后“居住指标”的配置

自此之后,明代出现过若干次两位皇太后(即已故皇帝的原配皇后和现任皇帝的生母,类似慈禧慈安的状况)或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并存的局面,而所采取的居住指标分配基本上都遵循了上述原则。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条文。归根结底,还是老祖宗明成祖在规划紫禁城的时候没有营建太后宫殿区所致。

直到明世宗嘉靖年间,事情才最终得到解决。由于武宗正德皇帝没有皇子,自己又没有兄弟,所以继任皇位的人选只能从武宗的父亲孝宗的兄弟里面找。按照皇位继承的顺延制度,选定了兴王朱祐杬的儿子即小兴王朱厚熜。于是在正德十六年,朱厚熜继承大统,是为嘉靖皇帝。这样,此时的皇宫中,出现了四位比较重要的女性,按照辈分排序分别是:世宗的祖母,即宪宗皇后邵氏,按辈分是太皇太后;世宗的伯母,即孝宗皇后张氏,按辈分是皇太后;再有就是世宗的嫂子,即武宗皇后夏氏,她是没有资格称皇太后的,只能是“皇嫂”。

邵太后于嘉靖元年便薨逝。这样四位女性还剩下三位,而具备皇太后身份的只有两位。偏巧这两位皇太后不对付。张太后处处给世宗皇帝找麻烦,这些做法也一定让世宗生母非常恼怒。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世宗还是为她们两位各分配了一套住房指标,分配方法依旧按照老规矩,生母住在西边的仁寿宫,而张太后则住到了东边的太子东宫。

也也正是这时候,“慈宁宫”这个名字出现在了我们视野之中。嘉靖四年,仁寿宫发生了一场火灾。而世宗正好借着这个由头,在嘉靖十五年对这片宫殿建筑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建。而且还拆除了影响新规划的大善殿。而这座新建成的宫殿群,也就成了世宗生母生活起居之所。当然,这期间紫禁城东半部也没闲着。毕竟此时嘉靖皇帝已经有了自己的皇子,为这位未来的太子预留东宫就成了一件必须考虑的事情。总不能让张太后一直住在太子的东宫啊。所以世宗决定在东宫北面的地区再修建一座宫殿区,这就是今天故宫的珍宝馆一带。不过当时这座宫殿被命名为慈庆宫。所以在紫禁城内,就形成了西有慈宁宫,东有慈庆宫的建筑格局。 新宫殿落成之后,世宗制定了一个规定,那就是从今往后西面的慈宁宫为太后专用宫殿区,而东面的慈庆宫则专门为太皇太后使用。至此明朝终于确定了太后和太皇太后住房分配指标办法。

慈宁宫的“业主”们

手绘慈宁宫

清代入关之后,慈宁宫仍然作为太后所使用的宫殿。第一位入住这里的太后就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而顺治帝的皇后孝惠皇后则在顺治驾崩后住到了东边的慈庆宫。

雍正帝即位以后也将自己的母妃尊为皇太后,即孝恭皇后。可惜这位皇太后还没来得及搬到太后宫便在自己的寝宫永和宫去世。

乾隆帝即位后同样尊自己的母妃为皇太后。她就是赫赫有名的崇庆皇太后。

而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证明,这位第二位入主慈宁宫的太后实际上在这里一天也没有住过。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居住的地方应该是位于慈宁宫正殿后面的寝殿。也就是说慈宁宫正殿就相当于我们普通人家的客厅或起居室。位于后面的寝殿才是真正的卧室所在。这和故宫里面很多处宫院的布局都是相类似的。即我们俗称的“前朝后寝”制度。自从孝庄文皇后在这里薨逝并且停灵之后,这座宫殿便一直闲置了近五十年。而这五十年中,在宫里也渐渐流传开了一些闹鬼的传闻。由于崇庆皇太后不愿再居住慈宁宫,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慈宁宫旧有的单檐前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重檐大殿,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慈宁宫正殿。而后面的寝宫,则由于前殿规模的扩大而被向后移动了一定距离,而且功用也早已从寝宫改为了进行礼佛的大佛堂。

话说回来,崇庆太后既然不住慈宁宫,难道要住到东面的宁寿宫吗? 可那里是已故的顺治和康熙皇帝留下的后妃们的根据地。而且那里还居住着两位曾经抚养过乾隆皇帝的太妃,她们的身子骨非常硬朗,按照照辈分来讲的话,她们都是崇庆太后的婆婆辈儿。所以东面的宁寿宫肯定也是去不了的。

好在乾隆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慈宁宫的西侧,在紫禁城这片寸土寸金的皇宫里,居然有一大块空地。于是他立刻下令在这片空地上为自己的生母营建新宫殿,并用了“寿康”这两个字来命名者所新宫殿。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福寿安康。这之后的四十多年里,这里就成了崇庆皇太后在紫禁城里的住所。也是乾隆皇帝向皇额娘请安的地方。

崇庆太后去世之后,寿康宫又闲置了四十多年。因为乾隆皇帝的身体也太棒了,他的皇后们没有一个活过他的,所以从乾隆四十二年崇庆太后去世,直经历了整个嘉庆朝的二十五年,清朝都没有皇太后这一角色。而寿康宫这期间也就改成了崇庆太后纪念馆。

嘉庆二十五年,道光皇帝登极,这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以嫡长子(即皇后所生)的身份即位的皇帝。可惜他的生母在他15岁那年便撒手人寰。这之后他一直由嘉庆皇帝的继任皇后孝淑睿皇后抚养。这位孝淑皇后虽然自己也为皇帝诞育了皇三子和皇四子,但是她对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皇帝非常疼爱,而且由于嘉庆皇帝逝世非常突然,当时都没有找到他的遗诏。在这种情况下,孝淑睿皇后能够以大局为重,没有制造宫廷政变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大统,反而促成了道光皇帝的顺利登极,可以说所作所为真的和亲生母亲没什么区别了,因此道光即位后对这位继母也是倍加孝顺。第一时间便是将我们上面提到的纪念馆重新装修,作为皇太后的寝宫。而后对这位继母更是极尽孝道。甚至在皇太后生命的最后时刻里,道光皇帝不顾自己68岁高龄,尽心竭力伺候走了这位老太后,而他自己也最终累倒,并在第二年驾崩。

咸丰皇帝的早年岁月似乎和他的父亲道光皇帝的有几分相像。在他9岁那年,他的生母孝全成皇后暴卒,年仅33岁。这位皇后的死因至今仍然是清宫史上的一桩悬案。之后咸丰便由道光皇帝的静妃抚养。这位静妃也有自己的孩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奕。而咸丰皇帝即位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养母,这位静妃被尊为康慈皇太后,并成为寿康宫的新主人。而她也成为了入主寿康宫的最后一位皇太后。同治朝尊奉的两位皇太后,即慈安和慈禧,都选择了东西六宫之一作为自己的寝宫,而放弃了原本为太后设置的慈宁宫宫殿群。从此,这座寿康宫便结束了作为皇太后寝宫的历史。

 

*声明:本文系本报专稿,请勿摘转。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杨征/文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