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晚报60周年老报人讲故事 从小报童到副主编再到老读者

2018-03-17 15:15 编辑: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那是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到了康大姐家里,对她进行独家专访。康大姐十分关心下一代成长,照片是在她家门前拍的。”在“复刊壮大”主题板块前,墙上的一张黑白老照片吸引了原副总编辑宫异娟的注意。宫异娟介绍,这是在1981年,她专访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时的合影。

宫异娟 原晚报副总编 张风 摄 北晚新视觉网供图

宫异娟还记得,晚报在“文革”中停刊了那么多年,大家都怀着对晚报的怀念,当时一听说要复刊,都特别支持。我约康克清主席的采访,用的时间也没到两天。

1980年,宋庆龄为晚报《家》专刊的题字,陈列在展厅中央的玻璃柜里。“这是首次展出吧!”宫异娟说,这得从1978年筹备晚报复刊说起,“当时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通讯员、通讯干事,我就是北京日报的通讯干事,顺利考进了新闻训练班。一年后,分到晚报参加复刊筹备。我刚一来上班,就接到了请宋庆龄为《家》专刊题字的任务。那时候胆多大,当时说要找宋庆龄,我就骑着自行车上她家去了。我还记得,宋庆龄是在右手骨折的情况下,给写的《家》。”

说起和北京晚报的故事,宫异娟感触很多,“实际上,我和晚报一起走过了60年。在9岁那年,我加入少先队。父亲自那时起每天带回一份《北京晚报》,作为对我的奖励。我每天会把晚报中的一些小句子抄在我家的小黑板上。我是晚报的小读者。到了1964年,学雷锋。我平常会到街上帮助老爷爷卖晚报,当过晚报的小报童。等到1979年,我在新闻培训班学习一年后,分到报社来参加晚报的筹备工作,一直这么多年,干到副主编。晚报发行到120万份的时候,就是我在的时候,最黄金的时候晚报的收入接近8个亿,那时候全国的晚报、都市报还没有这样的。退休之后,我又变成了晚报的老读者,看到有好的稿件和策划,我都会往报社打电话。我跟晚报60年,一直这么过来。”今年69岁的宫异娟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