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把千年石窟壁画雕在葫芦上 敦煌莫高窟在这里熠熠生辉

2018-03-23 09:26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23日讯,葫芦,“福禄”,在传统文化中,普通的葫芦被赋予了吉祥、圆满的寓意。石窟壁画,饱经风霜又精美绝伦,承载着今人对古人的无上敬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年仅16岁的马江红把它们融合在了一起,经过30多年的潜心钻研、精雕细琢,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工美艺术——葫芦壁画。

马江红,被誉为“中国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旁边一个不大的展厅里,展示着她创作的数十个葫芦壁画作品。这些作品的内容分别取材于古老的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麦积山石窟壁画,以及唐卡。当人们看到佛祖、菩萨、飞天、莲花、牡丹、祥云等元素细腻而鲜活地雕刻在小小的葫芦上,无不赞叹它的美轮美奂、异彩纷呈。

“从小到大,都不敢想象,我竟然和美丽的克孜尔壁画,和葫芦雕刻艺术结缘……”看着这些心血之作,马江红常常发此感想。30多年前,当马江红还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系上学时,她第一次去了敦煌莫高窟,一下子就被敦煌壁画吸引住了。此后,马江红遍访中国的著名石窟,醉心于壁画的世界里。当她走访到比敦煌壁画还早二百年,无论是从文化脉络上或从艺术形式上都首屈一指的克孜尔壁画时,看到到处残骸,破坏严重,有的整幅壁画被剥落盗走,剩下的也被划坏风残,她心里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痛心和悲凉。

后来,她在喀什大巴扎,看到一位老人在一个大葫芦上雕刻民俗生活。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失去和现存的壁画雕刻在新疆特有的大葫芦上呢?于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马江红就开始潜心钻研葫芦雕刻。大学期间,她拜新疆著名版画家薛立柱老师为师,以版画的形式在葫芦上进行雕刻;之后又远赴扬州找老师傅学习雕玉技术;到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向徐建华老师学习修复古字画,装裱;又向故宫摹印传人沈伟老师学习了四年篆刻……只要有助于葫芦雕刻,马江红就会不知疲倦地去学,油画、国画、唐卡、剪纸、年画……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她雕刻的50多个精品布满了小小的展厅。

“要雕成精品,首先要从选葫芦开始。” 马江红介绍说。“这些葫芦大多数是我买火车票把它们从新疆带到北京的,也有部分在北京创作的作品。新疆的‘油葫芦’质地非常坚硬,表皮润厚,色泽柔和,适合雕刻,正常条件下可以保存千年,但在挑选时难度很大,要挑选质地,硬度,密度都极高的,成千上万里的葫芦里才能选一至两个可用的。”

除了选材好,雕工也很重要。马江红的老师薛立柱教导她说,雕刻要反复推敲刀法的金石味,以及技巧、情趣。特别强调“酌、正、奇、趣、神、韵”六个字。酌,就是斟酌,要认真选择作品的题材;正,是指作品要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奇,就是作品创作要有新意;趣,是指情趣;神,是指灵魂;韵,是指韵味,“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就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仔细体会这六个字的精华和境界。”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推广葫芦雕刻艺术,2011年,马江红从新疆来到北京,一边创作,一边教学,她带过的学生很多,最小的四岁,最大的五十五岁。她说:“在我年轻时,有很多贵人相助,学了很多知识,篆刻,玉雕,雕刻,绘画,书法,装裱古字画等知识。我应该感谢国家,感谢社会,把所学的知识交给学生是我的义务,尽可能让自己的技艺不失传,让更多的学生学到知识,回报社会。”

GO提示

如果想和马江红老师学雕刻,可以直接与她联系13565927127。可以学习绘画,篆刻,鸡蛋雕刻,壁画雕刻,以及葫芦雕刻等。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海霞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