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专栏 > 艺绽

《环太平洋2》的问题真心不少,但好在保住了最大看点

2018-03-24 10:32 编辑:TF003 来源:艺绽

虽然3月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这个月最受期待的影片昨天才上映,就是下面这部了。

之所以受到这么高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影片的前作《环太平洋》。

2013年,《环太平洋》横空出世,粗重的钢铁部件和巨大的动力引擎,以及“双驾驶员”的机甲操作舱设定,都让人置身于一种蒸汽朋克的氛围中。

虽然影片在国外口碑平平,但在中国却是一举斩获了将近7亿的票房成绩。

当时执导这部影片的,正是本月初凭借《水形物语》而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怪兽控”——吉尔莫·德尔·托罗(以下简称“陀螺”)。巧合的是,《环太平洋2》上映之际,陀螺的《水形物语》也正在内地的院线热映,同场竞技,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环太平洋》的故事非常简单,讲述了人类为了阻止从海底虫洞入侵的怪兽,组成了一个21国的国际联盟,创造巨型机甲来防御怪兽。

这一部里主要出现了两台重要机甲,即第三代“危险流浪者”和第四代“暴风赤红”。(由于初代“探戈狼”在影片中只呈现了不到一分钟的模糊画面在这里姑且不提)

“危险流浪者”是机甲战士队伍中的领军角色,采用核动力驱动,右臂中隐藏着一把锋利的加长腕刃“链剑”,属近距离切割武器。

而“暴风赤红”则采用柴电驱动,是少见的三人并列式一体操作舱。主要强调灵活性,并且融入了中国武术的设定,护甲较低导致肉搏性能一般,但技战术能力很高,三人驾驶比较突出。

前面也提到了,《环太平洋》无论口碑还是票房在北美都可以用“惨败”来形容,但是在内地却卖得很好,还收获了非常多的粉丝,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现象,也是有原因的。

在遥远的2013年,内地电影市场刚刚开始崛起,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观众仍对视效突出的好莱坞大片非常买账;而另一方面,虽然好莱坞大片类型众多、题材多样,但是除了《变形金刚》系列,以机甲为卖点的大片并不多,而从小就接触《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等动漫的国内粉丝,在大银幕上看到类似作品的机会就更少,这种需求直到《环太平洋》才得到集中爆发。

《高达》和《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机甲形象

相比《变形金刚》,《环太平洋》的日系味道更浓厚,因为陀螺本人也深受日本作品的影响,所以在这部电影里,不仅有不少日本面孔,连怪兽的名称也没有使用英文的monster,而用了日语“怪兽”的音译Kaiju,也是原汁原味了。

意料之中,《环太平洋》赢得了国内许多机甲爱好者和日系动漫爱好者的心,而这批人,更撑起了《环太平洋2》上映前的主要“想看”指数,使其变成了3月最受期待的一部大片。

时隔五年,在同类型的《变形金刚》系列已经“更新”到第五部之时,《环太平洋:雷霆再起》(以下简称《环2》)终于带着全新的战斗机甲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遗憾的是,由于陀螺专注拍摄《水形物语》,从导演变更为制片人,不能再续前缘,但《环2》的故事蓝本依然来自陀螺。而本集的导演换则成了美剧制片人斯蒂文·S·迪奈特。

《环2》的故事发生在与前作相隔十年的2035年。人类科技不断提升,机甲拥有了更先进的功能和更强劲的战斗力。同时,机甲战士的主力也由《环1》的一名,扩充到了四名。

首先是老面孔“流浪者”。在《环1》中作为主力军的它全面升级,左右手各持一把“必杀”链剑不说,连胸前的橙色引擎也从一个变为两个,并且更名为“复仇流浪者”,依然是本集的机甲领袖。

除此之外,三名新成员都各有其特色。

“军刀雅典娜”号称速度最快,为了保持身体的轻盈,将所有枪械和导弹类的武器全部去除,改用更加灵活的离子双刃剑作战。

移动弹药库“凤凰游击士”的设定却与之相反,浑身上下装满了导弹和枪械,并且为了更好的发挥重火力的定位,它还配备了厚实的装甲以抵御怪兽的进攻。

而红白机“英勇保护者”则是全面型机甲,周身红白配色外加棱角分明的外形。武器是非常具有杀伤力的电弧鞭,打一下能把怪兽甩飞数十米。

影片昨天上映,实力也是意料之中,午夜场票房达到900万,堪称火爆,这一成绩比去年同样由传奇影业出品的《金刚:骷髅岛》的午夜场票房(855万)还要高一些。花了不到一天时间就顺利破亿,看得出来,这一系列在中国又成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IP了。

不过呢,第二部的口碑却不如第一部,粉丝们吐槽尤其不少。

艺绽君总结了一下,“槽点”不外乎以下3个。

01

首先就是影片的节奏问题

看得出来导演斯蒂文·S·迪奈特的野心比陀螺还要大,因为他竟然试图在这样一个以视觉见长的影片里,讲一个复杂曲折的故事,于是他花了几乎一个小时的时间塑造人物、铺垫剧情,但最后线头太多,机甲驾驶员的形象并没能刻画得多好。反而观众最想看的机甲,亮相时间不够。相比它们炫酷的外表和技能,真正高潮的打斗场面就有些让人看得不过瘾,也没有把四台机甲机的特点尽数展现出来。可见有时候在文戏上浅尝辄止,还不如让武戏淋漓尽致。

02

再就是片中的中国元素

《环太平洋2》的出品方传奇影业,在2015年被中国的万达集团收购,而提到万达,我们就注定无法回避那个名字▼

景甜

很多人一开始知道景甜加盟《环太平洋2》时内心是拒绝的,但也有人已经习惯了,毕竟她在去年此时的《金刚》里就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路线。

实际上,这次《环太平洋2》和中国的关系可远远不止一个景甜,影片不仅在青岛的万达影都拍摄了不少戏份,片中的中国演员更多达7个。

不过戏份最多的仍然是大甜甜,其他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状态。但张晋例外,饰演的竟然是环太平洋联合防卫部队的将军,戏份也不少,和几位主角都有不少对手戏,算得上比较重要的角色,但之前宣传太低调了。

大甜甜这次饰演的是一名中国科学家邵丽雯,出场自带BGM,可能是艺绽君见过的最拉风的科学家了。

实话实说,这个角色有槽点,但景甜并不应该主要负责背锅。作为邵氏工业集团的掌舵者,邵小姐一直主张将机甲操控自动化,以解决驾驶员不足的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很有戏的设定,可惜剧本没有认真执行下去,也不知道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肯将她写成一个疯狂的科学家反派,只能让她的助手背锅。最后还得强行将她纳入到拯救世界的大团结中来。下面这位影迷算是说出了艺绽君的心声

角色如此,景甜的发挥也算是中规中矩的完成了任务。PS.英文有进步。

03

最大的问题,风格丢了

作为一名极富个人风格的导演,陀螺将自己对怪兽及暗黑风格的倾心融入《环太平洋》,有人评价这简直是他作为一名美国otaku(宅男)写给日本otaku的情书,所以格外能够引起全世界同好们的共鸣。虽然《环太平洋》的问题也很不少,但是情怀大于一切,这毫无疑问是一部天才与梦想铸就的作品。

然而续集到了斯蒂文·S·迪奈特的手里,它就更像一份工作而非表达,迪奈特作为被好莱坞工业流程塑造多年的制片人,创作时匠气也比天马行空的陀螺要重得多。

所以,与第一部相比,《环太平洋2》更像是一部符合好莱坞工业流程的爆米花商业大片,少了些独立制作的灵气和新颖。有人甚至评价,《环太平洋2》不像是《环太平洋》的续集,倒更像《变形金刚》系列里的某一部。

但是,这一定是坏事么?

艺绽君不这么看。

实际上,暗黑风格的弱化,使得《环太平洋2》对路人观众更加友好,娱乐观赏性增强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片中出现了大量白天打斗的画面。在第一部里,陀螺为了增强影片的潮湿感,特别设置了一些夜戏,虽然感官的质量上去了,但画面的能见度却变低了。

而本作导演迪奈特则是与之相反,他运用丰富的色彩与高对比度,将怪兽大战机甲的部分直接展示在观众眼前,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机甲的力量,增强了视觉效果和观影体验。

另外,怪兽肆虐、城市巷战的场面也更加清晰可见。

这次的怪兽不像之前一样种类繁多,只有一只巨兽,但是打斗的场面仍然很惨烈,城市破坏殆尽,和机甲最后掐架的场面也是非常震撼人心。而且因为光线、色彩各方面更好,给艺绽君的视觉体验实际上是好于上一部的。

惊艳的特效场面以及机甲与怪兽的设定掐架构成了《环太平洋1》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路人观众没有非常深厚的机甲情节、怪兽情节或者陀螺情节,冲着上面两点再去看《环太平洋2》,其实并不会太失望。

艺绽君散场之后和一些观众聊天,大部分对片中的视觉效果还是挺满意,而且机甲确实更多,也更炫酷。但必须承认的是,这一部确实少了些独特的风格,多了些爆米花味道。毕竟作为导演,天才与匠人之间,注定是有区别的。

聂宽冕

来源:艺绽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