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两岸青年戏剧人才培训扶持计划”出访台湾 于差异中寻觅艺术共性

2018-03-26 15:48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26日讯,由北京青年戏剧人才组成的“两岸青年戏剧人才培训扶持计划”台北出访团去年年底在台湾进行了一周培训,观摩参观了松山文创园、台湾戏曲中心、国光剧团、两厅院的戏剧院、音乐厅、实验剧场、小演奏厅、台原偶戏馆、大稻埕戏苑、优人神鼓、果陀剧场、台湾表演艺术中心、台北艺术大学、中山堂、台北书院等台湾戏剧文化机构,并和这些机构的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台湾戏剧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作者:王润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李琰 摄

这些学员在赴台培训学习之前,从台湾来京的学员们一起在北京进行了十几天的集中学习和参访交流,蓝天野、万方、濮存昕、王可然等十多位业内专家、学者,都为他们进行过授课或工作坊训练。

此次访台培训学习之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参访台湾各个和戏剧相关的团队、机构。团员们第一个参观的是台湾戏曲中心,国光剧团团长张育华负责接待大家。国光剧团是台湾最具知名度的戏曲剧团,这些年不断尝试于古雅传统中熔铸现代意识,灵活运用剧场观念,除经常搬演传统经典剧目外,也编创了许多精彩新戏,从文学、历史及民间传说中构思出具备人文色彩的新剧目,如《金锁记》、《三个人儿两盏灯》、《阎罗梦》、《王有道休妻》等等。国光剧团团长张育华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国光剧团的创作理念和运营模式,大陆学员们在惊讶于国光剧团用有限的资源及人员,竟创排了如此多优秀剧目,打造出品牌特色的同时,也深深认同国光剧团一直坚持的“创作应具有当代性”的这一理念。

台原亚洲偶戏博物馆是个非常特别的私人民间博物馆,馆长罗斌是个荷兰汉学家,在中国大陆生活过4年,在台湾生活24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会讲闽南话。自称是台湾人的他,一直致力于亚洲偶戏的研究、收藏、演出和推广宣传,成绩斐然。罗斌说,偶戏蕴含着丰富鲜活的民间文化和人类历史,他当年的博士论文题目就是《泉州木偶戏研究》。多年来,他从全世界各地搜集了大量珍贵精美的偶戏藏品,尤其是亚洲木偶,但他的个人博物馆空间有限,只能展出3%的收藏品,他有些无奈又有些自豪地说:“和故宫一样。”作为一个外国人,他竟然促成了台北所有小学生都可以来参观这个既有大量珍繁品种、又有各种互动娱乐的民间偶戏博物馆,其热忱和专业都令大家感动尊敬。

由金士杰担任团长的台湾上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剧团兰陵剧坊,明年将迎来40周年庆。学员们拜访台湾著名表演团体优人神鼓的时候,正赶上优人神鼓创始人、也是兰陵剧坊的重要元老刘若瑀正和金士杰等人开会,筹划明年的重要演出。刘若瑀的女儿、也是优人神鼓下属的金石优人艺术总监陈紫伦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优人神鼓传奇性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其独特的创作理念。经常来大陆演出的果陀剧场,是台湾演出场次最多的民间戏剧团体,台当局每年只给补助预算的5%,而他们必须挣出95% 运营费用,真心不易。

在台湾专业戏剧领域老师讲座课程学习中,主办方分别请到了美国纽约大学戏剧研究所博士周慧玲、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副教授黄建业、台北艺术大学传统音乐系兼助理教授施如芳、银翼文化艺术总监黎焕雄四位老师为大家授课。在原创戏剧工作坊训练活动中,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硕士毕业的姜富琴老师邀请了一些在当代台湾戏剧舞台上活跃的青年编剧与大陆年轻学员及众位老师进行交流,并一起做系列戏剧练习。交流过程中,彼此交换两岸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创作理念,于差异中寻觅艺术的共性,收获良多。

这次赴台学习,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使两岸戏剧人在交流学习中深入了解到彼此戏剧的创作情况,也为各自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土壤与养分。来自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编剧丁嘉鹏表示:“有幸作为学员,参与两岸文化业务交流,在师长们搭建的平台中求学问艺。传统与现代的合流碰撞,在宝岛上开花结果。老艺术家和新锐创作者的艺术成果,得以使我感触到了当代文艺发展的尖端成绩。台湾同胞谦虚认真的求学态度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刚刚步入工作岗位一年的我,更觉学无止境。对于我们这些来自院团和艺术院校的编创者而言,无疑是一种鞭策。感谢师长们对我们青年戏剧人的提携与厚爱,关怀与呵护。我们年轻戏剧人当不辜负大家的殷切希望。”

台湾本事剧团创办人、编剧、制作人邢本宁也参加了北京、台北两地的培训,她也发自肺腑地表达了内心的感动和感谢:“我写戏曲,还斗胆有志写京剧,故此绝对不能不来北京,领受深厚的历史传统与人文底蕴。两岸青年戏剧人才培训扶持计划,提供了实现这个心愿的机会,见识领军剧坛的风流人物,领受来自全中国最优秀青年编剧同行们的鲜活创意。”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