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地理

北京城垣沧桑历史:八国联军为方便拆城墙 北洋政府为发工资拆城门

2018-03-28 15:31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永定门变迁》一文,介绍了永定门的历史,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如今,永定门仅复建了城楼,箭楼、瓮城及城墙则永远见不到了。永定门仅是北京城门之一,那么,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北京城垣中的城墙及城门保存得如何呢?

作者:张双林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八国联军最早开始拆墙

对于北京的城楼与城墙,近代有一些研究专著,其中瑞典人喜仁龙192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被认为是最严肃、最权威的作品。喜仁龙是建筑学家,故而书中有关北京城墙与城门的人文历史内容不多,尤其很少涉及城墙与城门的兴衰存废的内容。清代继承明代,一度对京城是保护有加,对破损的城墙、城门曾加以维修和保护。在《清史稿》等历史文献中,对北京城墙和城门的维护有些记录。如,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曾将永定门、广宁门(广安门)的城楼扩大为三层檐;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廷财政有了盈余,开始大修内外城垣,一些破损的城墙进行了加固和维修。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元年(1821年)正阳门城楼、安定门城楼遭火灾被毁,清廷工部立即进行了重建。使“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市格局完整保存下来。

到了1900年庚子事变时,八国联军轻而易举地攻进北京。联军的暴行罄竹难书,不胜枚举,其中就有对北京城垣的破坏行为。

侵略军首先将永定门的城墙从城门以西拆了一段,并由它们的工兵在缺口处修筑了一条铁路,以便它们可以随意调遣军队。在此之前,北京的正阳、朝阳、崇文三门的箭楼及西北角楼(北京东西南北曾有四座角楼)在庚子年被八国联军大炮轰毁。崇文门离东交民巷使馆区近,侵略者为出入方便,1901年将崇文门的瓮城和箭楼拆了,从此北京人再也见不到崇文门了,而且在清末民初的一些老照片中,也看不到崇文门完整的风采。至于说到“打洞”也是存在的,1905年他们把前门至崇文门城墙下的“水关”改成了“水门”,以便从这里通过护城河到通惠河、通州。

在冷兵器时代,城墙是重要的军事工事之一,但在洋炮洋枪面前,城墙的防守作用已经减弱了不少。但固若金汤的北京城仍被洋人“挖了墙角”,为后来的残破不全打下了基础。八国联军开了拆城墙、城门的先例,他们对此不以为然,乃至在法国人毕耶尔·洛谛编著的《撕裂北京的那一年》和意大利人阿德里亚诺·马达罗编著的《1900年的北京》等书中,只字未提拆城墙、城门之事。

从崇文门至前门一段,美国等国借口保卫使馆,在城墙上修工事,设岗哨,架炮台,霸占着不许中国人上去,成了他们的“租界”,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

北洋政府为发工资拆城门

1911年满清政府垮台后,人们对帝制的印象逐渐淡漠,尤其是人们回想起庚子年城墙、城门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失望,开始对北京城墙和城门失去尊重。《北京城墙存废大事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当时许多人对拆城墙、城门很漠然了。

《纪要》中记述,民国元年(1912年)北洋政府“拍卖德胜门木料”,“为修建环城铁路,拆除左安、右安、东便、西便四门瓮城”。据记载,当初拆德胜门门楼是为了给公教人员开工资。北洋军阀当政时期内战不断,财政紧张,经常欠薪,为了应对元月或十二月过年、过春节“开双薪”的旧规,不得不对德胜门门楼的木料开刀。拆门楼木料的钱只是杯水车薪,后来还是拆了皇城城墙及东安门等公用建筑才应付过去。

1914年,为改善前门一带交通问题,北洋政府下令“拆除正阳门瓮城,其左右各辟二门,改造前门箭楼”。此项工程由德国工程师罗斯凯格尔设计。其中箭楼的改造工程中加了一些欧洲元素,喜仁龙批评改造者“显然没有意识到城门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也没有受到海外思潮的影响”。他认为“从任何角度看这座城门无疑都是令人失望的”,“箭楼的改建可以说是最糟糕,并很难找到这样做的实际意义或缘由”。喜仁龙是内行人,但当时生米做成了熟饭,他的意见已是“马后炮”了。如今,前门的大格局仍然是罗斯凯格尔当初的设计。

据《纪要》载,1915年北洋政府推出新政,开始建环城铁路,拆除了德胜、安定、东直、朝阳四门的瓮城;1920年拆除东北角楼;1921年又将德胜门城楼拆除;1926年北洋政府在内城南城墙“打洞”开和平门,次年易名兴华门,又次年复名和平门;1927年拆除宣武、朝阳二门城楼;1933年拆除宣武门瓮城。这些当属于建设性破坏,故市民不以为然。

日军侵华期间,日伪政府1939年在长安街东西两端城墙“打洞”,辟长安、启明两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改为复兴、建国门。日本人开长安、启明两门洞并非是方便北京人交通,而是为长期侵占中国做打算。当时,日本人酝酿在京西五棵松一带,仿东京模式建“新北京”,为东西城的战略交通开了两个大门洞。门洞与后来出现的豁口不同,在城洞上确实也修了一个门楼,规制不大,与东、西便门门楼相似,有模有样的,但无法与巍峨高大的北京城门相比。日本侵略者不是建设者,而是有着明显的侵略意图,不可与北洋政府的行为混为一谈。

北京的城垣在1969年之后全部消失,崇文门至东便门一段因早已成为残墙断壁,故被“漏网”。在上世纪70年代后,在城墙旁加盖了许许多多小房和棚屋,成了“城中村”,不但城墙遗址遭到破坏,这里一度成为“脏乱差”的典型。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人们文物保护意识加强了,许多热心市民站出来呼吁要保护残存的明城墙遗址。在政府、民间人士的号召下,许多人将当年拆走的城砖捐了出来,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捐出了3万块城砖,对修复明城墙遗址公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