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广告

刚好读书会创始人乐静: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

2018-03-28 16:45 编辑:文文 来源:网络

相遇发生在一瞬间。无论是写作者还是读书人,和文字的相遇,是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默契,是久别重逢的喜悦,是彼此需要的过程。刚好读书会,让这些爱读书的灵魂,刚好相遇。

——刚好读书会创始人乐静

自3月初受邀于刚好读书会媒体发布会,在北京坊Page One书店初次见到乐静,感叹于她对读书的热爱和谈吐间的自信,便一直想和她单独聊上一次。奈何她有太多的课程要准备,采访一再推迟。再见面已经是一个月之后,这次终于趁着她“偷懒给自己放个假”的时间,直接约在她家,就这样和乐静有了一次面对面聊天的机会。

刚进到乐静家,就被客厅一整面的书墙震慑到了。“这并不是全部”,据她讲,书房还另有两个大书柜,都是她收藏的原版书和多个译本,还有各种平装版和精装版之分。或许家是一个本身就能让人卸下防备的场所,和发布会上气场强大的印象不同,在家的乐静显得更随和。茶几上摆着几本原版书,最上面是波拉尼奥的《2666》,还有她正在做着课程的《傲慢与偏见》。“幸亏你今天来了,让我名正言顺地从达西宾利和伊丽莎白的‘折磨’中逃出来一会儿。”她笑道。就着读书的话题,结合乐静曾经的”明星教师“身份,我问了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身份的变换?

“我是一名职业读书人。”

读书在乐静看来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一个星期读完三本书的频率,一本中文,两本外文,不是目标,而是已经变成了习惯,普通又必需。每晚9点至11点的阅读时间几乎雷打不动。她笑称这是一种助眠仪式,但从中不难看出她对于书的执着,甚至虔诚。

从2015年秋到2016年秋,适逢上一个项目结束,也是察觉到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因为太快的工作节奏有点吃不消,用乐静自己的话说,“自己的身体比灵魂跑得快太多,以至于有一种迷失的感觉。”为此,她空出了一年的时间专门读书。非虚构、小说、散文甚至诗歌,只要能抓到手边的、有价值的,她都看得进去。这一年的“读书修行”,她让自己的心更沉得下来,也坚定了自己在未来想做的事情——做一名职业读书人。

尽管爱读书的人有很多,但在常人的认知里,读书始终是一件私人的事情。如何打破这种传统观念,让读书的快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由内而外的传递给别人,这是乐静认为一个职业读书人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一个人穷尽一生,能读到的书也就2万多本。那在这2万多本里,我想要有钻石留下,并能有所传递。”乐静在说这句话时,眼神透露出的执着和坚定,让我一瞬间又像看到了发布会上的她,侃侃而谈,光芒四射。

“刚好读书会,中国首家线上双语阅读平台,自今年2月上线以来,用户量达到….。”当乐静给到我数据的时候,她坦言自己也未曾想到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毕竟,在目前的国内市场,推出一款主打”原版书双语精讲“的产品实属首创,未来品牌和发展模式也在不断摸索和沉淀当中。但如今市场的反馈,让她“对原版书阅读市场充满信心”。

“刚好,是我与你彼此陪伴。”

创办一个线上双语阅读平台的想法一旦产生,乐静也坚定地要做第一个讲故事的人。综合目前国内文本读物的繁杂、同质化,加上她自己多年来养成的阅读外文原版书的习惯,让乐静及团队在筹备教材的过程中,决定以外文原版经典名著为内容。这也是乐静在国内双语产品市场的一次试水。她认为,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流传,无惧时间、语言、国界和知识背景,是因为可以引起人的情感连接和共鸣,从而自发地推动书籍内在的信息、思想和价值观的传递。“经典的作品永远让人有新鲜感。”乐静认为,刚好读书会要做的,是发觉原著中的DNA,并通过语言化的方式,自然地渗透到读者的阅读经验里。

在许多人看来,阅读是对自身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的考验。当文本知识积累到一定阶段,一个人将对自己所阅读的东西拥有自己的观点、态度和判断力。他会自行取舍和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品位。乐静喜欢结交新的朋友,在她看来,和人打交道经常会不经意间就产生新的灵感和惊喜。而将刚好读书会的活动从线上延伸至线下的决定,也是希望能提供一个物理上的空间,让这些品位相同的人在一个场所相聚,让这些有趣的灵魂找到同类,彼此分享。

“就像读到一本有意思的书会让人感到欣喜一样,遇到有同样兴趣和想法的朋友能坐下来一起聊聊天。就好像我和‘肘子’互相陪伴的感觉,”肘子是乐静养的一只(英短)猫,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时不时会过来她的脚边蹭一蹭,她便会去逗弄她一会儿。“就更能让人体会到陪伴感,会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会让人更有力量。”

“不盲从,有态度。”

过去只是以“读书人”的角度去看书,但当真正涉足内容领域时,乐静也感到了当前市场的庞大和复杂。尽管曾连续创业成功了几个项目,但刚好读书会是这其中最耗费心力,也是乐静投入热情最高的。“可能因为我始终是个读书人,是个知识分子,每个知识分子心里总是会有那么一些理想主义。加上和团队之间的默契,我们就是想做出点真正滋养内心的东西来。”

采访中途,乐静还带我逛了下她的书房。我发现书架上陈列的其实不止有原版书,还有很多是中国古典名著、现当代小说、甚至诗歌散文。“我经常会看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尽管这些在普通人看来是无用的东西,但读书是慢慢积累、丰富内心的过程,不在于你读的是什么体裁或形式。国内外的经典,都可以成为为人生赋能的燃料。每次有新的启发的时候,我都会在上面标注。”我随意翻阅了两本,几乎每本书上都有两到三种颜色的笔记。

对于乐静这样的专业学者来说,读原版书有天然的优势。但普通的读者却不是那么容易获得一本原版书。在这个过程中,刚好读书会恰好充当了一个传递的媒介,在众说纷纭的嘈杂声中,肃清不必要的信息,筛选、沉淀和再创作,穿越国内外经典名著,最终拿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乐静的态度和坚持。

相比于曾经”明星教师“的头衔,乐静现在更喜欢称自己为“职业读书人”。聊到最后,为了有一些“仪式感”,乐静特意倒了两杯酒,“只要你会读书,读懂书,并乐于分享,其实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来,Cheers!”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本内容为广告,由上海源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放。本篇文章在于传递广告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沟通、投诉的单位及个人,请与上海源仪方面联系。联系邮箱:2352425680@qq.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