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服务 > 广告

巅峰艺术:翟建群作品赏析

2018-05-23 18:28 编辑:文文 来源:网络

现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艺术家简介】

翟建群(又名翟健群)

1972年生于西安。

1995年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2002年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硕士学位。

现为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作品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2007年和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首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等;入选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世纪初艺术——海峡两岸绘画联展、全国第六、七届工笔画展、08年釜山双年展、晤对材质——中国岩彩画邀请展、长风万里西部情——中国美术馆藏精品展、“长安精神”陕西优秀中青年国画作品提名展巡展、首届中国美术馆收藏青年美术家作品展、日本创画展等;

出版有《东方岩彩绘画——翟健群》、《东方岩彩创作工房——翟健群》、《翟建群国画作品集》;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每天的风景--突尼斯写生之一》40×40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上 

跟许多画家一样,我踏上绘画之路,有家学影响的因素,更是因为喜欢“画”这一行为本身。在父亲花鸟画家翟荣强督促下我研习书法,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在西安美院油画系学习期间,我非常享受写生与作画的过程,大量的造型、色彩写生训练也使我具备了较强的造型能力,但这一时期对于创作还没有悟出头绪。随着阅历的增长,尤其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对创作有了新的感悟:创作的核心在于自我性情的挖掘和表现。这也是我学习岩彩画(日本画)的最大收获。

《每天的风景--蓝田印象之一》68×68cm 纸本设色 2016年

我所就读的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拥有130年历史,其日本画专业从近代以来就是京都画坛乃至日本画坛的重镇,许多出色日本画家从这里走出或在此执教,如竹内栖凤、秋野不矩等。京都艺大对中国近现代美术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陈树人、郑锦等人都是这里的毕业生。我在校期间,日本画教研室的主要阵容为上村淳之、岩仓寿、小岛悠司、浅野均、小池一范先生。老师们虽然风格各异,却无一例外地强调写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主张退一步观望学生的发展。四年期间,没有老师告诉我应该怎么画,甚至连话也没说过几句。不过毕业前,在我创作《美好家园》系列作品时,老师们却毫不吝惜他们的赞赏,并史无前例地将日本画专业研究生毕业创作最高奖授与了我这个留学生。

《每天的风景--烟台老街》67×43cm纸本设色 2015年

回想当年,刚进入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学习时,这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让我感到只有不知所措。那种感觉很像一个人原先一直随着一群人顺着一条大道爬山,突然换了一个环境,另一群人告诉他:山其实很多,路也很多,就看你想往哪里走了。这人反而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迷茫中我到处去写生。我在京都鸭川河边画过前来过冬的海鸥;到植物园画过百年的老藤;还画过圆山公园有名的樱树、晨霭中幽静的教堂、敦煌郊外灿烂的葡萄,还有温和友善的邻居……之后根据这些写生,运用日本画技法创作过多幅作品。但令我苦恼的是,这些作品大多画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前行了,也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老师们会说“这张画到这里就可以了”。不过,就在这过程中,我熟练掌握了岩彩画的绘画技法。

《加尔各答街道》67×46cm 纸本设色2015年

这一状况持续到了研二的暑假。那年暑假,我站在西安旧家的阳台上,透过铁焊的防护网和蒙着尘土的褐色玻璃窗,看到了窗外小区里那熟悉的嘈杂和繁乱:破旧拥挤却充满人情味的住宅楼、凉台上晒着的衣物、旧时骑过的老式自行车、母亲盆栽的朝天椒……我的心猛然一动,眼睛里潮潮的。那一刻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眼前那普普通通的风景实在是让我激动不已。假期结束,我回到日本便开始创作《美好家园》系列之一。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前所未有地贯穿着创作的始终。

《晨--布巴内斯瓦尔》65×4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眼前没有现成的路,我只是奋力地向前扑:连滚带爬,手脚并用。目标只有一个:那一刻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美好家园》系列作品之所以能被肯定,关键在于对深层的“自我性情”的挖掘与表现,而这一点正是日本画二百余年革新的核心成果。今天,日本画在绘画材料上不断革新,打破束缚,创造出了多样的形式,其东方气息却非常鲜明,是因为这一气息来自画家作为日本人的“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小池一范)。我的岩彩画创作,纵然是用尽了当代日本画的常用材料与手法,也只会是中国人的画,因为它是我作为中国人的生命状态的反映。

《宏村印象之二》67×4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06年我回国定居,环境的变化促使我开始了一些新的尝试。似乎是漂流异国他乡太久,有些东西已经无法按捺,我重新拿起了笔、墨(当代日本画普遍使用排刷;墨也早已被边缘化,基本退化为颜色的一种)。出于对石鲁、赵望云等前辈作品的向往,我来到了黄土高原。面对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我的感受是难以言状的。我尤其喜欢黄土高原的初冬和初春。这两个时节,风凉凉的,阳光下的大地暖融融的。一整天坐在黄土坡上写生,放眼望去,皆是裸露的黄土,天是一个大块,地也是一个大块。时间仿佛也静止了。有时我不禁会问自己:这是在哪儿,什么时候了?定睛细看,沟壑间有小溪流过的地方,总会有几户窑洞人家,稍微平坦之处就会有庄家地。

《圣蒂尼克坦之二》67×43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有人家的院子门上有剪纸、对子,窑洞前挂的或是红辣椒、或是玉米、或是别的什么种子,圈里养几只羊、牛。偶有几个路过的乡亲,便打破了寂静。和老乡攀谈几句,从他们的口中听到的常常是今年的收获,对来年的期盼。他们祖祖辈辈在此耕耘,生活清苦,却无太多怨言,远比优越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单纯、自在。他们是我心中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坚韧、温暖。接下来的创作依旧是手与心的搏斗,但最终很少有令我满意的结果,我知道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笔墨与形式是时下中国绘画关注的热点,也是任何一个画家都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我认为绘画自然离不开形式,但如远离生活,形式便如僵尸般冰冷;然而,一味地捕捉生活中具体的形和色彩也不行,必须紧扣自己的感受进行提炼。

《印度蓝城印象之一》60×43cm 纸本设色 2014年

就这样,我跌跌撞撞地一路走来,逐渐领悟到油画、日本画和中国画的区别仅在于材料,作为绘画的核心是相通的。100年前日本画家菱田春草曾经预言:“今日,诸如油画、水彩画等谓之‘洋画’者,与吾人所绘之‘日本画’,在较远之未来,将毫无差别。以日本人之心构思、以日本人之手创作之画,均将被视为日本画。彼时,将无今日‘洋画’与‘日本画’之别,只有绘画材料之异”。实际上,这不仅适用于日本,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创作如上山,山前山后都是路,然而 “大路非路,通途失途;路常在无路处,境或在绝境中”(刘骁纯)。走适合自己的路,摆脱限制,释放自我是我的理想。

(翟建群刊载于《中华书画家》2013年第7期)

《印度印象之五》46×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京都游记册页2》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3》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4》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5》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6》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7》2014年

《京都游记册页9》2014年

蓝田写生之二 46x60cm 纸本设色 2016年 翟建群

《尼泊尔印象之二》46×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歙县印象之二》67×67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春分》34×34cm 纸本设色2016年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

本内容为广告,由上海源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放。本篇文章在于传递广告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文章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沟通、投诉的单位及个人,请与上海源仪方面联系。联系邮箱:2352425680@qq.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