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上海电视节现实题材电视剧成香馍馍 “大IP”剧几乎无人再提

2018-06-15 10:16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去年,《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等几部现实题材电视剧引爆荧幕,从剧中延伸出的社会性话题,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话题讨论。这一荧屏热象见证了现实题材创作的独特魅力和市场价值,让近年受冷的现实题材剧迅速升温,现实题材“爆款”一时间成为电视剧市场上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在正在举行的上海电视节上,最显著的行业现象就是现实题材回潮,前两年出尽风头的“大IP”剧几乎无人再提,就连一向主打古装玄幻、偶像言情的视频网站都高调宣布进军现实题材制作。不过,市场变脸之快也让看惯了潮起潮落的电视人多了一分警醒。如何脚踏实地,打造真正触达观众内心的现实主义作品,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度丢失的信任正在重建

前两年“超级IP+流量明星”成为市场热点的时候,很多电视剧编剧、导演、演员都产生了困惑。演员殷桃一直偏爱现实题材的作品,她回忆自己十多年前从学校毕业时,市场上拍的都是现实题材的戏,“我毕业后正好赶上了,有很多好的机会、好的题材。”但这几年,殷桃突然发现没有这样的剧本了,“很想演但是没有,就觉得哪里不对。”那段时间,殷桃感觉电视剧从业人员和观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丢失了,“我们认为观众不爱看这种戏(现实题材),我们不要拍这种戏,拍了也没有人看;观众可能会觉得:我们想看你们也拍不出戏来。”殷桃也想过自己到底该演什么,想来想去,她选择了比较笨的方式:等着。

殷桃的等待并没有被辜负,从去年到今年,现实题材开始受到市场追捧。去年,殷桃凭借浙商现实题材剧《鸡毛飞上天》获得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演员,今年在荧屏上刚刚落幕的年代情感剧《爱情的边疆》又成为她自我突破的一部力作。殷桃认为现在是业界和观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丢失后重建的过程,“去年开始重建了,我接到的剧本,又回到了10年前,有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重新给了演员机会。”

导演沈严2015年拍了当代现实情感剧《中国式关系》,那时也是现实题材最艰难的时期,“2015年小鲜肉当道的时候,我拍《中国式关系》用了陈建斌‘大叔’,还是原创,从开机第一天起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那时沈严也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创作思路需要反省了。沈严当时觉得,之前大量品质不佳的婆媳剧让观众看腻了,所以那个时候观众“喜欢看不过脑子的东西”。编剧李潇对此深有同感:“在去年《我的前半生》播出之前,这种故事在市场上是特别艰难的,特别难卖,所以特别少见,但是《我的前半生》火了之后,好多人都在问在找。”

市场的转向如何形成?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韩志杰分析,视频网站自制剧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但因为对市场认识不足,只看到了所谓有粉丝基础的“大IP”题材,能吸引年轻互联网用户带来流量效应,造成“IP”热席卷市场。而去年《人民的名义》和《我的前半生》在掀起观剧热潮的同时,也引起了观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想碰撞。原以为只适合电视台受众的作品,其实在视频网站上不但播放量非常大,而且30岁以下的用户占了绝大多数,这让视频网站重新复盘现实题材作品对平台的意义。不过,在视频网站开发的自制剧中,主旋律题材与现实题材电视剧非常少见。于是在政策调控和市场口味变化的双重作用下,电视台与视频网站纷纷展开对现实题材作品的挖掘,市场需求很快传导到整个产业链。

现实题材会不会“一窝蜂”

前两年的上海电视节上,一个特别的现象是,几乎每家影视公司都有“大IP”剧目。从展馆外的大幅广告,再到各家公司分发的节目册,都可以直观感受到“IP”霸屏的人气,其中古装爱情与古装玄幻更是占据了海报位置的一半以上。而今年上海电视节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市场持续高热三年之久的“IP”热已经退烧,上海展览馆广场上的大幅广告,就如同今年的电视荧屏,古装大IP盛景不再,现实题材剧成了香馍馍。一幅幅巨幅海报中的突出位置,大都可以看到实力演员的面孔,而在以往,占据海报“C位”的一直是人气明星。

这次上海之行,沈严导演惊讶地发现,周围的同行几乎谈的项目都是现实题材剧。像前两年“IP”热的背景下,各大影视公司跑马圈地抢“IP”、囤“IP”一样,如今手里没点现实题材资源,也不好和人谈。这不禁又让沈严反思起来,“我们今天突然说‘IP’不好,小鲜肉不行,一起重新扛起现实主义的旗帜,问题又来了,我们倡导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一定要想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我们可以长久流传的经典,是可以端出来给大家享用的东西,而应避免不考虑质量,一窝蜂挤到同一个领域去搞创作。”

随着电视剧市场涌现大量现实题材作品,如何让现实题材避免成为远离生活的“伪现实主义”成了关注重点。编剧李潇表示“伪现实主义”的人物逻辑和情感逻辑就是空中楼阁,“看不见人物的前世,不考虑未来,不考虑过去,只给观众呈现当下想给他们看到的状态。”导演沈严认为,真正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基础,就是逻辑令人信服。导演刘江提出了关于现实题材创作的五字原则,简单来说就是用排除法,排除不正确的创作方法,这五字就是:假、旧、灰、偏、浅。“我们做剧,就是要做真的不做‘假’的,‘旧’的对立面是我们做新的,‘灰’不能做要做积极的,‘偏’门不能做,要做有普遍性的,‘浅’不能做,要做更深入生活,反映更深刻的人性、更深刻的主题的东西。”

能切中“痛点”也能“治愈”

现实主义题材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抓住社会的焦点、痛点进行艺术创作,但是现在的荧屏上,真正能够切中百姓痛点的现实题材作品并不多。《我的前半生》制片人黄澜认为,现实题材剧应该是最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东西。心中有爱,观在当下,是黄澜对现实题材剧的总结。“剧本写的是什么?剧本写的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多爱。”黄澜当初做都市家庭轻喜剧《虎妈猫爸》的动机,就是自己的孩子上完幼儿园,要上小学,想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很不容易,这个过程中她碰到一位编剧,也在为家里孩子读书着急,接着又碰到了同样有教育压力的导演。家长们共同的焦虑情绪,促使大家要拍一部儿童教育题材的电视剧。“大家在一起创作的时候毫无沟通的压力,剧中体现出的有我们的紧张和不安,也有作为家长发自内心的感受、感悟和不断成长,这让电视机前为人父母的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

“现实题材就是从我们自身来,反映大家在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关注,我们对教育有焦虑、对情感有焦虑、对婚姻有焦虑,未来对父母养老有焦虑,这都是人们内心深处想要表达的。”在黄澜看来,现实题材只是表达还不够,更理想的是能起到“治愈”的作用。“焦虑的妈妈把你的焦虑收起来,不要传递给孩子,我们不要把恐惧和焦虑一股脑塞给孩子,用孩子来证明我们有多优秀。”当看到一位家长看过《虎妈猫爸》后,在网上写下这样的观剧感受,黄澜感到无比欣慰,这当中体现出的恰恰就是现实题材创作的价值。

黄澜强调,现实题材作品想要让创作者真情流露,有更多的生活观察、生活体验,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比如《我的前半生》剧本创作是3年,《虎妈猫爸》剧本创作用了4年时间。黄澜认为现在的现实题材作品网络流量之所以没有那么大,是因为精品剧的数量还不够,“不是观众不喜欢,而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

现实题材“爆款”的特质是真诚

作为一个从业以来坚持出演现实题材作品的演员,王雷说自己在这股热潮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幸福,“‘跟风’更多的是电视台买片子或者制片人的事,演员考虑的不是什么时代跟什么风,而是有没有演过这样的人物,没演过就想演,投入进去塑造人物,想尽办法给观众享受。”王雷来自北京人艺,那里是现实主义扎根的地方。在王雷眼中,现实主义的根是真实,有人物、有表达欲望、有故事,出演现实主义题材要深入时代环境、职业,要理解它才能表达,如果表演只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照本宣科,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演一个农民要懂得农活儿,知道干完了活儿锄头该放在哪儿。”王雷觉得演员的乐趣就是通过学习走进人物,同时也启发自己的人生,这对演员来说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伪现实主义”的概念,是因为创作的初衷不单纯,“出发点有问题,现实主义应该有更多的追求意识,比如演员塑造角色,首先目的应该是打动观众,而不是其他。”

前些年电视剧行业讲究“得大妈者得天下”,后来变成“得年轻人得天下”,其实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观众,创作者真诚地击中他的内心所想,就会引起共鸣。演员赵立新在年轻观众中很受认可,他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一定是内心激荡着一种热情和对生活的体验以及世事沧桑的感受,想表达出来,这一切基于创作者的真诚和有感而发。作为演员,在表演上不会区分是要拍给年轻观众看还是拍给中老年观众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观众,自己都要拿出最真诚的状态,来迎接一次创作。“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一颗感知的心,希望看到好的东西,这个‘好’就是真诚、智慧、关怀心。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留在最后的是金子,观众最终会用自己的选择投票。”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邱伟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