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北京

北京朝阳如何打造文化强区,这些方法值得借鉴

2018-06-19 14:23 编辑:TF000 来源:北京晚报

打造“四网一体”的多维度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布局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覆盖全区43个街乡的流动美术馆……记者从朝阳区政府了解到,该区正在全力推进文化中心建设,打造“文化强区”。

网上预约借书家门口自助取书

北京CBD的北侧,在车水马龙的朝阳路边,坐落着一栋外观普通的四层小楼,楼顶树立着“朝阳区图书馆”几个金色的大字,吸引着人们在闹市中静下心来,在阅读中体验文化的魅力。记者昨天从朝阳区文委了解到,朝阳图书馆也是朝阳区打造的“四网一体”多维度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而且朝阳区图书馆在小庄和劲松建设了两处馆址,也是本市首家实现“一馆两址”同时开放的区级图书馆。在这里读者可以网上预约借书,48小时内免费配送到离家最近的自助图书馆。

据介绍,朝阳区图书馆小庄馆成立于1958年,一个多月前刚刚完成重装改造,设置了“新书墙”方便读者借阅、儿童和老年人阅览区、扫描身份证就能无线上网……这处宽敞明亮、设备先进的图书馆不仅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数字的展示中心,更是为市民提供高品质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新改造的小庄馆是我们‘四网一体’多维度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的中心环节。”朝阳区文委主任高春利介绍说,“四网”包括传统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自助图书馆为主体的城市街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服务点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流动图书馆为主体的定制化阅读服务网络,这些网络相互支撑,构成覆盖朝阳区的“一体”特色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记者在朝阳图书馆小庄馆内看到,一位读者正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他在触摸屏操作选好几本书后,系统提示可以将图书配送至他居住小区旁边的自助图书馆。他对记者说:“这个功能特别方便,回家前才从自助图书馆拿到我借的书,不用带着几本书到处跑,去办其他的事情也方便。”

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告诉记者,这位读者使用的就是图书馆新开发的预约借书服务。通过预约借书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并选择离自己最近的自助图书馆或部分基层图书室作为取书点,朝阳区图书馆将在48小时内进行免费配送服务。对于那些不方便来图书馆的读者,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实现朝阳图书馆的办证、预约、交纳押金及滞纳金等基本服务,在微信上自助预约指定图书,就近配送取书,读者还能通过自助图书馆还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朝阳区传统图书馆服务网络囊括了公共图书馆(室)430余家,年均接待读者450余万人次,借阅图书240余万册次。

为了让读书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朝阳区还打破行政区划、体制机制等限制,保障百姓免费享受基本借阅服务及参加公益性阅读活动、文献可实现通借通还的基本要求,结合政府资源与社会力量运营能力的优势,建成了梦工坊馆、宸冰书坊馆、798尤伦斯馆、良阅书房馆、东亿产业园馆、三里屯馆、东区儿童医院馆、读聚时光馆8家社会化管理的城市书屋,解决了北京CBD和各艺术园区内公共阅读资源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延伸了公共阅读服务的时间、空间,扩大公共阅读服务的覆盖人群。

社区流动美术馆实现街乡全覆盖

 

高春利表示,除了公共阅读服务保障体系,朝阳区还建立了“区级-地区级-街乡级-社区级”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地区文化中心是介于区级和街乡级中间,是朝阳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大亮点”,高春利告诉记者,最早建设的垡头文化中心辐射周边南磨房、十八里店、王四营、豆各庄、黑庄户、垡头等街乡,打造了五乡一街文化联盟。

而刚刚开业仅半年的香河园地区文化中心则可辐射周边香河园、三里屯、左家庄、和平街、安贞、太阳宫等“五街一乡”,为40万居民提供文化活动空间。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未来地区级文化中心将围绕“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活动或项目。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再建三个地区级文化中心。其中,常营地区将建设全智能文化中心,设数字文化体验等设施。奥运村和东坝的地区文化中心也已选址完成。

另外,在通过图书馆、文化馆等提供精准文化服务的同时,朝阳区还通过线下社区美术馆、线上数字美术馆、社区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整合朝阳区公共文化资源,把优秀的中国文化艺术送到社区家门口,有序推进社区流动美术馆建设,50家社区流动美术馆已全部建设完成,实现全区43个街乡全覆盖。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左颖 文 甘南 图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