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中国儿艺院长谈儿童剧发展:多在原创上下功夫 要有责任和情怀

2018-06-21 10:33 编辑:TF2018 来源:北京晚报

每年孩子们迎来暑假的时候,也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最忙碌的时候。这一点,尹晓东2014年从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岗位上调到中国儿艺任院长后就深深感触到了。从京剧院的“老”到儿艺的“小”,一个大的跨度和走过四年的脚步,尹院长肯定有话要说。

作者:王晓阳 尹晓东


尹晓东(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中国中心主席)

在一个炎热的下午,记者来到了王府井的儿童剧场,在剧场楼上的办公室中见到了尹院长,他刚刚开完文化和旅游部的会回到剧院,正在电脑前赶写一个发言稿。尹院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距他刚刚上任儿艺院长时的那次见面整整过去了四年。

中国儿童戏剧节已在国际上有了影响力

记者:尹院长,来采访前看了你在中国——--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上的讲话,你在讲话中提到,2017年,全国家长和学校对儿童剧的重视程度更高了

演出场次1.57万场,现在应该是一个儿童剧蓬勃发展的时期,而中国儿艺作为唯一的国家级儿童剧团,你是否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责任也很大。

尹晓东:是的,在我当儿艺院长的这四年中,更有明显的感受。

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美育教育,带孩子走进剧场、观赏戏剧已成了家庭教育中日常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每个人活的这一辈子是有限的,看不到更多的生活和体验不到更多的人生,但戏剧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一部部不同的戏来感受不同的人生。所以家长们越来越认识到好的戏剧作品会传达出一定的价值观和思想,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从学校角度来说,过去学校的美育教育没有太成体系,艺术教育主要是唱歌、跳舞、美术这些,但现在许多学校把戏剧教育纳入到到课堂教学体系中了,将它融入到艺术教育的范畴。我们从2014年9月开始,参加了市教委的“高参小”(高等院校和社会资源参与小学美育体育发展工作)项目,把戏剧教育带到了学校课堂。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特别欢迎,孩子们也特别有收获。

记者:7月份马上要开始“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中国儿童戏剧节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这样说吗?

尹晓东:当然了。我是从第四届儿童戏剧节开始到儿艺工作的。前任剧院领导八年前创立这个品牌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以前可能带孩子去游乐场或者吃顿麦当劳就是孩子的业余生活了,但现在不一样,从剧场的售票情况就能看出来,很多戏一个月前票都卖完了,这是八年前没有的。

戏剧节是从优秀儿童剧目展演发展而来的,原来就是希望在暑假集中演戏给孩子们看,是个比较单纯的演出活动,发展成戏剧节之后,逐步加入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剧目展演,也有戏剧开放日、工作坊、研讨会、戏剧沙龙、论坛、儿童夏令营,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公益活动等。从整个参与性来说,一开始是以中国儿艺的戏为主,有些少量的国内外的院团参与进来,发展到今年第八届已超过任何一届的规模了。前七届,共有21个国家和地区的177家院团带来301个剧目,演出1443场,观众人次106万。今年世界五大洲的剧目齐聚北京,1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儿童戏剧团体的61台剧目,将演出229场,预计观众16万人次。

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闭幕式剧目——波兰瓦勒布热赫木偶剧院儿童剧《小红帽》

去年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ASSITEJ))大会上,通过投票的方式,与会代表把2018年ASSITEJ艺术大会的举办权毫无悬念地投给了中国。这个大会将在今年戏剧节期间举办,届时将有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围绕“构想未来”的主题,在北京展开艺术交流和研讨。过去办戏剧节是我们到处找剧目,现在却不同,今年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426部剧目申请参加中国儿童戏剧节,由于举办时间所限,最终只精选了17台剧目参加艺术大会。

在四十多天的戏剧节中,还有一个板块是“金砖国家青少年儿童戏剧展演”,这是金砖国家青少年儿童戏剧联盟成立后首次由中国举办的展演。所以,通过戏剧节既能看到整个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也能看到中国儿童戏剧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和在国际儿童戏剧上发挥的影响力。本届中国儿童戏剧节特别是在此期间举办的ASSITEJ艺术大会,可能会成为一个标志,那就是中国儿童戏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中国儿童剧要在原创上下功夫

记者:你刚才介绍了儿童剧目前的蓬勃发展,但在这良性发展的态势中,有没有需要清醒面对的问题?

尹晓东:发展的态势确实很好,但我也感到了一丝丝的忧虑。连续几年各渠道的统计数据都表明,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来说,儿童剧的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都是向上的,那么在蓬勃的发展中,你有什么更好的东西提供给孩子呢?这就是“倒逼”,在“倒逼”我们儿童剧的创作。由于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也就有好多机构看好儿童剧的市场,儿童剧的演出门槛是非常低的。想一想,办一个儿童剧团比办一个芭蕾舞团、京剧团、交响乐团要容易得多吧。这么好的市场其实是来之不易的 ,但如果不小心、不用心,一旦在内容上或演出形式上出现问题,就是对这个行业特别大的损害,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

记者:从目前儿童剧的创作来看,我们应该怎样在原创上下功?

尹晓东:外国童话故事的改编在儿童剧的创作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格林童话、安徒生的作品等,的确是经典,大家拿来改编改编就能演了。但这确实产生了同质化,一到“六一”到处演《白雪公主》,演出质量却参差不齐。

我觉得儿童剧的创作一定要多样化。中国儿艺几十年来在创作上一直坚持传统文化、外国经典、现实题材三者并举,但现实题材的创作是最难最欠缺的。目前,儿童剧演出市场是低龄的市场,真正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进剧场的机会就不太多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跟一个美国的同行交流时,他说,中国人老让我们看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剧,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悠久,但我们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孩子今天生活的作品。但这样的作品很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寻找现实题材创作的突破。去年戏剧节,我们根据曹文轩小说改编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表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农村少年到城市的生活,孩子们看后都很感动,曹文轩看完后很激动,说这部戏充满了悲悯。这个作品其实针对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不组织是很难有机会进剧场的。所以完全靠市场推动这类题材的创作很难,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尴尬。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幸福,他们的生活中充满阳光、快乐,而缺少的是苦难教育,可能家长们不是很认同,但儿童剧是不是也应该表现苦难?

尹晓东:我在跟一个外国同行交流时,他说孩子不仅要面对苦难,还要面对死亡,儿童剧的创作应该是开放的。我常说戏剧从来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参悟人生的窗口,这扇窗中既有明媚春光,也会有凄风苦雨。阳光和欢乐,应该成为儿童剧的主色调,但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一点苦难教育是有必要的,它会让孩子建立起一个健康的人格,将来更好地面对世界和人生。其实这是一个我们能不能拓展儿童剧创作题材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创作视野确实比较狭窄,这是比较可惜的。我们的创作既要适应观众的需求,同时又要有所超越,除了要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有时又要站起身来领着孩子走,这是儿童剧与成人戏剧不一样的地方。

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开幕式剧目——中国儿艺大型儿童剧《东海人鱼》

儿童剧要有责任和情怀

记者:中国儿艺进行了大量的儿童剧公益演出,这样的努力坚持了几十年,这条路一定还会继续走下去对吧?

尹晓东:做儿童剧要有责任和情怀。责任首先是社会责任,是要有更多的良知,而不是唯利是图。然后是文化责任,我们有提升全民艺术素质的责任。我们出国演出谢幕时,观众经常会长时间鼓掌,国外观众对艺术的尊重,都是从小培养的,如果从小没有受到艺术的滋养,就不会把艺术看得很神圣。我有时跟剧院的同事们说,剧场不是游乐场,这是个圣殿,到剧场来有时可以嗨,但有时是要安静地欣赏,是要跟台上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

另外就是情怀,要懂得怎样去爱孩子。中国儿艺几十年来,每年有六七十场纯公益的演出,已经走遍了所有的省、自治区。中国儿艺的那些老艺术家方掬芬、覃琨、连德枝等那一代人,一直到许亚军以及现在的青年人,都在坚持各种公益活动。许亚军每年戏剧节都租车把太阳村的孩子们拉到剧场来看戏,做了很多年,已经形成了公益的品牌了。今年我们启动了新的公益品牌“让边疆不再遥远”,沿着边境线走,争取用四五年的时间把边疆重镇走一遍,让边疆的孩子也能看上戏。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