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晋朝亡国给后人留下的启示,这种人千万别用!

2018-06-24 18:30 编辑:TF000 来源:北京日报

 比之盗国帑满足口腹之欲,舌尖上的腐败还有更甚者,那就是清谈误国。笔者此番想谈谈魏晋玄风,以及东汉名士郭泰。

(▲郭泰)

郭泰出身寒微,但有副好口才,演讲起来口若悬河。当时若有微博,郭泰的粉丝量绝对不输当今任何一个大V。汉代察举孝廉,是以乡党品评人物的德才。汉末清议之风兴起,也偏重评议朝廷对人物任用是否得当,相当于舆论监督。

口才、学识皆好的郭泰自然成为清议领袖,但是历经两次党锢之祸,郭泰都能免身事外,凭什么?与别人不同,他品鉴人物,不具体到人,而是抽象探讨识人鉴人的理论。也就是说,我只负责研究方法论,拿着我的理论去评议某人,就是别人的事了,与我无关。

到了魏晋,名士们的清谈由开始的关注实际问题,逐渐转向务虚。当时,阮籍便是莫谈国事、苟全性命的典型,每次与他人交谈,他都“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连司马昭都感佩其为天下最谨慎的人。及至衣冠南渡,清谈几乎失去政治意义,成为名士身份的点缀。

当然,学者们谈玄论道,两耳不闻窗外事,于世事无益,倒也没有大害。而把持朝政的士大夫整日以清谈为美,想方设法保全自己,那就是不务正业了。

王羲之与谢安一同登冶城遗址,谢安追古思远,一派超脱世俗之志。

王羲之:“夏禹勤勉国事,奔忙劳苦,手脚长满老茧;周文王从早忙到晚,无暇吃饭,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国家正处于危难中,每个人都应当为国效力;而不切实际的清谈只会废弛政务,华而不实的文章会妨害大事。”

谢安:“秦国任用商鞅,仅两代就亡国了,难道是清谈惹的祸吗?”

清谈之士善于抬杠,谢安的杠抬得王羲之无言以对。

还有一例。

东晋名士王濛、刘惔,约了僧人林公一起找骠骑将军何充清谈。何充只顾看文件,不理他们。于是又有了一段对话:

王濛:“我们今天来看你,是希望你能摆脱日常俗务,和我们一起谈论玄学,你怎么还低头看个没完呢?”

何充:“我不看这个,你们还能活到今天?”

一语戳破窗户纸:倘若人人都莫谈国事,只谈玄学,国家早就亡了。

另有名士如王衍者,少壮登朝,累迁至司徒,位高权重。永嘉之乱,作为统帅的王衍被胡人石勒俘获。十分仰慕名士的石勒把王衍奉为上宾,想听听他对西晋亡国的思考,以作借鉴。没想到王衍不仅以清谈之姿极力为自己辩护,撇清亡国和自己没关系,还为了讨好石勒,恬不知耻地劝其称帝。

看到“名士”这副嘴脸,石勒呵斥道:“你身居要职,从年轻受重用到现在已白头,如何说不参与朝政?晋朝亡国,正是用了你这样的人!”

清议与清谈,一字之差,舆论监督功能顿失。清谈误国,说到底,是空话、套话误国。

来源:北京日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