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京杭大运河流过狮城沧州 这座铁狮子比《狮子王》大上千岁

2018-06-28 13:54 编辑:TF0328 来源:北京晚报

河北沧州,因拥有一尊千年铁狮子,雅称“狮城”。虽然距离北京只有区区200余公里,却一直没有机会亲临其境去探访沧州铁狮子。直至不久前,北京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到大运河沧州段采风,才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圆了一个心中夙愿,而且被沧州的风土人情、地标景物所吸引,相见恨晚……

作者:郝中实


 

大运河沧州段一景 郝中实摄

“沧海之州”非“沧桑之州”

京杭大运河贯穿沧州全境。沧州段是大运河流经的20多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全长超过200公里。大运河水,给这片沃土既带来舟楫灌溉之利,带来波光潋滟之美,也带来年年岁岁的丰收。

沧州历史悠久。过去从字面上看,一直以为沧州是“沧桑之州”,阅尽人间沧桑,饱览岁月光影。此次采风方才知晓,实际上沧州是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她地处渤海之滨中心地带,北依京津,南接山东,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知晓其地理位置和命名含义,再品沧州之名,顿时觉得沧州是与“辽阔、浩瀚、深邃”等形容海的词语相联系,眼前也似乎闪动着一片蔚蓝。

沧州得名可以追溯到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而真正兴盛离不开大运河漕运开通。南来北往的船只,为这座城市带来繁华,清代沧州诗人刘梦《述沧州诗》中曾有“漕储日夜飞,两岸闻喧哗”的佳句,可以想象当年的热闹景象非同寻常。

大运河申遗成功,大运河沧州段也焕发青春。名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沧州城区游览,大家急切地想一睹大运河风采。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城区的800多米河道,经过清淤、衬砌防渗、墙式护岸,建设观光走廊、滨水平台,古韵河景焕然一新。虽然难免失去一些运河原有的自然景观,却与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相和谐。艳阳照耀,微风轻拂,河面波光粼粼,河水清澈如许,岸边雕栏上“荷花绽放”,林荫步道旁锦簇花团,扶栏远远望去,还有一座彩虹桥横卧碧波,都为沧州新城增色不少。

清风楼 大康题 郝中实摄

燕赵雄风 沈鹏题 郝中实摄

漫步绿荫掩映的河畔,可以看到一座高阁赫然矗立,这就是沧州著名的地标建筑清风楼。元代诗人萨天锡曾有诗赞:“晋代豪华地,如今有此楼。暮云连海岱,明月满沧州。归鸟如云过,飞星拂瓦流。城南秋欲尽,寂寞采莲舟。”实际上,现在的清风楼是根据古籍记载于上世纪90年代复建的。虽然只有五层,但颇有特色,其一层和五层造型相同都是四角,二、三、四层每层都是十二角檐,组合起来别有韵味。几大书法家为此楼挥毫,大康书写“清风楼”匾额,刘炳森书写“京杭古运长千里,津沧渤海第一楼”楹联,而我最喜欢的还是沈鹏先生墨宝:“燕赵雄风”,笔力遒劲,最能体现此楼的风范。据当地朋友介绍,欲览运河盛景,晚上的时光登临更佳,运河里虽无桨声灯影,但两岸灯火闪烁,凭窗观景怀古,睹物思人,自是别有一番幽情在心头。

2011年重铸的百余吨铁狮子威风凛凛 郝中实摄

重铸铁狮再展雄姿

沧州以铁狮子闻名,铁狮子为沧州扬名。以至于“沧州铁狮子”无形中成为专用关联词组,好像不可分开。但相当多的人对铁狮子的来龙去脉并不了解,恰巧,同行的作家朋友中有老家就在沧州的,近水楼台,聊起家乡景物如数家珍,于是,在沧州的行程,除了攻略所得,还有身边的朋友答疑解惑,对沧州铁狮子的身世很快就有了大概的知晓。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相传为文殊菩萨的莲座。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铁狮子身长6.3米,体宽3米,通高5.5米,重约40吨,可谓庞然大物。其头顶和项下各有“狮子王”三字,这倒名副其实,至少比美国电影《狮子王》“年龄”大了上千岁。

据专家考证,如此巨狮,采用的是“泥范明浇法”,以群炉铸造而成。可以想象,于千年之前,众多熔炉火光辉映下,沧州巨狮的熔铸工程是何等壮观!特别是铁狮子身上还留有“山东李云造”字样,其为山东著名铸造师,有此标记,文创“领军人物”一目了然,要不还真不知道这尊“巨作”知识产权归何人所有。

如此巨狮是做什么用的?民间称之为“镇海吼”,相传是为遏制海啸和水患而造。狮子身上还有当地人捐款记录,用现在的话说,有点“众筹”的意思。铁狮子铸成之后,曾傲然屹立800多年安然无恙。其间经受多少风霜雨雪的洗礼,又承载多少黎民百姓对风调雨顺的渴望?不幸,或许是地基松动,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铁狮子竟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刮倒,且在地上一躺就是90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才被重新扶起。但其下颌、腹部和尾部严重受损。到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为保护铁狮子,曾建造遮风挡雨的建筑以减缓风剥雨蚀,不料半封闭的状态使锈蚀更为严重,只得于1972年拆除,恢复露天状态。1974年将其置于2米高的台座之上,1995年在其体外安装保护性支架,只是外观受到影响,龙钟老态令人唏嘘。

2011年,沧州市为求国宝完璧,顺应民心,重铸铁狮子置于狮城公园。这又是一个壮举,熔十万金汤,一举完成浇铸,新铁狮子是原来铁狮子的1.3倍,高7米,长8.5米,宽4.18米,净重约100余吨。当我们带着对古代工匠智慧的敬仰,来到狮城公园宽阔的广场,又被沧州的这一新地标震撼,新铁狮子以千年巨兽为蓝本克隆,雄姿英发,栩栩如生,蓝天之下似仰天长啸,威风凛凛。清代文人李云峥曾作《铁狮赋》,其中有“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的句子,观这一新铁狮子,应该是继承了老铁狮子的神韵,“镇海吼”形神俱备,且比较好地替代了老铁狮的迎宾功能,也给关心铁狮子的人们以很好的安慰。因此行匆匆,来不及再去实地拜访那尊千年铁狮,只好留待下次了。

沧海文明牌楼先声夺人 郝中实摄

文庙展现沧海文明

沧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既是著名的“武术之乡”,又是公认的“杂技之乡”。武术兴盛于明清,名满华夏,据说明清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多人。杂技则历史悠久,在吴桥出土的一座南北朝时古墓壁画上,就描绘有倒立、转碟、马术等杂技表演形象。如今,到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看各种杂技绝活儿的游客仍络绎不绝。但真正了解沧州的沧海文明发展脉络,还是要到大运河畔的文庙。

沧州文庙修建于明代,是沧州仅存的明代梁架斗拱结构古建筑,为沧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即孔庙,但这里不只是祭拜孔子的庙宇,同时也是沧州丰厚历史文化汇集之地、传扬之地,展现着散发独特魅力的沧海文明。“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未入文庙,迎面牌楼上镌刻的箴言便先声夺人,而一尊慈眉善目、谦和儒雅的孔子立像,则像默默迎接着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者走近“国学”。

沧州文庙与众不同,其设立的名宦祠和乡贤祠带有浓厚的沧州文化特色。原本,名宦祠和乡贤祠均建在文庙之外,万历十三年(1585年),沧州知州张与行重修名宦、乡贤二祠时,将二祠移入文庙。名宦祠中涵盖了沧州管辖范围内所有县市的历代名宦100多名,或抗旱救灾、或恤政爱民、或忠义报国,从而起到激励官员、劝导后学、教化民众的多重作用。在重点展示的30人中,很容易找到有“天下第一廉吏”美誉的于成龙和曾任河北都转运使的包拯的名字,而乡贤祠中,则有脉学倡导者扁鹊、边塞诗人高适、《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等人的名家,他们的德行也成为当年直观的教化样板。

“入彀英雄岂直三甲,出人头地不负十年。”文庙中的古代科举展览也值得一看。展览中有我国明代唯一现存的状元殿试卷、清朝末代状元刘春霖的殿试卷等,都很有看点。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创举,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前后实行了1300年之久,曾促成中国古代的先进,又是近代中落后的原因之一,抚今追昔,令人深思。

沧州文庙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自2016年以来,已主办两届沧州少儿国学大赛,推广传统文化,展现少儿国学风采,目前第三届大赛正在进行中,此项赛事点燃了沧州少儿学习国学的热情,为传承中国文化、弘扬国学经典提供了新的舞台。

古老的大运河日夜与狮城沧州桥畅谈相伴,沧海文明正在这里绽放新的光彩。

(原标题:大运河 流过狮城沧州)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